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洛 馮雅
摘要:
新環(huán)境下智庫網絡影響力的評價顯得尤為重要。論文構建了智庫網絡影響力評價指標體系,具體由三個一級指標(智庫網站建設、智庫網絡傳播、智庫新媒體)和七個二級指標組成。以《2015年中國智庫報告》中高校、黨政軍、地方社科院和社會四類智庫為樣本,分析發(fā)現不同系統(tǒng)智庫網絡影響力差別較大,高校智庫遙遙領先;黨政軍智庫在網站影響力方面占優(yōu);社會智庫則在新媒體影響力方面領先;地方社科院智庫總體處于弱勢地位。就此,文章提出智庫應該注重網站建設、靈活運用新媒體、豐富網絡參與形式、加強與媒體合作等建議。
關鍵詞:智庫評價;網絡影響力;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C9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85831(2017)02006811
智庫,也稱“思想庫”,英文“Think Tank”。它是以公共政策為研究對象,以影響政府決策為研究目標,以公共利益為研究導向,以社會責任為研究準則的專業(yè)研究機構[1]。自從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將思想庫的作用寫進黨代會報告,到2015年11月,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18次會議討論通過《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提出要著力建設一批“國家亟需、特色鮮明、制度創(chuàng)新、引領發(fā)展”的高端智庫,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隨著智庫在公共決策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智庫研究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在智庫建設中,科學客觀的智庫影響力評估可以準確了解智庫動態(tài),便于智庫管理,從而促進智庫發(fā)展。例如,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與公民社會研究(TTCSP)”項目發(fā)布的歷年全球智庫報告和中國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發(fā)布的中國智庫報告,都按照一定評價模型對智庫影響力進行評估。而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網絡傳播突破了時空限制,互聯網成為智庫影響力輻射的重要渠道。智庫的網絡影響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智庫發(fā)展和定位、智庫觀點和思想的傳播。因此智庫的網絡影響力是智庫影響力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智庫建設成果的重要體現。近年來,黃開木基于鏈接分析法對中美智庫網站進行了對比研究[2]。陳媛媛從網站規(guī)模、網站入鏈、網站出鏈、網站內鏈、網站總鏈、網絡總鏈影響因子、網絡使用影響因子、網絡入鏈影響因子和網站顯示度等九項指標來構建智庫網站評價指標體系,并對國內智庫進行評價[3]。邱均平從內容豐富度(總網頁數)、網絡影響力(被鏈接數、PR值)、信息傳播力(傳播渠道數、公眾參與率、多語言設置)、成果公開度(文檔連接數)、使用率(地區(qū)流量、平均瀏覽頁面、蹦失率)等方面對全球頂級智庫網站進行評價分析[4]。浙江工業(yè)大學全球智庫研究中心課題組從智庫機構網絡關注度(智庫機構網絡搜索頻度指標、智庫核心專家網絡搜索頻度指標、智庫機構新聞指標)、智庫機構網站建設狀況(網站規(guī)模、網絡影響因子、網站鏈接)來評價浙江省高校智庫網絡活躍度[5]。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的研究主要是從智庫網站出發(fā)構建相應評價指標,從而對智庫網站影響力進行評價研究,并沒有全方位評價智庫網絡影響力。但是網站影響力僅僅只是網絡影響力的一個方面,并不完全等同于網絡影響力。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智庫網站不再是智庫向全網宣傳的唯一端口,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逐漸在智庫網絡傳播中占據一席之位。因此,基于以上理念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從智庫網絡影響力產生渠道出發(fā),重新構建智庫網絡影響力評價指標體系,并對國內智庫進行評價,發(fā)現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
