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財政支出效率測度

2017-04-21 02:37江朦朦張靜
江漢論壇 2017年3期
關鍵詞:文化消費

江朦朦++張靜

摘要:考察我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財政支出效率,辨明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決定性影響因素,可為進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提供依據。本文采用Bootsrap-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數方法對2000—2013年間全國30個省級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進行評估,發(fā)現我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但增幅并不顯著;地區(qū)之間的財政支出效率差異逐年變小,東、中、西部地區(qū)內部的效率差異性顯著;財政分權、經濟發(fā)展水平和教育水平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為正,人口密度、文化政策以及地理因素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不明顯。要提高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需要了解人民群眾對基本公共文化項目內容的需求,出臺扶持基本公共文化發(fā)展的相關政策;合理規(guī)劃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的分配、使用、管理、審計和監(jiān)督,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的穩(wěn)定增長機制。

關鍵詞: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Bootsrap-DEA方法;文化消費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中的財政保障標準與保障方式研究”(項目編號:13AH005)

中圖分類號:F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54X(2017)03-0102-06

一、引言

“十二五”期間,國家已逐步建立起較為健全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擴大了基本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并通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事業(yè)發(fā)展。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快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和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向公眾免費開放等文化項目和工程,建立覆蓋城鄉(xiāng)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進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效能。近年來,我國政府逐漸增強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視力度,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財政支出也在逐年加大:全國基本公共文化的財政總支出在2000年為63.16億元,到2014年則增至583.44億元。然而,盡管各級政府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的絕對規(guī)模在不斷擴大,但仍存在著公共文化領域嚴重供不應求、不均等化等問題。為此,在給定財政投入的情況下,還應考慮盡量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這要求建立合適的測算機制,找出決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決定性影響因素,為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提供依據。

當前,在財政研究領域內,通過核算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效率,探究影響財政支出效率的社會經濟因素是一個研究熱點。在研究方法上,有學者借助了兩階段分析框架法:首先,在效率測算模型中不考慮社會經濟等不可控要素,對地方政府財政支出效率進行測算;隨后,考慮到經濟社會因素等外生變量,在事實上對決定政府財政支出效率的地區(qū)差異起著巨大的作用,因而在第二階段的分析之中重點探究外生變量如何影響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效率①。如唐齊鳴與王彪借助兩階段分析框架測算了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的整體效率,并進一步分析了影響其效率的主要社會經濟因素②。還有部分學者對教育、衛(wèi)生等某種具體的公共服務財政支出效率采用兩階段分析框架進行研究,但對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研究則處于起步階段。例如,楊林與許敬軒采用DEA-Tobit兩階段分析框架,研究了2000—2010年間中國31個省份地方政府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③;趙佳佳利用DEA和Malmquist指數模型測算了2008—2011年間文化事業(yè)財政支出效率,并在此基礎上利用Tobit模型分析了文化事業(yè)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因素④。以上研究都是采用傳統(tǒng)的DEA模型進行分析,由于沒有考慮小樣本所導致的效率偏差問題,得到的效率值可能會低估或者高估實際水平⑤。

在前述研究的基礎上,本文采用Bootsrap-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數方法,對我國2000—2013年間30個省級政府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進行研究,從而找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在時間上的變化趨勢以及地區(qū)之間的差異,并利用受限因變量回歸分析方法(Tobit),從地理、經濟、社會、政策等方面進一步探究造成各省市基本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效率差異的內在原因,提出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和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有效供給的對策建議。

