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菲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都市情感作家,專為本刊撰寫熟男熟女的奇情美食。
豆腐,清淡養(yǎng)生,南北通吃,是中國普羅大眾再草根不過的食物了。相傳淮南王劉安在淮南八公山煉丹時不經(jīng)意間以石膏點豆?jié){,從此有了豆腐。
中國人的餐桌上,除逢年過節(jié)與親友壽誕那天豆腐和豆制品不宜上桌外,多數(shù)時間它們還是受歡迎的。不過我對它們并不帶感,很少買來入饌。煎豆腐、釀豆腐和豆腐魚湯還是喜歡的,而油豆腐和百葉結(jié)是我較為厭惡的食物。對臭豆腐的感覺則說不清道不明。
上海法華鎮(zhèn)路上有家開了許多年的臭豆腐店,除春節(jié)歇業(yè)幾天外,幾乎終年排隊,堂吃也熱鬧,白領、大學生和外國人應有盡有,忠誠度極高。它的臭度一流且氣味流轉(zhuǎn),余味繞鼻,三里不絕??酥屏θ缥遥看温愤^時不得不加快腳步掩鼻而過。如果有風,臭味能飄到200米開外的幼兒園。兒子說,他午睡時常常會聞到油炸臭豆腐味。
去過幾次臺灣,臺灣的臭豆腐分為油炸、麻辣和烤三種形式。士林夜市的油炸臭豆腐口味中性,外酥里嫩,佐以泡菜,能化解油膩感和異味,屬于臭豆腐里的小清新。北投一家小店還研發(fā)出蛋卷臭豆腐將臭豆腐和煎蛋攪拌成泥狀后混合調(diào)味,再持續(xù)揉搓40分鐘,放置半晌后,用腐皮包裹油炸,酥脆爽口,蛋香宜人,成為當?shù)匾淮竺浴?/p>
豆腐在和食中是一道重要食材。公元7世紀,即奈良時代,豆腐傳入日本,當時是僧侶與貴族們的高級食物,直到18世紀江戶時代,豆腐才走上了百姓餐桌,主要作為味噌湯或火鍋的配料。
煎豆腐是居酒屋最常見的料理,我最欣賞山藥煎豆腐。別看只是煎一塊—人份的豆腐,卻也挺復雜,需要用到攪拌成泥的山藥適量、豆腐—方(木棉豆腐<老豆腐>或絹豆腐<嫩豆腐>皆可)、雞蛋一枚、小雜魚粉末、鰹魚干、蔥、姜等食材。將豆腐煎至皮焦里嫩,淋上山藥泥,待山藥泥凝固成芝士狀即成,滴幾滴醬油,入口腴美豐潤。
在東京上野吃豆腐懷石料理是一次難忘的體驗。那頓料理要提前一個多星期預約,店的裝潢走佗寂路線,連帶著料理氛圍的素淡幽玄,實在有在寺廟進食的感覺,淺嘗細品,不宜說笑。也難怪,豆腐料理的前身是精進料理,發(fā)端于平安時代,原是僧侶們的齋飯。這頓全素料理有十余道,都是豆腐或豆腐的延伸品,還有一些蔬菜搭配,裝盛風格玲瓏淡泊。雖是全素,卻依舊讓人感受到高級日本料理“割主烹從”的風格,靈動口感溢于舌尖,尤以冷奴(涼拌豆腐)和湯豆腐為佳。炸豆皮天婦羅造型極美,豆皮壽司味酸冷感,豆飯嚼勁十足,豆乳冰淇淋豆香濃郁,當屬尤物。全套料理十幾種豆腐美食下肚十分飽脹,待到乘地鐵從上野到新宿后,腹中卻已然空虛。想起一位女友曾說,她素宴結(jié)束后一出餐廳就餓了。這頓每人—萬多日元的豆腐料理,對于一個既非豆腐粉絲也非素食者的我來說,談不上解饞,更不頂飽,閨蜜請我去,實在想讓我更深刻地領略東瀛文化之美、儀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