一、智庫網絡影響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網絡影響力就是在網絡環(huán)境中或通過互聯網改變他人思想和行動的能力,一般通過利用和效用來產生作用[6]。智庫網絡影響力是智庫在互聯網上通過各類傳播渠道輻射自身能力的綜合體現。可將智庫網絡影響力的傳播渠道分為三種,即自有平臺、合作平臺和第三方平臺。自有平臺上的網絡影響力,即智庫網站影響力,直接反映智庫自身的網絡影響力建設成果;合作平臺上的影響力是指智庫與其他互聯網單位或企業(yè)合作,智庫利用網絡平臺發(fā)布智庫信息,從而在互聯網上產生的影響力,如智庫新媒體的影響力;第三方平臺是指智庫沒有直接參與信息發(fā)布的網絡平臺,其網絡影響力主要體現在各類智庫信息的網絡傳播上,如搜索引擎的搜索顯示度、各類新聞媒體對智庫的新聞曝光率等。自有平臺與合作平臺是智庫主動發(fā)布智庫信息,與用戶溝通互動的重要渠道,而第三方平臺則是智庫信息呈現,用戶獲取智庫信息的渠道之一。在三者共同作用下形成智庫網絡影響力(圖1)?;谝陨侠砟睿瑥闹菐炀W絡影響力產生渠道出發(fā),確定三個一級指標分別是網站影響力、新媒體影響力和網絡傳播影響力。在參考相關研究和文獻,咨詢相關專家的基礎上,確定七個二級指標,作為對一級指標的細化,分別從網站規(guī)模、網站反鏈數、網頁顯示度、網絡學術顯示度、網絡新聞曝光度、微信指數和微博粉絲數等七個方面具體分析,從而構建智庫網絡影響力的評價指標體系。
(一)網站影響力
1網站規(guī)模
網站規(guī)模就是網站的所有網頁數量。智庫網站作為智庫面向整個網絡輻射的重要端口,是用戶了解智庫的重要途徑,其建設水平將對智庫網絡影響力產生重要影響。網頁是網站組成的基本元素,網頁總量越大,智庫網站規(guī)模就越大,就越有可能被用戶檢索或是被其他網站鏈接,因此,智庫網站的影響力也越大。本文利用百度,構建檢索式“site:XXX”,如檢索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網站的網頁數量,就在百度檢索框中輸入“site: wwwdrcgovcn”,便可得到該網站網頁總數。
2網站反鏈數
反鏈數(External Links)是指來自某網站外部的入鏈總數,該指標能很好地反映一個網站的聲譽和外部輻射能力[7]。網站的反鏈數越多,說明從其他網站鏈接到該網站的渠道就越多,這對于提升網站排名和增加網站流量有重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該網站在全網的影響力。高質量反鏈是網站影響力的重要體現。本文利用站長工具,查詢各智庫網站的反鏈數。
(二)網絡傳播影響力
1網頁顯示度
通過百度對各個智庫進行搜索,得到網絡上有關智庫的介紹、評論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個智庫在網絡上的顯示情況[8]。網頁顯示度直接影響到用戶是否能夠即時、全面、準確地了解智庫信息。一個智庫具有較高、較精確的網頁顯示度,意味著該智庫更容易被用戶發(fā)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智庫在網絡傳播中的影響力。本文利用百度搜索引擎,在搜索框鍵入智庫名稱,并記錄查詢到的網頁數量。
2網絡學術顯示度
智庫作為專業(yè)的公共政策研究機構,其網絡學術顯示度可以從側面反映智庫研究的水平。本文利用谷歌學術對各智庫進行搜索,記錄相應數據。
3網絡新聞曝光度
在各大互聯網媒體報道的新聞中與該智庫相關的新聞熱點數量,可以反映智庫與媒體的互動頻率,也從一個側面揭示了智庫在大眾視野中曝光率。百度新聞是百度公司推出的中文新聞搜索平臺,新聞源包括500多個權威網站,熱點新聞由新聞源網站和媒體每天“民主投票”選出,不含任何人工編輯成分,真實反映每時每刻的新聞熱點[9]。因此從百度新聞平臺可檢索各個智庫在新聞中的曝光率。
(三)新媒體影響力
據《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截至2016年6月)數據顯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925%;微信朋友圈、微博使用率分別為 787%、34%[10],且根據騰訊和新浪的用戶報告[11-12],微信和微博擁有上億用戶群體。由此可見,新媒體是未來網絡傳播的新趨勢,