二、中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

1. 研究方法

(1)Bootstrap-DEA方法。DEA作為一種非參數的相對效率評估方法,具有不需要事先設定決策單元生產函數、不受投入和產出指標量綱影響等優(yōu)點;但該方法卻存在無法進行統(tǒng)計性檢驗、決策單元較少估計有偏等不足。在實踐中使用傳統(tǒng)的DEA方法時,有時會出現多個決策單元有效指數都等于1的情況,此時無法依照效率值的高低對各個決策單元進行排序和評價,也就難以比較地區(qū)能效水平的差異⑥。考慮到前述情況,Simar與Wilson(1999)提出了基于Bootstrap的DEA方法⑦。Bootstrap-DEA方法模擬數據產生過程,通過抽樣得到大量樣本,借助對大樣本的計算以修正傳統(tǒng)DEA方法的估計誤差,還考慮了效率值對樣本變動的敏感性,故而效率估計值的比較和分析結果更合理??紤]到本文要研究的是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投入,即在基本公共文化財政支出規(guī)模一定的情況下,如何使得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產出最大化。為此,本文采用基于產出導向的BCC 模型,借助MAXDEA軟件測算各?。ㄊ校┑胤秸竟参幕斦С鲂省?/p>

(2)Malmquist指數法。Malmquist指數方法不僅可以考察各區(qū)域技術變化情況,進一步還可將技術效率的變化分解為純技術效率和規(guī)模效率的變化,并測度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本文選用變動規(guī)模收益下的距離函數,Malmquist指數計算式為:

M(x■■,y■■,x■■,y■■■)=■

■ ■

=Effch×Techch=Techch×(Pech×Sech)

其中,純技術效率變化(Pech)是指在變動規(guī)模報酬假定下的技術效率變化。技術變化(Techch)反映生產前沿面的移動對生產率變化的貢獻程度;規(guī)模效率變化(Sech)代表規(guī)模經濟對生產率的影響。若全要素生產率變動指數大于1,意味著綜合生產率水平提升;若全要素生產率變動指數小于1,則表示綜合生產率水平狀況惡化。如果構成全要素生產率變動指數的某一變化比率大于1,則表明它是綜合生產率水平提高的根源;反之,則表明它導致了生產率水平的降低。

表1 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評價指標體系

2. 指標選取和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對象為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考慮到2000 年之前的基本公共文化數據比較零散,并且西藏省份相關數據不可得,故本文選擇2000—2013年間除西藏以外的全國30個省級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作為30個決策單元。相關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01—2014年和《中國文化文物統(tǒng)計年鑒》2001—2014年。投入變量設定為各省市在2000—2013年間的地方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由于我國目前沒有專門針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的整體核算,故這里選取人均文化事業(yè)費、文化事業(yè)費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作為投入指標。產出變量設定為代表地方基本公共文化發(fā)展情況的變量,從基本公共文化資源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兩個方面選取產出指標,具體指標體系由表1給定。

3. 基于Bootstrap-DEA模型的結果分析

(1)全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分析。對全國30個省級政府在各年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進行累加平均,作為全國當年的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圖1給出中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在2000—2013年間的變化趨勢。由圖1可知,2000—2013年間全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在2000年最低為0.846,在2012年最高為0.960;多年均值為0.92,表明我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總體效率還不夠高,存在著8.0%的投入浪費;效率值在整體上呈現上升趨勢,但增幅并不明顯,表明隨著經濟發(fā)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緩速提高,存在著資源未充分利用的問題。

圖1 全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

變化趨勢(2000—2013)

(2)各地區(qū)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分析。對東、中、西部地區(qū) ⑧ 省級政府在各年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分別進行累加平均,作為各地區(qū)當年的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進一步得到2000—2013年間東、中、西部地區(qū)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變化趨勢(圖2)。從圖2可看到,東、中、西部地區(qū)的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存在地域差異,但差異逐年變小。中部地區(qū)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在大部分年份里處于最低水平;在2006年之前(除2000年以外),西部地區(qū)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高于東部地區(qū),2007—2010年東部地區(qū)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高于東部地區(qū),2010之后西部地區(qū)的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又稍高于東部地區(qū)。

圖2 東、中、西部地區(qū)公共文化服務財政

支出效率值變化趨勢(2000—2013)

