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彭閨媛
【摘 要】 美國經(jīng)濟學家彼得·戴蒙德是2010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也是著名的世代交疊模型的提出者;戴蒙德同時在社會保障、養(yǎng)老金和稅收領域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戴蒙德關于養(yǎng)老保險的學術觀點為美國和其它國家的養(yǎng)老金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本文擬對戴蒙德養(yǎng)老保險研究領域的的學術觀點進行梳理和總結。
【關鍵詞】 彼得·戴蒙德 養(yǎng)老保險 私有化改革
瑞典皇家學院于2010年10月11日宣布,美國經(jīng)濟學家彼得·戴蒙德(PeterA.Diamond)與戴爾·莫特森(DaleT.Mortensen),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ChristopherA.Pissarides)兩位學者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戴蒙德于1940年出生于美國,年僅20歲就獲得耶魯大學數(shù)學學士學位;三年之后,獲得麻省理工大學經(jīng)濟學博士學位的戴蒙德還得到了經(jīng)濟學泰斗保羅·薩繆爾森“麻省神童”的美譽。此后,他就職于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并于1966年返回麻省理工大學任教,四年后獲得終身教職。戴蒙德一度擔任麻省理工大學經(jīng)濟學院院長之職。2002至2003年,他被推選為美國經(jīng)濟協(xié)會主席。2010年9月13日,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提名戴蒙德為美聯(lián)儲委員會理事。戴蒙德在四十多年的學術生涯中,引領了宏觀經(jīng)濟學研究潮流,不斷開辟新的研究領域,為其他經(jīng)濟學家建立了研究標準和方向。本文將重點評介戴蒙德在養(yǎng)老保險領域的主要成果。
一、養(yǎng)老保險分析原則
有關養(yǎng)老金的討論很容易形成錯誤的分析,戴蒙德(Diamond&Barr,2009)總結了來自世界銀行及其它機構典型的分析缺陷,如孤立地考察養(yǎng)老金的某一方面,不適當?shù)剡\用最優(yōu)分析及恒穩(wěn)態(tài)分析,對隱性養(yǎng)老金債務分析不完全等;這些錯誤的分析容易導致政策錯誤,因此戴蒙德認為對養(yǎng)老金的分析必須要形成正確的分析原則。
(一)強制性原則
從養(yǎng)老金的供給來看,養(yǎng)老保險既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私人提供,政府提供養(yǎng)老社會保障體現(xiàn)了強制性原則,而私人提供養(yǎng)老保險更多的是自愿性原則,那么美國的養(yǎng)老金制度應該是由政府強制提供還是私人自愿提供呢?戴蒙(Diamond,2004)認為利用強制性的退休收入計劃來提高養(yǎng)老金是明智的選擇。一是由于人們存在短視心理,從而進行較少的儲蓄,并且許多人都面臨如何將不同時期的儲蓄轉化為退休收入的問題,進而導致他們很難積累夠他們認為的或者是理論上認為足夠的退休資金;二是由于人們對財富的自我分配也不能使得養(yǎng)老金得到有效使用,而如果由政府來提供養(yǎng)老金,則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雖然說整體上有一個小的趨勢是要減少社會保障制度的強制屬性,但由市場提供養(yǎng)老保險存在諸多弊端,如難以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養(yǎng)老金資金風險會擴大,對特殊群體如遺屬、兒童的保護不足等,而政府提供養(yǎng)老金費用要遠低于私人市場,存在的規(guī)模效應提高了制度的效率。因此由政府提供強制性養(yǎng)老金是綜合考慮了個體最大化效用有限性、市場機制固有的特點及政府提供養(yǎng)老金的合理性而決定的,一定程度上的強制性繳費是任何養(yǎng)老金制度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因地制宜原則