網絡影響力的評價離不開新媒體。因此,本文選取微信指數和微博粉絲數作為智庫新媒體影響力的評價指標。
1微信指數
微信傳播指數 WCI ( Wechat Communication Index) 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文章的傳播度、覆蓋度及公眾號的成熟度和影響力,來反映微信整體熱度和公眾號的發(fā)展走勢[13]。本文利用中國首個“兩微一端”新媒體大數據平臺——新媒體指數,來獲取智庫微信指數。
2微博粉絲數
微博粉絲數是指開通微博的智庫所吸引的粉絲數量,在一定程度上了反映了智庫受歡迎程度。
二、智庫數據與指標權重
(一)智庫樣本與數據處理
本文選擇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發(fā)布的《2015中國智庫報告》中系統(tǒng)影響力排名下的四個系統(tǒng)分類,即黨政軍智庫、地方社科院智庫、高校智庫和社會智庫,每類選取排名前10個作為樣本智庫。根據上述指標以及數據采集方法,于2016年8月1日至8月22日,收集智庫數據,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由于一些數據數量級較大,因此在之后數據處理中對一些數據進行轉化處理。本文采取無量綱化中極值法對原始數據進行轉化,即利用指標的極值(極大值)計算指標的無量綱值Xi,計算公式為Xi′=XimaxXi。
(二)各指標權重確定
層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的基本思想是將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將人的主觀判斷用數量形式表達和處理,人們在使用AHP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標度方法,最早提出且應用最廣泛的標度是1-9標度[14]。本文首先利用層次分析法確立智庫網絡影響力評價體系的層次機構,如圖2。其次通過調查、咨詢專家的意見,并進行收集和整理,利用標度方法,構建各層次的判斷矩陣。yaahp是一款層次分析法輔助軟件,為使用層次分析法的決策過程提供模型構造、計算和分析等方面的幫助[15],因此最后各指標權重則利用yaahp軟件進行計算,各指標權重見圖2。
三、智庫網絡影響力數據分析
(一)智庫網絡影響力排名
經過各項評價指標加權分析,按總分100進行換算,得到所選樣本智庫最終排名結果,如表2所示。具體分析排名結果可知,一方面智庫個體間網絡影響力差距大。各智庫的網絡影響力最終得分相差極大,如第一名北京大學和第四十名天津市社會科學院總分相差9982,這顯示了各個智庫在網絡影響力的建設水平方面有較大差距。另一方面不同系統(tǒng)智庫的網絡影響力水平差距較大。高校智庫、社會智庫、黨政軍智庫和地方社科院智庫的平均分分別為5391、611、576、191。由此可見:(1)高校智庫在網絡影響力建設方面遙遙領先于其他三類智庫,而其他三類智庫的網絡影響力差距較小。究其原因,一是因為高校智庫樣本在選取時,將每個高校作為一個整體計算,而不是高校下屬的單獨智庫研究中心,因此該數據代表著整個高校的網絡影響力水平;二是由于高校服務的主要群體是高校師生和教職員工,網站需要滿足在校師生日常的教學科研活動和工作需要,網站本身使用頻率和作用要大于其他智庫網站。因此高校網站所展示的信息、網站的功能以及網站規(guī)模較其他類型的智庫網站更優(yōu)化,對網絡的利用程度強于其他三類智庫。(2)黨政軍智庫和地方社科院智庫的網絡影響力水平不如社會智庫。根據上海社科院智庫研究中心《2015年中國智庫報告》中公布的2015 年中國最具影響力智庫榜單,在排名前15的智庫中,黨政軍智庫占5個,社會智庫占1個[16]。由此可見,社會智庫相比于黨政軍智庫、高校智庫和科研院所智庫,在國內的發(fā)展處于弱勢,其綜合影響力低于黨政軍智庫。雖然黨政軍智庫和地方社科院具有官方背景,依靠天然的體制優(yōu)勢和政策優(yōu)勢,其綜合影響力在中國智庫發(fā)展中處于領先地位,但是在網絡影響力方面相較于社會智庫仍相對落后。
(二)分項評價指標分析
1網站影響力評價分析