表2 東、中、西部地區(qū)及全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

財政支出效率的變異系數值

基于各省級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得出各地區(qū)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變異系數⑨,如表2所示??梢钥吹剑褐胁康貐^(qū)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變異系數值最大,西部地區(qū)次之,東部地區(qū)最小,表明中部地區(qū)內部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差異最大,西部差異次之,東部差異最小。東、中、西地區(qū)內部的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差異性顯著,并未呈現出明顯的東、中、西部聚類效應。另外,全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變異系數值在14年間上下起伏,整體上由2000年的0.112下降到2013年0.0746,地區(qū)不均衡的狀態(tài)改善不明顯。

分別對30個省級政府在2000-2013年的基本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效率值進行累加平均,作為各省級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效率均值,結果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中國各省級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效率差異明顯,存在著不均衡現象。效率值排在前十位的省市中,北京、福建來自于東部地區(qū);山西、安徽、河南、湖北來自于中部地區(qū);內蒙古、寧夏、貴州、廣西來自于西部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較高及具有地區(qū)文化特色的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效率值大多也更高。

圖3 全國30個省級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

財政支出效率均值(2000—2013)

4. 基于Malmquist指數的結果分析

基于各省級政府基本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效率值,通過軟件Deap2.1得到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的Malmquist指數(表3)。由表3可見:在2000—2005年間,在黨的十六大提出“國家支持和保障公益文化事業(yè)”后,地方政府不斷加大對基本公共文化建設服務的重視程度,財政支出明顯增加,財政支出效率、技術進步和效率變化都呈現出上升趨勢,純技術效率和規(guī)模效率二者對財政支出效率的提升都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在2006—2010年“十一五”規(guī)劃期間,效率、技術變化和效率變化都整體上呈現上升趨勢,效率和技術增長速度相較2000—2005年間有所提升,但效率變化增長速度相比有所下降。“十一五”期間覆蓋城鄉(xiāng)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基本形成,增強了文化創(chuàng)新,將現代技術更好地融入公共文化領域,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質量,但財政投入資金規(guī)模仍然不夠高,且資金未得到有效利用,財政資金管理不完善和財政投入方式有待改變。由于技術變化和效率變化值都大于1,表明技術變化和效率變化都是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全要素生產率水平提高的根源。2011—2013年進入“十二五”規(guī)劃期,效率、技術變化和效率變化整體上都呈現上升趨勢,但效率、效率變化以及技術變化增長速度相較于2005—2010年期間有所下降。我國基本公共文化建設進入新的階段,相較于“十二五”時期有所改善,但仍需要繼續(xù)增強文化創(chuàng)新,加大財政資金投入規(guī)模,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質量,以提高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

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因素分析

1. 影響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變量與計量模型設定

通過核算和對比2000—2013年間中國各省級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發(fā)現各省市存在顯著差異。為縮小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省際差異、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需要針對造成各省市基本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效率差異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目前,針對政府綜合財政支出效率、醫(yī)療衛(wèi)生財政支出效率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多,而專門針對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少。我們結合已有文獻對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影響因素的研究經驗和現實情況,考慮從地理、財政分權、文化政策、經濟發(fā)展、人口密度、教育水平等角度出發(fā)分析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因素。具體如下:

(1)地理因素。引入地區(qū)虛擬變量D(D1代表中部地區(qū),D2代表西部地區(qū))代表自然稟賦和地理區(qū)位條件,考察其如何影響地方政府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

(2)財政分權(fd)。財政分權可能會對地方財政支出的規(guī)模、結構以及效率產生影響。根據分權理論,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能夠更好地提供符合當地需求的公共服務,由于了解居民的偏好和需求,因此在提供公共產品方面地方政府比中央更有效率⑩。但是在現實中,財政分權對公共服務供給的激勵約束具有不確定性。例如,有學者認為財政分權對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是正面的,因為財政分權使得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的優(yōu)勢強化,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及資源分配權利。但也有學者認為,由于中國財政制度缺少約束,地方政府可能并不關注非生產性財政支出的規(guī)模和效率,為此,財政分權對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需要進一步考證。這里借鑒龔鋒與雷欣(2010)所使用的指標來度量財政分權{11}??紤]到財政分權對各地區(qū)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可能不同,同時引入地區(qū)虛擬變量與財政分權變量的交互項。