不同國家養(yǎng)老金制度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并不存在一種在世界范圍內占優(yōu)勢地位的養(yǎng)老金制度安排。戴蒙德對養(yǎng)老金制度的分析不僅局限于美國,其它國家也有詳細的分析,如戴蒙德在《養(yǎng)老金改革:理論精要》(鄭秉文,2013)一書中對阿根廷、智利、中國、荷蘭、新西蘭、波蘭、新加坡、瑞典、英國等國家的養(yǎng)老金制度做出詳細的分析;戴蒙德認為一國的養(yǎng)老金制度安排會從戰(zhàn)略高度上反映出在各種目標與面臨的約束之間的權衡。一些國家注重消費熨平,如新加坡的公共管理的公積金制度,這些制度很少或沒有保險特征;一些國家關注減貧,消費平滑更依賴于個人自愿,如新西蘭的制度;一些國家則兼顧這些目標。還有些國家養(yǎng)老金制度主要以積累為主,如智利等,一些國家適度依靠積累,如瑞典、美國,其它國家則主要建立在現(xiàn)收現(xiàn)付基礎上,如法國、意大利等。養(yǎng)老金制度錯綜復雜,不同國家面臨的政治約束,通往養(yǎng)老金制度目標的道路各種各樣,各國應在綜合本國的實際情況下設計合理的養(yǎng)老金制度(Diamond,2008)。
(三)反對私有化原則
1981年智利養(yǎng)老金改革實施后,人們開始重點關注積累制個人賬戶。智利1981年改革取消了之前的一系列“待遇確定型”計劃,取而代之的是為正規(guī)部門的就業(yè)職工建立的強制性個人賬戶制度。雖然說智利的改革在應對系統(tǒng)的政治風險,提高資本積累的效率以及促進資本市場的發(fā)展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也得到了各國政策制度者較高的評價,以至于此后一些國家紛紛效仿智利模式建立起積累制個人賬戶,如玻利維亞、羅馬尼亞等。但實踐證明智利的模式并不利于保險市場的發(fā)展,而且管理費用水平也令人堪憂(diamond,1993)。2005年,小布什政府提出設立自愿性個人賬戶制度以部分替代目前的社會保障制度,并聲稱個人賬戶在無限期內不會影響精算結果,即具有精算中性的特點。對此,戴蒙德(.Diamond&Orszag,2007)通過計算個人賬戶下的現(xiàn)金流效應和信托基金比例證明了個人賬戶制度實際上并非完全精算中性,即使是無限期也并非完全精算中性,因為它仍然會面臨很大的現(xiàn)金流問題,未來的福利金支付也將面臨很大的政策風險。私有化除了高成本外,還有著高風險的特點。一方面,從社會保障制度的性質來看,個人賬戶制度下退休金取決于賬戶內積累的資產價值,而資產價值不僅取決于一生收入和退休年齡,還取決于投資結果的好壞和個人職業(yè)生涯期間的金融市場狀況,但戴蒙德認為涉及到個人退休、殘疾和其他困難的時候,不應該由個人承擔金融市場的風險。另一方面,社會保障應具有社會性,即對整個國家而言它應該有助于減少貧困,縮小收入差距的功能,而個人賬戶制度無法實現(xiàn)累進性質。因此,戴蒙德認為個人賬戶對社會保障應具有補充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Diamond&Orszag,2002)。實行個人賬戶制并不是解決根本問題的出路,而應該尋求其他更妥當?shù)姆椒ā?
(四)繳費與給付并重原則
當前許多國家的養(yǎng)老金制度面臨嚴重的赤字問題,而其主要原因是沒有適應預期壽命延長、出生率下降和提前退休等長期趨勢,嬰兒潮和養(yǎng)老金規(guī)模的擴大也有一定的影響,當然還包括收入不平等程度增加、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隱性債券成本等一些其它因素,因此養(yǎng)老金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消除養(yǎng)老金赤字。戴蒙德、奧斯?jié)筛瘢―iamond&Orszag,2005)認為要解決社保的長期赤字及未來的融資問題只需要對制度做適度調整,而不需要大的變革。一些分析考慮到老年人醫(yī)療費用增加,所以必須完全依靠工薪稅收入來解決融資問題,還有分析則認為不應提高工薪稅,而應尋求別的方法,如小布什政府。戴蒙德在《平衡方案》(呂文潔,2012)提出的消除預期赤字的三部制改革方案中反復強調,改革方案應包括增加稅收收入和調整福利金水平兩類措施,兼用這兩種措施有助于提高改革可行性。這也是沿用了美國1983年社會保障的改革經(jīng)驗,并且在兩黨都取得了共識。
二、養(yǎng)老保險基本目標
養(yǎng)老保險的基本目的是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wěn)定可靠的生活來源,使老年保障及其成本最優(yōu)化。此外,養(yǎng)老保險的建立還有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減緩社會貧富差距加大的矛盾。養(yǎng)老金制度在不同的歷史、不同的政治、不同的約束下誕生與發(fā)展,因此養(yǎng)老金制度有著多重目標。戴蒙德認為個人和家庭的主要目標是穩(wěn)定消費和保險,政府還有其他目標,包括減少貧困和再分配。對養(yǎng)老金政策的分析不僅要考慮所有這些目標,而且要考慮經(jīng)濟效益和增加產出等其他目標。
(一)消費熨平