(1)網站規(guī)模分析。在調查中發(fā)現,所選的40個智庫樣本的網頁總數主要集中在1 000~10萬之間,具體如圖3所示。高校智庫網站規(guī)模最大,均在10萬網頁數以上;黨政軍智庫和地方社科院網站規(guī)模居于第二位,在1 000~10萬之間;社會智庫網站規(guī)模較小,處于0~1萬之間??傮w來說,智庫的網站規(guī)模偏小,有625%的智庫網頁規(guī)模在1 000~10萬之間。雖然在調查中顯示高校智庫網站規(guī)模龐大,但必須意識到,高校除了擁有智庫的身份,更是綜合性的教育科研機構,在調查中將高校作為一個整體計算數值。其原因主要是高校智庫大多依托所屬高校,并不是獨立機構。大多數高校智庫沒有自己的官方網站,有些高校智庫雖然有自己的網站,但一般在高校網站的二級或三級域名下,研究成果的網上宣傳依賴于所在高校[3],高校網站與高校智庫網站合二為一的做法阻礙了高校智庫獨立品牌的確立,使得智庫只能成為高校的附屬產品。與高校智庫不同,社會智庫、黨政軍智庫和地方社科院智庫
等均有獨立智庫網站。但是這三類智庫的網站規(guī)模相對較小。網站是智庫面向網絡傳播智庫觀點、智庫思想的重要窗口,社會智庫、黨政軍智庫和地方社科院等三類智庫網站發(fā)展相對落后,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智庫信息在網上的傳播,從而影響到智庫網絡影響力。
(2)網站反鏈分析。從站長之家查詢到的40個智庫反鏈數可知,智庫網站的反鏈數主要集中在0~100之間,占智庫總數的68%。具體分析各類智庫反鏈數可以發(fā)現,四類智庫反鏈數分層明顯,高校智庫反鏈數最高,其中有8家在1 000~5 000之間,2家在100~1 000之間;黨政軍智庫次之;地方社科院和社會智庫反鏈數最少,均在0~100之間。反鏈數反映了被其他網站鏈接的數量,也從側面表明了該網站的重要性。由此可見,高校智庫網站被其他網站鏈接引用的頻率明顯高于其他三類智庫。地方社科院平均反鏈數為282,略低于社會智庫平均反鏈數的285,但是社會智庫中有3家反鏈數為0。雖然站長之家所查詢的外鏈數與實際值可能存在差距,但還是能夠發(fā)現社會智庫網站知名度較弱,發(fā)展不均衡,個別網站處于“默默無聞”狀態(tài)。
2網絡傳播影響力分析
(1)網頁顯示度。網頁顯示度表明了智庫信息的覆蓋度,直接影響到用戶接觸到智庫信息的概率。由圖4可知,925%的智庫網頁顯示度在10萬以上。具體分析智庫的網頁顯示度可以發(fā)現,在智庫網頁顯示度排名前10(網頁顯示度在1 000萬以上)的智庫均是高校智庫;黨政軍智庫和地方社科院智庫網頁顯示度集中在10萬~1 000萬之間;社會智庫網頁顯示度最低,排名后10的智庫中有70%是社會智庫。由此可知,四類智庫網頁顯示度發(fā)展不均衡,社會智庫較其他三類智庫,在網絡上活躍程度較低,公眾知曉率較低,這直接影響到公眾接觸到智庫信息的概率,從而拉低了智庫網絡影響力。
(2)網絡學術顯示度。在谷歌學術上搜索各智庫可以發(fā)現,四類智庫網絡學術顯示度差別較大,具體從圖5可知。高校智庫依托高校的教學科研實力,學術成果產出較高,穩(wěn)居第一,其網絡學術顯示度均在10萬以上,其中中國人民大學最高為22 000 000;地方社科院由于其科研院所性質,科研學術實力位居第二,網絡學術顯示度范圍為1萬~100萬之間;社會智庫網絡學術顯示度發(fā)展不均衡,分布區(qū)間跨度為100~1 000 000,網絡學術顯示度最高智庫是最低智庫的100倍;黨政軍智庫網絡學術顯示度最低,有6家智庫網絡學術顯示度在100~1 000之間。由此可見,網絡學術顯示度與智庫性質有極大關系。高校智庫和地方社科院依托本機構的科研實力,其學術成果產出較多,學術影響力較大,網絡學術顯示度隨之變大。黨政軍智庫由于其體制特殊性,與政府聯系密切,部分研究出于保密性要求無法公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網絡學術顯示度。
(3)網絡新聞曝光度。智庫作為一個公共政策研究機構,其思想、觀點除了借助智庫自身平臺發(fā)布,還需要借助媒體力量,如新聞媒體曝光。例如,智庫對新聞時事、熱點大事等闡述自身觀點以及對國家政策的解讀等,都可以利用媒體平臺發(fā)聲。由表3可知,高校智庫的新聞曝光度位居第一,且遙遙領先于其他三類智庫。究其原因,是因為高校作為一個教育機構,每年除了發(fā)布科研成果、各類學術交流會議之外,還會發(fā)布各類基本信息,如招生就業(yè)信息、學生活動信息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智庫的新聞曝光度。其次是黨政軍智庫,由于黨政軍智庫往往參與各類政府政策制定,對政府政策進行解讀,因此其新聞曝光度也會相應提高。社會智庫新聞曝光度位居第三。地方社科院新聞曝光度最低。地方社科院雖然沒有黨政軍智庫靠近決策中心和高校智庫深厚的科研實力,但與社會智庫相比具有官方背景,一方面能夠享受到部分體制內的優(yōu)勢,另一方面也會受到體制的局限。
3新媒體影響力分析