(3)文化政策(P)。2006年,國務院頒發(fā)《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對計劃經濟時代文化政策制定時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的情況做出改變,可能對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有影響。將這一時期的文化政策變化用引入的年度虛擬變量來加以表示,該虛擬變量在2003年到2007年時為0,但在2007年到2013年時為1(考慮到政策的滯后性)。同樣,考慮到文化政策對各地區(qū)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可能不同,引入地區(qū)虛擬變量與年度虛擬變量的交互項。

(4)經濟發(fā)展水平(gdp)。通常認為,政府財政支出效率受經濟發(fā)展水平影響。例如,Antonio認為較高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有助于提高財政總財政支出效率{12},王銀珠與朱耘嬋認為較高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能推動文化需求增長和文化產出提升,經濟發(fā)展水平促成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提升{13};但是楊林與許敬軒認為經濟發(fā)展水平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影響為負,因為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可能會過分重視經濟的發(fā)展而忽略了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造成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下降{14}。所以,我們需要進一步考證經濟發(fā)展對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這里以人均GDP 代表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來反映經濟發(fā)展水平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

(5)人口密度(pd)。Grossman等認為高的人口密度更利于政府財政支出管理和監(jiān)督成本的降低,從而提高政府公共財政支出效率,為此,人口密度與政府財政支出效率的效果正相關{15};Antonio認為,人口密度較高會使得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獲得的規(guī)模經濟效應越顯著,最終政府公共財政支出效率水平會得到提高。這里人口密度使用總人口除以區(qū)域面積來表示。

(6)教育水平(edu)。Milligan{16}等認為教育能夠提高當地居民選擇有能力官員及辨識官員腐敗的能力,為此,當地居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與政府公共財政支出效率正相關{17}。這里采用文盲率(年齡15歲及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口比例)表示教育水平,文盲率越高說明教育水平越低。

基于上述設定,我們可得到以下回歸模型:Yit=Xitβ+εit

其中:Yit表示2000—2013年間中國30個省市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εit表示隨機誤差項,ai代表一些不可觀察且隨時間無變化的個體異質性,Xit表示會影響綜合技術效率的政策、經濟和社會變量,包括前述的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人均GDP(元/人)、文盲率、財政分權指標、文化政策虛擬變量、中西兩個地區(qū)虛擬變量,及地區(qū)虛擬變量和財政分權指標、政策變量的交互項?;竟参幕肇斦С鲂手狄蜃兞咳≈翟?-1之間,為平衡面板數據類型,采用顯著水平值被設置為5%的受限制的Tobit隨機效應面板模型進行回歸分析,不但可以避免由OLS估計所引入的偏誤,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包含在面板數據中的橫截面和時間序列的信息。

2. 實證結果分析

運用Stata12.0的Tobit分析,得到模型的回歸分析結果由表4給出。其中,模型1考慮了財政分權、文化政策、人均GDP、文盲率、人口密度和地區(qū)虛擬變量,模型2加入了財政分權與地區(qū)虛擬變量的交互項,模型3加入了文化政策和地區(qū)虛擬變量的交互項。由表4可知,各變量在不同模型中的回歸系數都相對穩(wěn)定,各變量對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較為穩(wěn)健,模型較好地擬合得到各因素對效率差異的影響。對Tobit回歸結果進一步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

表4 中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

財政支出效率影響因素實證結果

注:***、**、*分別表示1%、5%、10%的顯著水平。

(1)從地理區(qū)位上看,中、西部地區(qū)虛擬變量在模型1中的系數分別為負和正值。這說明中部地區(qū)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相較于東、西部地區(qū)偏低,但地區(qū)虛擬變量的回歸結果顯示其對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并沒有顯著的影響,這也印證了前文所描述的情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并沒有出現東、中、西部的聚類現象,地區(qū)因素對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影響并不明顯。

