姚惠秋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幫助學生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是極佳的學習素材,教師應該挖掘課文中的有效訓練因素,在讀寫中幫助學生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興趣與能力。鑒于此,筆者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以及語文階段目標,立足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努力促進學生閱讀積累與表達傾吐的習慣養(yǎng)成和能力生成,并將教學目標落實于情趣化的“我隨課文學作文”系列教學三部曲。
一、“我隨課文”盡心感悟:一種語言的激蕩內(nèi)化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閱讀應是滿足心靈的一種自然訴求,是享受情趣的一種本能方式,盡興的閱讀會激起學生抒懷的欲望。以課文《半截蠟燭》的教學片段為例。
教師先讓學生采用圈圈、劃劃、旁注的形式,認真研讀課文3~7自然段。之后教師假設自己為法國總統(tǒng)戴高樂將軍的“特使”,鄭重向“法國人民(班里的學生們)”征求意見:現(xiàn)總統(tǒng)決定頒發(fā)一枚榮譽勛章,該頒給誰?
生1:這獎該頒發(fā)給杰奎琳,因為是她最終把蠟燭取走了,而且是在情報暴露之前。(生1讀有關語句)
生2:這枚勛章該頒發(fā)給伯諾德夫人,因為媽媽的淡定才使兩位一下子臉色發(fā)白的兒女不慌張了。
生3:對!媽媽從容地用燈換蠟燭,她很機智,正因為這燈亮些,才是以蠟燭換走燈的理由。(很有感情地讀,并強調(diào)了“亮”)
師:那這句話還有不同的讀法嗎?
生4:應該強調(diào)“瞧”,因為母親為了轉移德國軍官的視線。
生5:應該強調(diào)“先生們”,這是為了給德國軍官以好感,目的是消除其疑心。
師:同學們都有自己獨到的理解。不管怎樣,母親想方設法,都是為了不暴露那半截蠟燭里的情報。
生6:我覺得這枚勛章應頒發(fā)給哥哥。哥哥用搬柴照明為借口想取走蠟燭。雖然沒有成功,但他的思路啟發(fā)了妹妹。
師:那你們說,這榮譽勛章該頒發(fā)給誰?
學生又一次七嘴八舌,全身心地經(jīng)歷這半截蠟燭所疊幻出的驚心動魄以及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各自的神情變化。
教師追求把課上到學生的心里,這意味著課堂是一種需要師生情感互動的情趣課堂。此例中,教師以法國總統(tǒng)“特使”的身份,向作為“法國人民”的學生征求意見的形式,本身就是將閱讀趣味化了,促使學生與文本又一次親密接觸,感受作品描繪的情境,感化于文本人物的真、善、美,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心靈的對話既是優(yōu)秀課堂的一種本質(zhì)標識,又是藝術課堂教學的一種具體操作。當然,成功的對話也離不開精心打造的場景。此例中教師的開場白,就是有意為學生打造的一個“真實的”“值得潛心的”閱讀情境,從而讓學生產(chǎn)生對話的沖動。在學生七嘴八舌地說該頒獎給誰的理由時,有的是娓娓描述,有的是據(jù)理力爭,也有動情的朗讀,生動的表演。此時,師生對話的語言不再是干巴巴的符號,而是心靈的傾訴,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盡興閱讀,盡心感悟。
二、“我隨課文”盡情對話:一種語言的練習積蓄
語文課文是情辭兼?zhèn)渲炎?,其語言融思想美、規(guī)范美和藝術美為一體。語文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文中規(guī)范的表達,并將其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角色化朗讀,以其強烈的情境感,充分調(diào)動著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對課文語言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從而感悟到語言的美并有情趣地表達出來。
1.設計角色朗讀
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角色朗讀成為了學生最喜歡做的事。學生有著各自的理解方式,自由選擇喜歡的角色,以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角色朗讀。如在課文《花瓣飄香》的教學中,學生自由組合進行角色朗讀,通過比較和教師引導,學生逐漸“入境入情”,按照自己的理解讀出趣化的言語。
2.編配旁白和畫外音
戲劇、電影藝術中的旁白和畫外音,以其精美的語言質(zhì)感,常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深受人們的喜愛。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不妨也試試讓學生編配旁白、畫外音的做法。如在課文《西湖》的教學中,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圖文對照,采用描述性的語言,編配解說詞式的旁白,充分發(fā)揮自己對語言的理解力,帶領其他人一起領略西湖風光。
3.組織角色表演
表演不僅使書面語言有聲化,更能使學生借助表情、身段、動作的輔助,將課文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如在課文《小稻秧脫險記》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角色表演。表演雖顯稚嫩,但學生們相當投入,他們把自己對文中人物的理解用各種方式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使無聲的文字和畫面生動了起來,這是對語言表達的又一次升華。
三、“我隨課文”盡興表述:一種語言的運用展示
有了“我隨課文”閱讀的前期鋪陳后,學生有了言語表達的欲望,教師欲使其暢快地表達,還需要通過習作,幫助學生養(yǎng)成表達的習慣,掌握表達方法,生成表達的能力。其中最首要的,就是積累課文素材。如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并創(chuàng)新復述文本,學會運用文本的語言、效仿文本的謀篇布局進行寫作,而且還要學習作者善于觀察生活并表達自己感情的方法。
比如在課文《花瓣飄香》的教學中,通過文章學生知道了小女孩對自己在南沙的爸爸很思念,如果此時父女二人能夠打一通電話,那么小女孩會對爸爸說什么呢?這時教師請學生模擬打電話,然后把對話經(jīng)過寫下來,著重對二人的神情描寫。讀與寫的結合,情與智的交融,給了學生言語的素材,給了學生表達的方法,更給了學生習作的情思與靈感。在這種訓練下,學生們會逐漸愛上閱讀和交流,并且投入其中。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教師應該更多地通過直接接觸語文課文,在大量的實踐中教會學生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從而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教師應該堅守“動起來,肯定比過去好”這一樸素的理念,堅持開展類似“我隨課文學作文”的教學實踐活動。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會使學生獲益,教師也將得到更深刻的領悟。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