社會保障的首要目標是提高老年人的消費,起到熨平消費的作用。老年人的生活保障無非就是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xiàn)——一是將當前的產品儲存以供未來使用,二是在年輕時讓渡產品以換取老年時獲得產品的權利。第一種方法因儲存代價太大、消費偏好的不確定性及儲存產品的有限性而不能廣泛使用,而第二種方法則主要通過積累制和現(xiàn)收現(xiàn)付制兩種籌資模式來實現(xiàn)。戴蒙德認為養(yǎng)老金的主要目的是使人們在停止工作后還能繼續(xù)消費。因此,養(yǎng)老金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將人們的中年收入轉化為老年消費,從而實現(xiàn)消費熨平的作用。有了這種轉移機制,人們就可以選擇從工作期到退休期消費的最佳時間路徑(Diamond,2004)。養(yǎng)老金經(jīng)濟學一般用養(yǎng)老金替代率*(等于養(yǎng)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水平之比)來反映養(yǎng)老金制度對消費的平滑作用,戴蒙德發(fā)現(xiàn)由于退休金的替代率很低,加之退休之后缺乏足夠的財產支持,并且人們的儲蓄率普遍偏低,此外許多工人也面臨著怎樣把不同年份的儲蓄轉化為退休收入的問題,而養(yǎng)老社會保險機制可以將當期的收入轉化為退休后的消費,提高老年人的消費水平,實現(xiàn)將中年收入轉化為老年消費的消費熨平作用。
(二)保險
在確定的模型中,個體可以選擇在就業(yè)期間儲蓄以為退休生活籌資,但是現(xiàn)實情況是人們會面臨一系列風險,因此如果是基于個人儲蓄來養(yǎng)老的話,人們要么就得應對因長壽風險導致的儲蓄資金不足的問題,要么就得降低整個老年期的消費來應對這種不足。解決的辦法就是通過政府和企業(yè)來提供養(yǎng)老保險產品或養(yǎng)老金計劃。年金便是應對長壽風險而誕生的產品。無論個人余命有多長,退休時積累的養(yǎng)老金儲蓄都能夠轉化為轉移支付,通過合理的設計養(yǎng)老金計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人們面臨的長壽風險(鄭秉文,2013)。除了長壽風險外,個人在工作期間還可能面臨收入不確定的風險。對于長壽風險可以通過年金來化解,而后一種風險可以通過失業(yè)保險和殘障保險來部分化解。等到這些失業(yè)者和殘障者退休時,養(yǎng)老金制度會運用他的再分配機制來化解這部分人的風險。養(yǎng)老金制度面臨著大量難以預測的風險,包括經(jīng)濟風險、人口風險、政治風險這些共同風險,還包括由基金的籌集和管理帶來的管理風險、投資風險、長壽風險、年金市場風險等。私人市場能幫助人們承擔部分退休時的風險,但私人保險市場有其局限性,如在應對逆向選擇、銷售成本、消費者目光短淺缺乏做出明智選擇的能力以及不完全市場的風險分擔等方面不完善(Diamond&Barr,2006)。社會保險可以通過提高繳費、降低養(yǎng)老金待遇、以及稅收融資等方式廣泛地分散風險。盡管社會保險計劃在處理風險方面顯得有些簡單化,但公共養(yǎng)老金制度有其獨特優(yōu)勢,它能夠克服私人保險市場上的一些重大局限,以市場能力之外的方式來改進風險分擔。
(三)減貧
貧困問題是一個世界性問題,許多國家即使是世界上最發(fā)達的國家也面臨貧困的的干擾,作為一項具有社會性質的社會保障項目,養(yǎng)老金制度的另外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減貧。養(yǎng)老保險應當以提供保障人們基本生活水平的最低收入為目標,保障人們的基本生活。為了達到減貧的目標,養(yǎng)老金制度通過制度選擇和參數(shù)設計向那些終身貧困且無力儲蓄的人提供養(yǎng)老資源。這項制度可以面向所有老年人,也可以只針對養(yǎng)老金制度的繳費者,在許多國家這兩中制度同時存在。戴蒙德建議包含養(yǎng)老保險在內的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還應為工人提供更多的待遇,它應向傷殘工人及其家人、死亡工人的孩子、老年配偶及其遺孀提供社保待遇,保護這部分人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生活貧困,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部分特殊人群的貧困問題。
(四)再分配
養(yǎng)老金政策可以通過制度設計進行代內再分配和代際再分配。通過向低收入群體支付更高替代率的養(yǎng)老金,將個人的一生收入再分配,從而幫助那些收入低但不貧困的人熨平消費。由于個人的一生收入具有不確定性,這種制度可以避免在低收入期退休給老年生活帶來的不利影響,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由高收入人群向低收人人群的正向再分配。養(yǎng)老金制度還能在代與代之間再分配。例如,政府降低當前一代人的繳費率或提高其養(yǎng)老金收益,那么未來一代就得承擔更高繳費率或享受更低水平的養(yǎng)老金,從而形成了后一代向上一代老年人的再分配。戴蒙(Diamond,1977)認為社會保障應以一生收入軌跡而不是年度收入為基礎實現(xiàn)富人向窮人以及代際之間的再分配,其中,養(yǎng)老金的代際轉移也是一種再分配,代際再分配通過稅率和待遇給付辦法的調整來實現(xiàn),如現(xiàn)行的現(xiàn)收現(xiàn)付制就是后一代人向前一代人的一種再分配,這種再分配對會勞動力供給和儲蓄決策造成影響,但總的而言較多的再分配會有助于對工作生涯形成激勵。
