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靈車緩緩地前進,牽動著千萬人的心?!逼渲械摹盃俊弊种档闷肺丁Un堂上,我通過換字比較、解析字理的方法,引導學生領悟“牽”的情味——
師:“靈車緩緩地前進,牽動著千萬人的心”中的“牽”,能不能換成“拉”呢?
(生先是一陣沉默,接著有人小聲嘀咕:這兩個字意思差不多)
師:是啊,意思差不多,那為什么用“牽”而不用“拉”呢?把這兩個字分別放到句子中讀一讀,比較一下。
(生讀后交流)
生:老師,我認為,“牽”字說明人們的心是自發(fā)地被靈車牽動的,而用“拉”感覺是被動的,像被逼迫的一樣。
師:有道理。
生:我覺得“牽”好像更能表達人們對總理的不舍。
師:何以見得?
(生沉默)
師:(出示“牽”的古體字演變圖)同學們,請看“牽”字的甲骨文是這樣寫的:。其中的代表牛,指的是牛鼻子,表示繩子。瞧,這個字多像是在牛鼻子上系著一條繩子呀!所以這個字的本義是將繩子系在牛鼻子上拉,引申為引導向前??吹竭@里,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老師,看到這個“牽”字,我就想起了自己在家里牽牛的情景。牽牛時,我在前面牽著繩子,引導著牛兒向前走,我走一下,牛兒就跟著動一下。
師:那么在本課中,又是什么在引導著什么呢?
生:本課中應該是指總理的靈車引導著人們的心。總理的靈車向前進,人們的心也跟著在動,目光也隨著靈車在動,腳步也跟著靈車在動。
師:如果說牽牛時連接人和牛之間的是繩子,那么連接靈車和人們心的就是——
生:人們對總理愛戴、不舍的感情。
師:僅僅是這種單向的感情嗎?
生:我覺得連接靈車和人們心的不光是人們對總理的愛戴、不舍之情,還有總理平日里對老百姓的關愛之情。
生:正是由于我們的周總理鞠躬盡瘁、心系百姓,人們才會如此擁護、愛戴他。他去世了,人們都自發(fā)地到長安街揮淚為他送行,所以才會出現(xiàn)“靈車緩緩地前進,牽動著千萬人的心”這樣的場面。
師:同學們說得太好了!雖然“牽”和“拉”兩個字意思差不多,但是“牽”比“拉”更有情味,文中用“牽”更好地向我們展現(xiàn)了總理和老百姓之間那種深厚的情誼。這就是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來,帶著這份感情,讓我們再回到文中,看看被總理的靈車牽動的有哪些人,還能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他們的心被靈車牽動著。
(轉入對課文內容的學習)
本片段中,我通過換字對比、解析字理的方法,讓學生明確了“牽”和“拉”在詞義上的細微差別,感受到“牽”字豐富的形態(tài)和內涵,進而品悟“牽”在本文中的深刻含義。這既是一種語感的訓練,又深化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他們感受到周總理的光輝形象,體會到人們對總理的愛戴、不舍之情,并以此為突破口,導入本篇課文內容的深入學習。對“牽”的咀嚼,玩味的是語言,調動的是學生的思維和情感的參與度,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