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研究是為了探討物理錨與目標任務內容不同時的錨定效應及其心理機制。研究結果表明物理錨與任務不同時,存在錨定效應,支持錨定效應的語義啟動范式,可以用比較調整來解釋物理錨定效應的心理機制。
關鍵詞 物理錨 錨定效應 心理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線段估計中的錨定效應實驗表明確實存在物理錨的錨定效應。出現這種結果的前提是錨值與目標值之間相互聯系,通過對錨值進行調整就直接能得到目標值。這涉及到前人研究中提到的錨值信息的代表性和適用性,及錨值與任務內容的一致性。那么,如果物理錨與目標值之間無明顯聯系,錨定效應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還能用不充分調整模型來解釋其心理機制嗎?
綜合以上,設計了本實驗來探討物理錨與目標任務內容不同時的錨定效應及其心理機制,同時考察物理錨定效應中是語義啟動還是數字啟動。根據以往研究結論,提出假設:不同維度判斷任務中的物理錨能夠影響目標任務判斷,用不同長度的線段作為錨值來畫長方形時,長方形的大小受到線段長度的影響,高錨組被試所畫長方形顯著大于低錨組被試所畫的長方形。
1方法
1.1被試
108名大學生參與實驗,其中男生52名,女生56名,平均年齡24歲,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均自愿參加實驗。
1.2實驗材料
以長為17.6厘米,寬為12.505厘米的白紙(半張B5白紙)為背景,橫向擺放,白紙左上角呈現一條長4.3厘米或11.6厘米的線段,要求被試估計線段的具體長度。接著要求被試在此白紙空白處隨意畫一個長方形。
1.3實驗設計
實驗為2(錨:高錨/低錨)€?(單位:毫米/厘米)的被試間設計。高低錨的選取考慮到紙張長度,分別選取17.6厘米的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處附近的數字為高低錨,它們是11.6厘米和4.3厘米。被試分別以厘米和毫米為單位對線段長度進行估計。實驗同時設置對照組,即無錨條件下被試畫長方形的情況。要求被試在白紙中任意畫一個長方形。
1.4實驗程序
實驗中給被試呈現材料紙,首先要求被試估計線段的具體長度。接著要求被試在紙張空白處隨意畫一個長方形。具體指導語如下:
請估計這條線段的長度。這條線段的長度是 毫米(厘米)。
請在空白處任意畫一個長方形。
對照組被試的指導語是:
請在空白處任意畫一個長方形。
2結果與分析
運用SPSS16.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考慮到被試徒手畫長方形的實際情況,以被試所畫長方形的兩條長邊的平均值作為長,兩條寬邊的平均值作為寬。
表1:各錨值條件下被試所畫長方形長與寬的比值分析
各條件下被試所畫長方形長與寬的比值接近2,且差異不顯著,說明被試傾向于畫長與寬的比是2:1的長方形。這可能與中國人關于長方形的視覺表征有關。為方便數據比較分析,以長方形長邊的長度作為因變量,檢驗錨值及估計值對其的影響。
圖1:各組所畫長方形長邊的平均值(cm)
對高錨、低錨、無錨條件下的長方形長邊長度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結果顯示,F(2,107)= 8.865,p < 0.001,具有顯著性差異。
多重比較的結果表明,高錨條件下和低錨條件下被試所畫長方形長邊的長度差異顯著(p= 0.009),高錨條件下結果顯著高于低錨條件;高錨條件下和無錨條件下結果有邊緣差異(p= 0.07),高錨條件下結果略高于無錨條件;低錨條件下和無錨條件下結果差異顯著(p< 0.001),低錨條件下結果顯著低于無錨條件。
高錨組被試錨值估計的平均數為12.025厘米(SD=2.9763),與高錨線段的長度差異不顯著(p> 0.05)。不同單位條件下,對高錨的估計值差異不顯著(p> 0.05)。低錨組被試錨值估計的平均數為4.441厘米(SD=1.0572),與低錨線段的長度差異不顯著(p> 0.05)。不同單位條件下,對低錨的估計值差異不顯著(p> 0.05)。
表2:錨值和單位的方差分析結果
注:用“**”表示p在0.001的顯著水平,“*”表示p在0.05的顯著水平