除了消費平滑、保險、減貧和再分配這些主要目標以外,養(yǎng)老金政策還有一些次要目標,如經(jīng)濟發(fā)展和經(jīng)濟增長。這些目標雖與養(yǎng)老金制度有關但不是制度本身的直接目標。而在老年保障和這些次要目標之間如何權衡,目前尚存爭論。
三、簡評
本文主要對戴蒙德在養(yǎng)老保險研究領域的分析原則及基本目標進行了歸納總結,戴蒙德作為美國經(jīng)濟學界一位舉足輕重的經(jīng)濟學者,他在養(yǎng)老金領域的政策觀點對美國社會保障改革有著重要的影響,此后許多國家在養(yǎng)老金制度改革上或采納或借鑒了戴蒙德的相關政策建議。此外,戴蒙德還研究了智利、中國、荷蘭等國家的養(yǎng)老保險體系,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及改革養(yǎng)老金制度的方法和建議。戴蒙德關于養(yǎng)老金改革的分析原則值得我們每個人思考,他的研究角度全面,分析過程嚴謹,也對以后學者的研究以及各國政策的制定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彼得·戴爾蒙德,彼得·歐爾薩格,呂文杰譯,2012:《拯救養(yǎng)老保險:一種平衡方法》,上海財經(jīng)大學出版社.
[2] 尼古拉斯·巴爾,彼得·戴蒙德著,鄭秉文譯,2013:《養(yǎng)老金改革:理論精要》,中國勞動養(yǎng)老保險出版社。
[3] Diamond ,P. (1965), “National Debt in a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5(5)1126-1150。
[4] Diamond,P.& B.Nicholas(2009),“Reforming pensions:Principles,analytical errors and policy directions”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62 (2):5-29。
[5] Scientific Background on the Sveriges Risks 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2010 MARKETS WITH SEARCH FRICTIONS complied by Economics Sciences Prize Committee of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2010.10.11.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economic-sciences/laureates/2010/
[6] Diamond,P.(2004 ),“Social security”,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94(1):1-24。
[7] Diamond,P.& P.Orszag(2002), “Reducing Benefits and Subsidizing Individual Accounts:An Analysis of the Plans Proposed by the President's Commission to Strengthen Social Security”[R]. 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 and The Century Foundation。
[8] Diamond,P.& P.Orszag(2007),“A Summary of Saving Social Security: A Balanced Approach” ,Challenges of an Aging Society:Ethical Dilemmas,Political Issues。
[9] Diamond,P.& B.Nicholas(2006),“The economics of pensions”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22(1):15.
[10] Diamond,P. (1977)“A framework for social security analysis”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8(1977)275-298.
[11] Diamond,P.(2008 ),“Reforming pensions:principles and policy chocies” ,New York an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