(1)微信指數。獲取微信指數最基本的條件是智庫開通微信公眾號。由表4可知,高校智庫微信開通最高,為100%,且微信指數總體水平也最高。這一方面與高校智庫熟練運用微信平臺有關,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擁有數量龐大的師生群體,其微信號的用戶關注度較高。社會智庫的微信開通率緊隨其后,為90%。但與高校智庫的微信指數相比,社會智庫微信指數雖然位居第二,但相對較低。社會智庫雖然擁有較高的微信開通率,但是其微信號的用戶關注度還有待提高,這表明社會智庫對于微信平臺雖然擁有較高的積極性和敏感度,但是對于平臺的經營則稍顯薄弱。黨政軍智庫與地方社科院分別以50%、20%的微信開通率位居第三、第四。由此可見,黨政軍智庫和地方社科院對微信平臺的反映遲緩。
(2)微博粉絲數。由表4可知,高校智庫除了在微信運營方面擁有較高人氣,在微博平臺運營上也穩(wěn)居榜首,且微博粉絲數量總體較高。其次是社會智庫,其微博平臺開通率與微信平臺相比略低,但其微博發(fā)展水平參差不齊,微博影響力較大的智庫擁有幾十萬粉絲,例如社會智庫中粉絲數量最高的零點咨詢集團擁有約37萬粉絲,而個別智庫只有幾十個粉絲數量。黨政軍智庫與地方社科院的微博開通率和粉絲數普遍較低。結合上文微信指數的分析,這直接表明了兩類智庫對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反映遲鈍。
四、結論與建議
由于所選取的40個智庫樣本是中國四類智庫中綜合水平最高的智庫,也代表著四類智庫網絡影響力建設的最高水平。從以上分析可知:(1)各類智庫的網絡影響力差距較大。高校智庫依托高校,網絡影響力遙遙領先于其他三類智庫。(2)除高校智庫外,其他三類智庫在網絡影響力的各個方面均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黨政軍智庫在網站影響力方面高于地方社科院和社會智庫,但在新媒體影響力上處于弱勢,在網絡傳播影響力方面,其網絡學術顯示度較低;社會智庫則與黨政軍智庫相反,在新媒體影響力方面領先于黨政軍智庫和地方社科院,網站影響力和網絡傳播影響力相對較低;地方社科院在網絡影響力上總體處于弱勢地位。在網絡時代,智庫網絡影響力對于智庫發(fā)展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各類智庫應該取長補短,著力提升自己的網絡影響力水平。
(一)重視智庫網站建設
智庫網站不僅是智庫進行網絡宣傳,傳達智庫思想、智庫觀點,擴大自身網絡影響力的前沿陣地,也是用戶了解智庫相關信息最直接的渠道。因此,要提高智庫的網絡影響力首先要做好智庫網站的建設。據上文分析,四類智庫在網站影響力方面做得最好的是高校智庫,其次是黨政軍智庫,地方社科院和社會智庫網站影響力處于弱勢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智庫網站依托高校,最緊迫的任務是建立獨立的智庫網站。而其他三類智庫可以結合自身特點和風格,做好智庫網站的建設,特別是社會智庫缺乏體制上的優(yōu)勢,更應該重視網站建設,做好網站經營管理。(1)做好網站規(guī)劃。網站是智庫在網絡上的門面,體現了智庫形象。因此,智庫網站建設必須先做好網站規(guī)劃,確定網站風格,注重網站總體界面的友好性,如此才能增強用戶體驗。(2)豐富網站內容。一是豐富信息數量。智庫網站應盡可能地展示智庫的相關信息,讓用戶能夠在網站了解詳細的智庫介紹,了解智庫觀點、智庫產品。除了介紹性信息,智庫網站還應當把握智庫研究成果的公開程度。二是增加信息類型。單純的文字信息閱讀起來較為單調,枯燥乏味。因此,智庫網站應該注重多媒體類型信息的開發(fā),提供多種形式的信息資源。如專家學者的講座,在線課程,智庫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視頻等。(3)加強網站數據監(jiān)控。在重視網站建設的基礎上,智庫應該加強對于網站數據的監(jiān)控。網站數據直接反映了智庫網站的運營成效,可以根據數據找出網站存在的問題;還可以從側面反映出智庫網站的影響力。(4)注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是提高服務質量的重要途徑。智庫可在網站首頁開辟個性化專欄,讓用戶自行對感興趣板塊進行訂閱,研究成果一旦發(fā)布就會通過預留郵箱推送到用戶面前,這種點對點的信息服務可以有效提升傳播力和影響力[17]。
(二)靈活運用新媒體
