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1:
3歲的易易一旦開始看他喜歡的動畫片,媽媽提醒他洗澡,他就會說:“媽媽等一下。”結(jié)果等了很久,他也沒去洗澡,看電視依然很專注,就好像媽媽從來沒說過洗澡的事一樣。
情景2:
易易吃飯時,經(jīng)常會吃幾口,擺弄下玩具,再吃幾口,再玩一會兒,媽媽催一下,就吃幾口,等媽媽吃完洗完碗回來,他碗里的飯還沒吃一半。
情景3:
對易易來說,早起去幼兒園是件困難的事。有很長一段時間抵觸去幼兒園,早上就算勉強起來,也不配合,要么不換衣服,要么不穿鞋,就算穿上衣服,也不洗臉,推一下走一步。
上述情景作為家長的您是否也曾經(jīng)歷或目睹過?面對家中的“慢”孩子,很多家長,雖然會表現(xiàn)出極大的耐心,但有時也會急躁上火,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孩子的各種“慢”行為,是否有好的解決辦法?
孩子生活中出現(xiàn)的各種“慢”,應(yīng)該說是事出有因,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條緣由:
一是兒童“以自我為中心”?!白晕抑行摹笔侨鹗恐睦韺W(xué)家皮亞杰提出的心理學(xué)名詞,是指孩子在前運算階段(2-7歲)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行為和觀點上,而完全不能采取別人的觀點,不去注意別人的意圖,不會從別人的角度去看問題。此時的孩子經(jīng)常陶醉在自我世界里,集中全力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如當(dāng)他們看喜歡的動畫片或玩游戲時,就會把大人的要求與期待拋在腦后。
二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身體協(xié)調(diào)性差。即使孩子自己想快快做,但受到身體動作發(fā)展的制約,動作會比大人期待的慢許多,比如剛學(xué)吃飯的嬰兒吃一次飯需要很長時間,這個時候吃飯慢就與他們手部小肌肉發(fā)展不完善以及手眼不協(xié)調(diào)有直接的關(guān)系。
三是孩子面對不愿做不想做的事會表現(xiàn)出“慢”。我們大人讓孩子做的事,可能不是孩子期待的或不是孩子本身愿意做的。比如一早上幼兒園,正是孩子睡意正濃時,所以很多孩子對去幼兒園有抵觸情緒,自然在行動方面會慢騰騰,不愿配合大人。再比如孩子吃飯時如果看到他不喜歡的食物,盡管大人認(rèn)為很有營養(yǎng),他是不可能如成人期待的那樣很快吃完的。
四是對孩子而言生活即游戲,游戲即生活。游戲是孩子最喜愛的活動,是孩子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游戲的特點決定了它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所以在我們家長的眼里,孩子只要醒著,只要身體無恙就會淹沒在游戲中,就連吃飯這么重要的時刻孩子都可以邊吃邊玩,邊吃邊玩自然會影響吃飯的速度。
通過以上剖析,我們基本已經(jīng)知道孩子的“慢”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么家長應(yīng)如何面對孩子的“慢”呢?具體應(yīng)怎么做,這里提幾點建議:
1.孩子在2-7歲出現(xiàn)各種“慢”,是正?,F(xiàn)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jīng)階段,是每個孩子都要經(jīng)歷的,并不是自己的孩子“特殊”。正如皮亞杰所指出的2-7歲的孩子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還沒把自己與客體、外在世界區(qū)分開,隨著孩子身體動作的發(fā)展完善,當(dāng)他們可以把自身與外界分開時,就會出現(xiàn)“去自我中心”,就會注意到個人以外的世界,比如考慮別人的感受,比如意識到自己在做什么等。
2.嘗試與孩子來個“約定”,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比如有的孩子喜歡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那家長可以和孩子說好吃飯不能看電視,或者看電視可以但必須吃完飯才行,說到做到,大人不能打破規(guī)矩。剛開始實行可能會很困難,但家長只要堅持做,一段時間孩子就會習(xí)慣不看電視也可以吃飯,而且吃飯不再磨磨蹭蹭。
3.家長多去注意孩子需要什么,尊重孩子的選擇。記得前段時間看過一段很有意思的小朋友對話,其中一位說,為什么大人不挑食呀?另一位小朋友回答,因為他們買的菜都是他們自己喜歡吃的。其實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我們家長某些時候是忽視孩子需求的,所以孩子吃飯慢是否與他們不喜歡我們挑選的菜或烹飪方法有關(guān)呢?有的家長在做菜方面很用心,比如每天變著花樣做食物或把食物做成卡通模樣,這樣的食物怎能不吸引孩子的小小胃口呢?
4.對待家中的“慢”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當(dāng)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做事慢時,不妨多等等他們,給他們一點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多享受自在世界的快樂。家長面對孩子時要有極大的耐心,如果家長看到孩子做事慢吞吞就沖孩子動氣發(fā)火,不但于事無補,還會讓孩子不知所措,甚至做事瞻前顧后。
原來孩子的“慢”不是其故意為之,而是客觀現(xiàn)實決定的,所以我們家長面對孩子的“慢”不必急躁惱火,更沒必要懷疑自己的孩子出問題了,小孩子的“慢”是其在身體動作發(fā)展不完善階段的正常表現(xiàn),所以家長應(yīng)善待孩子的“慢”,陪伴孩子慢慢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