(2)模型1、模型2、模型3的結果分別表明財政分權在5%、10%、10%的顯著水平上與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存在強的正相關性。當前,各地方政府都注重對人民群眾精神方面需求的滿足,既將重心集中在提高經濟增長方面,同時還重視短期內不易提高及難以衡量的非生產性財政支出效率。財政分權對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具有促進作用,但影響程度并不夠高。加入財政分權與地區(qū)虛擬變量交互項的模型2則顯示,財政分權對東、中、西部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為正,但不顯著。因此,財政分權對縮小東、中、西部地區(qū)間效率差異的作用不明顯。

(3)模型1、模型2、模型3的結果分別顯示文化政策與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存在正相關,但都不顯著。模型3中添加了文化政策虛擬變量和地區(qū)虛擬變量的交互項,結果表明文化政策對東、西部地區(qū)的影響系數為正,對中部地區(qū)的影響系數為負,但都不顯著,表明文化戰(zhàn)略上的改變和上下級政府文化事權可能由于滯后性或者實施的基本公共服務的目標不明確,并未達到所預期的理想的效果,使得2006年實施的文化政策對提高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和縮小東、中、西部地區(qū)間的效率差異的作用都不大。

(4)模型1、模型2、模型3的結果顯示人均GDP在5%的顯著水平上與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存在正相關。一般來說,經濟發(fā)展水平高,能夠促進文化需求和文化產出的增加,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由于廣大民眾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是隨著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的,會刺激政府提供更多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所以在經濟發(fā)展水平高的地區(qū),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通常也高,地方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對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具有促進作用。

(5)人口密度(Pd)。Grossman等認為高的人口密度更利于政府財政支出管理和監(jiān)督成本的降低,從而提高政府公共財政支出效率,為此,人口密度與政府財政支出效率的效果正相關{15}。模型1、模型2、模型3的結果均不顯著,表明通過提高人口密度來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提高的結論并未得到印證。

(6)文盲率對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存在微弱的正相關,且模型1、模型2、模型3的結果都在1%顯著水平上。文盲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本公眾受教育程度,文盲率低的地區(qū),所受到的教育水平高,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通常較低,可作如下分析:在西方國家,大多數地方行政官員在直接選舉的制度背景下,致力于提高財政支出效率才更可能被受到高水平教育的居民選出,所以教育水平較高的居民對提高地方政府公共財政支出效率有利。但在我國當前的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官員往往是由上級來任命的,其被受教育水平較高居民選舉的可能性一般并不高。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對我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結論:(1)我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總體效率還不夠高,在2000—2013年間的平均值為0.92,存在著8.0%的投入浪費;財政支出效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但增幅并不顯著,仍存在著資源未充分利用的問題;地區(qū)之間的財政支出效率具有地域差異,發(fā)展不均衡,但差異逐年變小;東、中、西部地區(qū)未呈現聚類效應,區(qū)域內部的效率差異性顯著;技術變化和效率變化都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全要素生產率水平提高的根源。(2)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還受到財政分權、經濟發(fā)展水平、教育水平因素的影響,但和文化政策、人口密度、地理等因素并沒有明顯的相關性;財政分權、經濟發(fā)展水平及教育水平對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為正。

基于實證研究結果,為提高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第一,政府需要了解人民群眾對基本公共文化項目內容的需求,出臺扶持基本公共文化發(fā)展的相關政策,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規(guī)??茖W化、合理化,使文化政策有效地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提高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第二,合理規(guī)劃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的分配、使用、管理、審計和監(jiān)督,明確各自的權責, 減少資源的浪費,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的穩(wěn)定增長機制,加強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投入能力,進而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此外,由于適度的財政放權會提升財政保障效率,在目前的制度框架內,可考慮將相關的財政支出責任由目前的較高政府層級轉移到較低的政府層級。第三,大力發(fā)展地區(qū)經濟,提升本地經濟發(fā)展水平,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資金需求。第四,文化相關部門積極舉辦相關講座和培訓,從而提高地方政府官員和居民的文化素養(yǎng)。