各類社交網絡平臺是各行各業(yè)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進行網絡宣傳的重要窗口。智庫是政府的“外腦”,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不能“只唯上,不唯下”,因此,智庫不僅需要了解民意,關注民生,為政府決策提供建議,也需要與民眾進行互動溝通,向民眾闡述政府政策,評價政策的合理程度,而靈活地運用各類常見社交媒體是與民眾溝通互動的有效方式[17]。在調查中發(fā)現,在新媒體影響力建設上,高校智庫與社會智庫具有較高成就,而黨政軍智庫與地方社科院則較為落后,這兩類智庫微信微博開通率均較低。微信微博做為新媒體的代表,擁有較大的用戶群體,且操作方便,是智庫擴大影響力的重要平臺。因此,智庫應該靈活運用新媒體,特別是黨政軍智庫和地方社科院與政府關系最為密切,應該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合適的新媒體平臺,傳遞智庫思想、觀點,做好政府決策與民意反饋的橋梁紐帶。平臺開通后,要注重平臺的運營。(1)目標定位,理解新媒體平臺對于智庫的作用,確定符合自身特點的平臺定位和風格。(2)內容為王。平臺所發(fā)布的內容是吸引粉絲的關鍵。除了保證內容質量,還應該保證數量。定期更新容易培養(yǎng)用戶的閱讀習慣,增加用戶依賴感。此外,還應注重趣味性。圖文音像結合的形式,可以增強用戶的閱讀效果。(3)用戶互動。微博微信等社交性質的平臺,天然擁有與用戶互動的作用。智庫應該充分發(fā)揮其作用,積極與用戶互動,了解用戶需求,擴大平臺影響力。由于微信、微博的輻射范圍主要在國內,智庫若想與國際接軌,提高國際影響力,可以考慮開通Facebook(臉書)、Twitter(推特)、Instagram、LinkedIn(領英)等國際化社會軟件。除了開通各類社交軟件之外,有能力的智庫可以開發(fā)手機客戶端。智庫專屬的APP可以直接向用戶傳遞智庫信息,呈現智庫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確保信息的精確送達,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個性化滿足,增強用戶粘性。
(三)豐富網絡參與形式
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單純的信息發(fā)布和信息展示已經不能滿足用戶對智庫信息獲取多樣性的要求。因此,智庫必須提高智庫網絡活躍度,豐富智庫參與網絡活動的形式,利用各類網絡平臺,推出符合用戶習慣和互聯網潮流的智庫網絡產品,努力使智庫在更多領域和平臺進入大眾視野。(1)在網絡問答社區(qū)開辟專欄。智庫除了可以開通微信、微博等作為自媒體宣傳智庫思想,也可以在各類網絡問答社區(qū)開辟專欄,如知乎、百度知道、天涯等,智庫專家學者可在該平臺上進行注冊認證。智庫作為專業(yè)的政策研究機構,在此類平臺上可以根據自身所擅長的領域開辟專欄。一方面,智庫可以利用專家團隊,為網友解答疑問;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解答疑問,發(fā)布信息擴大自身影響力。(2)開展網絡教育。智庫可以開展用戶網絡教育,傳遞智庫思想和觀點。例如,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
設置了公開課培訓、公司特設培訓、新商業(yè)領袖培育計劃、暑期學校和中國學習之旅等形式的教育培訓內容,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傳播影響力[17]。此外,智庫學者也可在網易公開課、Mooc平臺等開設相應課程,或是利用各類直播平臺進行課程直播,與用戶即時互動。(3)鼓勵開放學術成果。作為公共政策研究機構,智庫為政府企業(yè)出謀劃策,而盡量開放其研究成果,不僅可以使智庫觀點得到最大范圍的傳播,擴大讀者群,使智庫觀點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公眾認可,也可以加快學術成果的流通。例如將研究成果公開發(fā)表在雜志期刊上,或是將研究成果免費公開在智庫網站或各類學術性網站上。
(四)加強與媒體合作
