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升
作為一個老新聞工作者,我認為,“走基層,轉(zhuǎn)作風,改文風”,是需要每一個新聞從業(yè)者——編輯、記者、基層通訊員永遠銘記的“九字真言”。堅持走基層寫出來的新聞作品,在題材上必定是新奇唯一的,在內(nèi)容上必定是真實可信的,在情節(jié)上必定是鮮活生動的,在文風上必定是樸實曉暢的,在語言上必定是風趣輕快的,而在情感上又必定是感人至深的。它不但為“當下的讀者”所喜聞樂見,而且必定具有著恒久的“時效性”——誰能說《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過時了呢?雖然那時沒有“走轉(zhuǎn)改”的提法,但采寫本文的三位前輩走得不正是這樣一條路子嗎?
“走轉(zhuǎn)改”中,走基層,是最前提性的環(huán)節(jié)。只有邁開腿腳走出去了,作為主觀層面的“工作作風”自然隨之轉(zhuǎn)變了,而作為表達層面的文風,也會隨著記者第一手材料的獲得,不自覺地走向鮮活明快。
那么,走基層,往哪里走?我的認識是:相對于清閑機關,基層指的是現(xiàn)場一線;相對于繁華都市,基層指的是窮鄉(xiāng)僻壤;相對于貴官顯宦,基層指的是平民百姓;相對于“夷以近”,基層指的是“險以遠”;相對于表面敷衍,基層是深入靈魂。
一定要到現(xiàn)場去。要采寫“掃大街的女人”“淘廁所的男人”,光到環(huán)保局采訪局長不行,你要在三九天的凌晨從熱被窩里爬起來,冒著寒風去和那些女人們一起掃大街;你得在三伏天里坐在那輛臭哄哄的清廁車上,和那些男人們一起把那根骯臟的吸糞管子扔到屎尿坑里去,開動機器呼隆呼隆往外抽……采寫緝毒,你需要和警察一起去蹲守、去抓捕……這樣,你寫出來的新聞想不生動、不驚險、不感人都難。
一定要到鄉(xiāng)野去。鄉(xiāng)野偏僻,但一定有著繁華都市里所不曾聞聽的故事、不曾見識的人物。戈壁灘上“扎嘎人家”的日出日落,江面鋼索上滑行的鄉(xiāng)郵員,四面透風的山村學校,手上長滿凍瘡的苦學生……這些,都會讓讀者領略與城市完全不同的另一種生態(tài),扣響讀者心底的另一種弦音。
一定要到民間去。領導活動是要報道的,成功人士是要報道的,高大帥、白富美是要報道的——但是,還有因絕望而自殺的留守兒童,有背著一捆紙片壓彎了腰的白發(fā)母親,有掛著勛章沿街乞討的老兵……后者的沉重比前者的光環(huán)更震撼人心。給讀者展現(xiàn)另一種真實,不但是符合新聞規(guī)律的,也是時代和社會對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職業(yè)和道德要求。
一定要到“艱險”的地方去。北宋大文豪王安石曾說“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笔裁匆馑寄??就是說,一溜油路,八車道,離城又近,去玩的人就多;深山幽谷,獸跡鳥道,到的人就少,而奇景偏偏就在這里。所以當記者的一定要敢于“涉險”,一定要善于“獵奇”,所謂揭秘是也,歷險是也,爆冷門是也,總之,獨家新聞是也。即拿本人來說,如果不是獨自一人騎著摩托車3000公里穿越秦嶺、4000公里穿越河西走廊,哪來的30篇系列游記!采風時如果不在戈壁上露營,如何在夜里兩度目擊飛碟!
最后要說的是,一定要走進采訪對象的內(nèi)心。這已經(jīng)不是空間層面和社會層面上的“基層”了,而是具有了哲學的意味。這種對采訪對象內(nèi)心的探尋,與采訪對象情感的交流,不僅能使采訪更深入,寫出的作品也更真實、更感人。
(作者單位:巴彥淖爾日報社)
編輯:徐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