分析錨值和單位的差異顯著性檢驗結果表明,錨值的主效應顯著,即估計短線長度的被試比估計長線長度的被試所畫的長方形長邊長度更短,其代表的長方形面積也更小。由于線段與長方形之間不存在調整不充分的條件,而且在畫圖過程中也不需要任何知識的通達,因此用不充分調整模型或選擇通達模型或雙過程論等均不能對此條件下的錨定效應進行解釋。但由于長方形是由長與寬組成,它們與錨值皆屬于線段,在畫長方形時,不可避免會受到之前接觸線段,即錨值的影響,通過與錨值進行比較來調整長方形的大小。統(tǒng)計結果顯示,在無錨條件下被試所畫長方形的長比起高低錨條件下是最長的。差異顯著性檢驗結果表明,低錨條件下被試所畫長方形的長邊長度與低錨值差異不顯著(p=0.096);高錨條件下被試所畫長方形的長邊長度顯著低于高錨值( p< 0.001),且顯著高于低錨值(p< 0.05)。我們可以假設在無錨條件下,被試以材料紙的長邊為錨值進行調整,三種條件中各錨值相當于給被試提供了一個畫圖的限制空間,被試所畫圖形邊長總是小于錨值大小。實驗結束后,通過對被試的訪談可知,被試潛意識下在畫長方形時受到了估計線段的影響,傾向于在錨值范圍內畫長方形的長。我們可以用比較調整來解釋本實驗的心理機制。通過與空間大小的比較決定所畫圖形的大小。
結果同時顯示單位的主效應不顯著,即無論被試是以厘米還是毫米為單位進行長度估計,在高/低錨條件下所畫的長方形的長邊長度差異均不顯著。這說明個體線段長度進行估計時是以語義形式進行加工表征,而不僅僅是采用數字或單位的形式進行表征。支持錨定效應的語義啟動范式。這也與張志杰等的研究結果一致。
此外,本實驗中錨值是具體可見的線段,而任務是與錨值無關的長方形,二者屬于兩種類型物理量。在高低錨條件下,被試所畫長方形面積的顯著差異(t=2.983,p=0.004)說明,即使任務類型不同,錨值同樣也產生了作用。這從一定意義上擴大了錨定效應的影響范圍。
在錨定效應的作用機制研究中,有研究者提出數量啟動機制。本實驗用數量啟動機制來解釋物理錨影響的假設,似乎也是合理的。在估計長短線段時,不同長度的線段分別啟動了“大”和“小”的概念,這種概念影響了之后任務的判斷,即估計線段長度時啟動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量,這個量作為錨值對被試之后畫長方形產生影響。因此,用數量啟動模型來解釋不同維度判斷任務中的錨定效應看來也是合理的。
3結論
個體對以厘米和毫米為單位的線段長度進行估計時是以語義形式進行加工表征,而不僅僅是采用數字或單位的形式進行表征,支持錨定效應的語義啟動范式。
物理錨與任務不同時,存在錨定效應,用不同長度的線段作為錨值來畫長方形時,長方形的大小受到線段長度的影響,高錨組被試所畫長方形顯著大于低錨組被試所畫的長方形。我們可以用比較調整來解釋物理錨定效應的心理機制。同時,數量啟動機制表面看來也能解釋本實驗結果。
雖然線段與長方形屬于兩種類型的任務,但長方形是由線段構成的,二者都屬于圖形范疇。其結構從某些方面來說具有相同的屬性。因此,要證明數量啟動機制確實能解釋物理錨定效應,仍然需要對不同維度判斷任務中的錨定效應作進一步研究。
作者簡介:劉青(1987年-),女,河南周口,碩士研究生,助教,周口職業(yè)技術學院,主要從事心理學教學和研究工作。
參考文獻
[1] 劉青.線段估計中的錨定效應[J].科研,2016,09(4):282-283.
[2] Strack,F.,& Mussweiler,T..Explaining the enigmatic anchoring effect: Mechanisms of selective accessibility[J].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1997,73:437-446.
[3] Wong,K.F.E.,& Kwong,J.Y.Y..Is 7300 m equal to 7.3 km? Same semantics but different anchoring effects[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00,82:314-333.
[4] 張志杰,彭春花,黃希庭.時距估計中的錨定效應[J].心理學報, 2008,40(2):160-165
[5] Oppenheimer,D.,LeBoeuf,R.,& Brewer,N..Anchors aweigh:A demonstration of corss-modality anchoring and magnitude priming[J].Cognition,2008,106: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