媒體擁有與智庫不同的傳播渠道,智庫與媒體合作能夠擴大自身影響力的輻射范圍。因此,智庫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和形象,主動加強與媒體溝通。(1)加強與新聞媒體互動。智庫可與新聞媒體合作,對重大時事進行解讀,也可以采用新聞發(fā)布會、專題報道、專項采訪等形式,宣傳智庫最新成果的研究進展,或是傳遞知名專家學者的觀點,打造智庫明星學者,提高智庫媒體曝光度[18]。(2)與其他網站進行友好合作。智庫網站的影響力未必有其他門戶網站大,如新浪、百度等。因此,智庫網站可以與這類網站合作,建立友情鏈接。網站被鏈接的次數反映該網站的質量,其理論依據是:一個網站被另一個網站所鏈接是對該網站的贊許與利用,而且二者的內容是相關的,一個網站的外部鏈接數越多,其網絡影響力越大[19]。此外,也可將智庫文章發(fā)布到這些網站,高質量的文章得到大家認可,容易得到轉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智庫的網絡傳播范圍,提高了網絡影響力。在所調查的四類智庫中,地方社科院的網絡傳播影響力最低。因此,地方社科院可依托借鑒其他三類智庫的經驗。例如,地方社科院可依托自身科研實力,對新聞熱點進行解讀,對各類社會問題開展研究,并與媒體合作,通過媒體渠道將研究結果與大眾分享。參考文獻:[1]殷志華,蘭宗敏.充分借助信息網絡平臺 提升新型智庫社會影響——建好智庫門戶網站的幾點建議[J].新經濟導刊,2014(9):81-85.
[2]黃開木,樊振佳,盧勝軍.基于鏈接分析法的中美智庫網站比較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4(11):129-133.
[3]陳媛媛,李剛.智庫網站影響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6(5):25-33,62.
[4]邱均平,劉寧.智庫網站影響力評價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2(3):109-114.
[5]浙江工業(yè)大學全球智庫研究中心課題組.浙江省高校智庫網絡活躍度評價研究[J].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2):121-126.
[6]劉偉,段宇鋒.基于網絡影響力的電子政務建設績效評價[J].情報科學,2006,24(11):1704-1706.
[7]米云,金英偉.基于鏈接分析法的出版社網站 評價研究[J].現代出版,2012(5):39-44.
[8]邱均平,程妮.中國重點大學的網絡影響力評價研究[J].科學學研究,2009,27(2):190-195.
[9]百度百科.百度新聞[EB/OL].[2016-08-20].http://baike.baidu.com/view/1283.htm.
[10]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EB/OL].[2016-08-05].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P020160803367337470363.pdf.
[11]騰訊.2016年第二季度業(yè)績報告[EB/OL].[2016-08-20].http://www.tencent.com/zh-cn/ content/at/2016/attachments/20160817.pdf.
[12]新浪數據中心.2015微博用戶發(fā)展報告[EB/OL].[2016-08-20].http://data.weibo.com/report/reportDetail?id=304.
[13]清博指數.新媒體指數出榜指南[EB/OL].[2016-08-20].http://www.gsdata.cn/index.php/site.guide.
[14]馬小閎,劉寶錄.層次分析法在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建設中的應用[J].科學管理研究,2006,(4):193-194.
[15]yaahp層次分析軟件.新手指南[EB/OL].[2016-08-27].http://www.yaahp.com/product/overview.
[16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2015年中國智庫報告[EB/OL].[2016-08-20].http://www.sass.stc.sh.cn/eWebEditor/UploadFile/00n/ull/20160128161350250.pdf.
[17]吳迪.我國高校智庫的傳播力構建策略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5.
[18]楊思洛,馮雅,韓雷.中美頂尖智庫比較分析及其啟示[J].智庫理論與實踐,2016,1(3):15-24.
[19]陳太洋,任全娥.中外企業(yè)網站的鏈接分析與網絡影響力評價[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8,31(4):61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