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們家那叫一個兵荒馬亂。做早餐、催兒子起床、做早飯、收拾整理出門要帶的東西……太多的事要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其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圍繞兒子轉(zhuǎn)。
一遍遍催他吃飯,他還是邊吃邊玩,一根筷子都能成為他的“敲擊樂器”。眼看我們要遲到了,換個鞋吧,他扯著鞋帶,身子后仰,玩起“伸展運動”。好不容易出了門,又忘拿東西,我只能返回家去取,時間更緊迫了。我一路蹭蹭小跑,他兩步一停頓,逗逗流浪貓,踢踢小石子,我急得火冒三丈:“你倒是快點呀!”
就這樣,一天到晚,我總在催催催,催他快點吃、快點走、快點做、快點睡……兒子呢,凡事總是慢三拍,像只蝸牛。
一次幼兒園組織的春游,讓我徹底改變了這種“催催催”的思想,我發(fā)現(xiàn),原來慢,就是孩子成長的步調(diào)。同樣一件事,大人一分鐘做完,他們卻要十分鐘甚至更久,而我又總是不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獨立完成,只是一個勁地催。結(jié)果呢,孩子因著急、害怕被吵,便失去獨立做好的自信;再者,我一著急,干脆代勞,這樣又剝奪了他成長的機會。
那次春游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在與孩子的相處中,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停地催促孩子:“快點,快點……”而孩子呢,卻依然不緊不慢。家長和孩子,總是不能處于一個共同的節(jié)拍上。
休息的時候,老師組織大家做一場親子互動游戲。規(guī)則是這樣的:家長和自家孩子比賽,各準備好一個水果,一個塑料袋,放在50米開外的地方,然后,家長和孩子跑過去,將水果撿起來,裝進袋子里,再把袋子打個結(jié),最后將袋子運回起點,誰先完成誰就贏了。只是,家長只能用單腳單手參加比賽,來對抗孩子的雙手雙腳,家長也不能故意讓著孩子。
聽了這個新奇的玩法,家長和孩子都來了興趣。比賽正式開始,樂樂和媽媽第一組開賽。只見樂樂媽滑稽地單腳往前蹦,她還沒蹦出多遠,樂樂就已經(jīng)跑到頭了。把水果裝進袋子,系袋口的時候,樂樂的動作要慢多了,但樂樂媽只有一只手可用,也系得慢了,最后還是借助嘴巴幫忙才完成。最終,樂樂贏得了這場比賽,他興奮地大喊:“噢噢,我比媽媽快!我贏了媽媽!”
比賽一組一組進行下來,輪到我和兒子了,結(jié)果,我也輸給了兒子。感覺只有單手單腳可用,做起事來真是力不從心,想快都快不起來了。
比賽結(jié)果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絕大部分家長輸給了自己的孩子,他們單腳單手的做事速度,要比孩子慢一些。
比賽全部結(jié)束了,家長和孩子還興致勃勃地沉浸在剛才激烈的比賽中。老師作總結(jié):“家長們單手單腳,對抗孩子短小稚嫩的雙手雙腳,其實是最公平的。孩子尚小,各方面的協(xié)調(diào)能力都還很差,他們的做事能力和速度,僅相當于成人單手和單腳的做事能力和速度。但生活中,你們卻總是嫌孩子做事慢,那是因為你們是用自己強大的雙手與雙腳,在對比孩子弱小的雙手與雙腳,那本來就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比賽。你們搶在了前頭,卻怪孩子落后,這公平嗎?”
家長都默不做聲了,包括我。稍作停頓后,老師繼續(xù)說:“這個單手單腳的游戲說明了什么呢?相信在場的家長朋友都已經(jīng)明白了。在以后的親子時光中,也希望大家都能用這個游戲模式與孩子相處,那個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速度并不比你們慢?!?/p>
我瞬間如醍醐灌頂,被兒子的慢節(jié)奏折騰得要發(fā)瘋的我,忽然意識到,不是孩子慢,而是這個節(jié)奏是他作為孩子的正常節(jié)奏,只是我要求得他太快了。
于是,我不再催促兒子,而是選擇讓自己慢下來,適應(yīng)他的步調(diào)。比如早上,我們早起一會兒,給兒子留出足夠多的“磨蹭”時間,并為他列張表貼在門上:起床、洗漱、吃飯、檢查背包等,每件他要做的事項都列出,每完成一項他自己打個勾,這樣好玩又明確。他明確了自己該做什么,有幾件事還沒做,便不知不覺有了時間的緊迫感,一件件地自我督促完成,沒想到這樣他反而會把所有事情都早早地做完做好,然后打上勾??粗粋€個勝利的勾勾,他驕傲地對我說:“媽媽,我都準備好了,咱們可以出發(fā)了嗎?”看,現(xiàn)在變成他催我了。其實,只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他們也渴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結(jié)果或許比大人預(yù)期得還要好。原來,不是兒子成長步調(diào)太慢,而是我牽引得太快。
在之后的親子時光中,我懂得了放慢腳步,以適應(yīng)兒子蝸牛般的成長步調(diào),允許他慢慢走,慢慢做,慢慢獨立完成,繼而自己管自己。作為家長,我少了些指手畫腳,多了些等待和理解;少了些命令和指責,多了些平等和寬容。很多時候,孩子并不需要我們牽著他的手走,更不需要牽著他們的鼻子走,他們只需要我們安靜地跟在他們的小屁股后面,耐心地跟隨他們的成長步調(diào),雖然有點慢,但是這才是成長的正常節(jié)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