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琳
2017年春節(jié)期間,云南省軍區(qū)某部官兵的一組排雷照無疑讓他們成了網紅。他們冒著有可能傷殘的危險,手拉著手,徒步走過雷場的每一個角落,用自己的雙腳證明這塊曾經令人望而生畏的死亡地帶已經沒有殘存的地雷。
據(jù)統(tǒng)計,全球現(xiàn)在大約有70多個國家飽受地雷的困擾。地雷最大的問題在于它們是沖突遺留下來的持久“遺產”,即使戰(zhàn)爭已經結束,危險依然存在。人們總是提心吊膽,難以恢復正常的生活。全世界每年有1.5萬到2萬人因為地雷和未爆彈的爆炸而死亡或被截肢,其中超過80%的地雷受害者是平民,并且至少有20%是兒童。
可怕的武器
最可怕的武器往往令敵方難以察覺,地雷就是這樣的武器。人們可以密切注意自己周圍的危險,卻常常會忽略腳下的地面,而那里就可能埋藏著可怕的地雷。世界排雷專家認為,能把一個雷場中70%的雷障清除掉就是成功的,但云南省軍區(qū)排雷官兵卻立下誓言:要把雷障100%清除干凈。為了向世人證實移交的雷場已無地雷,掃雷指揮部官兵通常會用自己的寶貴生命向邊疆人民保證:“我們已將地雷徹底掃凈了!”
早在古羅馬時期,人們就會在敵方的必經之路上挖下小坑,埋上尖刺,以刺傷敵方人員的雙腳。中世紀時人們又把帶有4根尖刺的鐵蒺藜撒在道路上,阻礙敵方人員前進。但它們還都只能算是陷阱,傷亡不會太大。但火藥出現(xiàn)后,一切都發(fā)生了變化,無處不在的地雷使對手在決策和作戰(zhàn)時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對其作戰(zhàn)行動產生深刻影響。二戰(zhàn)阿拉曼戰(zhàn)役中,德意軍隊用數(shù)十萬顆地雷布設成一個縱深數(shù)千米的“魔鬼的花園 ”雷場,雷場的后面配置88毫米炮群。英軍第8集團軍的坦克集群沖進該雷場后被88毫米炮痛扁,損失坦克達 200多輛。在第四次中東戰(zhàn)爭中,敘利亞軍隊的坦克群也在以軍的雷場遭到同樣的火力打擊,更悲慘的是它們不僅遇到了炮兵火力,還有航空火力。
地雷,麻煩制造者
由于各國普遍認為武器的殺傷力越大越好,因而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的防步兵地雷普遍又大又重。然而,二戰(zhàn)后,人們發(fā)現(xiàn)將敵方士兵炸死不如炸傷制造的戰(zhàn)斗減員多,因為不僅傷者減少了戰(zhàn)斗力,同時每個傷員還要多人去搶救、護送,越是地形條件復雜,搶救護送的人員就越多 。這還不算,傷員的殘肢斷臂、痛苦呻吟、狂喊亂叫也會給其戰(zhàn)友造成強烈的精神刺激,從而大大削弱其戰(zhàn)斗力。大量被地雷炸得肢體殘缺的軍人,不僅可以沉重打擊敵方士氣、動搖敵方作戰(zhàn)信心,甚至能動搖整個國民的戰(zhàn)爭意志。因此,許多國家都將防步兵地雷微型化。其中,美國步伐最快、品種最多、技術最先進。20世紀50年代,美軍在朝鮮戰(zhàn)爭中就使用了一種微型化的防步兵蝴蝶雷,僅重1 720克,內裝230克中級炸藥。此后,隨著新技術的發(fā)展和高能炸藥的出現(xiàn),美軍又研制了一系列體積更小但威力不減的防步兵地雷。如在越南戰(zhàn)爭中,美軍大量使用了微型化的防步兵地雷,包括橘子雷、蝴蝶雷、蝙蝠雷、蜘蛛雷和布袋雷等。其中,布袋雷重50克至70克,內裝30克至50克高能炸藥,形狀如樹葉,輕如羽毛,常撒布于草叢、灌木中,腳一踏上就會被炸傷。而蝙蝠雷則更輕,僅重29克,內裝6毫升液體炸藥。英軍更是構思巧妙,研制了一種防步兵子彈雷,形如一顆鐵釘,戰(zhàn)斗部是一粒手槍子彈,使用時往地上一插即布設完成。彈頭朝上微露出地面,腳踏上去,擊發(fā)裝置立即擊發(fā)彈頭,將腳面射穿。
《地雷戰(zhàn)》里經常出現(xiàn)的那種“鐵西瓜”,它們一般都采用壓力引信或者絆弦引信,容易隱藏,不易被敵方發(fā)現(xiàn)。一旦步兵踏上地雷或者趟斷絆弦,引信就會立即引爆地雷,造成可怕的殺傷后果。
防步兵地雷的微型化,令布雷方式也發(fā)生巨變,使飛機布撒、火炮發(fā)射和機械大量布設成為可能,大大提高了地雷的機動性和進攻性。當然,大威力的防步兵地雷也未被冷落,主要是以塑料、橡膠等代替了原來使用的鋼鐵雷殼材料,防探測能力更強;采用高能炸藥、聚能裝藥結構、預制破片等,殺傷威力更大。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德國的“黛娜”防步兵地雷,其戰(zhàn)斗部采用聚能裝藥結構,在裝藥底部和四周密布有1 500顆預制成型的鋼珠。該雷設置好后,便拋出1根長約12米的絆線,一旦觸動絆線,便首先點燃雷體底部的拋射藥,將裝有聚能裝藥的彈丸拋至8米高的空中爆炸,將預制的鋼珠向地面和四周飛射出去,有效殺傷半徑達35米。
還有種地雷是專門對付車輛的,坦克、裝甲車都是它的打擊目標,軍用車輛大量采用金屬構件,磁信號很明顯,因此反車輛地雷就常常利用磁引信起爆。磁引信可以感知磁信號的強弱,即便是車輛沒有壓上地雷,地雷也會在車輛距離它最近時起爆,毀壞目標。早期地雷是火爆脾氣,誰觸動它都會立即爆炸,即便是己方的車輛接近它也毫不留情。后來出現(xiàn)的定向地雷就解決了這一問題,這種地雷可以架設在道路兩側的草叢中,爆炸時它會把所有的破片集中向一個固定的扇形區(qū)域發(fā)射,殺傷在道路上行進的敵方人員。歷史上地雷在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重大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損失的坦克中,有將近一半是被反坦克地雷炸壞的。
排雷,世界上最危險的工作
無論什么樣的地雷,它都是由引信、炸藥和外殼幾部分組成的。引信是引爆地雷的重要裝置,來自外界的壓力、運動、聲音、震動乃至磁信號都能讓它啟動,使地雷爆炸。
二戰(zhàn)中的地雷外殼大部分都是金屬制造的,這樣的物體埋在地下本身也會有磁信號,利用這一原理,人們開發(fā)了探雷器,這種工具可以探測地面表層下方的金屬物體,這樣就可以發(fā)現(xiàn)金屬制造的地雷。一旦發(fā)現(xiàn)它們,工兵就可以把地雷的位置標出,或者干脆把它們挖出來引爆。不過,隨著技術的發(fā)展,今天的地雷大部分零件都是塑料制品,價格低廉而且不易被探雷器發(fā)現(xiàn)。所以,排雷仍然是一項費用昂貴、時間漫長和充滿艱辛甚至危險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