注釋:

① A. Afonso, S. Fernandes, Measuring Local Government Spending Efficiency: Evidence for the Lisbon Regional, The Regional Studies, 2006, 40(40), pp.39-53; S. Seifert, M. Nileswand, What Drives Intermediate Local Governments Spending Efficiency: The Case of French Departments, Local Government Studies, 2014, 40(5), pp.766-790; 陳詩一、張軍:《中國地方政府財政支出效率研究:1978—2005》,《中國社會科學》2008 年第4期。

② 唐齊鳴、王彪:《中國地方政府財政支出效率及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金融研究》2012 年第2期。

③{14} 楊林、許敬軒:《地方財政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評價與影響因素》,《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

④ 趙佳佳:《我國文化事業(yè)財政支出效率及影響因素》,《地方財政研究》2014年第8期。

⑤ L. Simar, P. W. Wilson,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Efficiency Scores: How to Bootstrap in Nonparametric Frontier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1998, 44(1), pp.49-61.

⑥ L. Simar, P. W. Wilson, Statistical Inference in Nonparametric Frontier Models: The State of the Art,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2000, 13(1), pp.49-78.

⑦ L. Simar, P. W. Wilson, Theory and Methodology Estimating and Bootstrapping Malmquist Indice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9, 115, pp.459-471.

⑧ 選取中國內的30個省市區(qū)作為研究樣本,根據地理位置分為東中西3個區(qū)域。東部地區(qū)包括北京、天津、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和河北11個省市;中部地區(qū)包括吉林、黑龍江、山西、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8個省份;西部地區(qū)包括四川、重慶、內蒙古、廣西、云南、貴州、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1個省份。

⑨ 變異系數指標具體計算公式為CVi=SDi/Ei。其中,CVi代表第i年的變異系數,SDi與Ei分別代表第i年各地區(qū)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標準差和均值。

⑩ C. Tiebout, 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56, 64(5), pp.416-424.

{11} 龔鋒、雷欣:《中國式財政分權的數量測度》,《統(tǒng)計研究》2010年第10期。

{12} Antonio Afonso, Sonia Fernandes, Assessing and Explaining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Local Government: Evidence for Partuguese Manicipalities,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2005, 37(5), pp.1946-1979.

{13} 王銀珠、朱耘嬋:《基于面板數據的地方政府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效率研究》,《經濟問題》2015年第6期。

{15} P. Grossman, P. Mavros and R. Wassmer, Public Sect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in Large U. S. Cities,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1999, 46(2), pp.278-299.

{16} K. Milligan, E. Moretti and P. Oreopoulos, Does Education Improve Citizenship? 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4, 88(9-10), pp.1667-1695.

作者簡介:江朦朦,華中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漢,430079;張靜,華中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華中師范大學學報編輯部編輯,湖北武漢,430079。

(責任編輯 陳孝兵)

猜你喜歡
文化消費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西安擴大文化消費的現實路徑
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內涵與外延
湖北高校文化消費背景與現狀分析研究
英語專業(yè)學生文化消費現狀研究
新生代農民工文化消費行為研究
甘肅省城鎮(zhèn)居民文化消費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文化消費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
擴大遼寧省文化消費的對策研究
媒介視野下的文化消費
基于幸福視角的武漢市民文化消費傾向及消費行為調查研究
平果县| 化州市| 和平区| 万全县| 天峨县| 宁晋县| 西贡区| 昌平区| 宜良县| 广安市| 克山县| 汶上县| 滦南县| 武义县| 峨边| 清徐县| 建德市| 临沭县| 嘉黎县| 陇川县| 天等县| 浏阳市| 绵竹市| 阳新县| 漳州市| 襄汾县| 中超| 苍梧县| 扶沟县| 饶河县| 浪卡子县| 博爱县| 东港市| 秭归县| 澜沧| 彩票| 伊春市| 象州县| 陕西省| 辉南县| 栖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