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群
外語教育的目的不能只包含實用目的,還應該有教養(yǎng)目的。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在課程目標體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充分發(fā)揮英語學科的人文性,用積極高尚的情操去影響、改變學生的態(tài)度、興趣、動機、心理、意志力和智力等,是當下英語教育的強烈呼喚。
一、詩意英語課堂的價值追求:指向內核,潤澤童心
詩意英語課堂是對英語本色教育的一種深刻自覺與回歸。它把對人格的尊重、人性的關愛和個性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的主線和教學主張的靈魂。它營造一種人文關懷的情調、一種情趣高雅的意境、一種詩情畫意的氛圍、一種寬松和諧的對話、一種追求美感的狀態(tài),生成一種形象化的教育教學情景,凈化學生美好心靈,豐富學生的內心感悟,激發(fā)學生的感知靈性,鑄造學生健全人格,潤澤學生的生命成長,成就學生生命發(fā)展的詩意。
詩意英語課堂的一個重要特質就是對人、對生命的關注。它以潤澤童心為旨歸,把“人”放在中央,尊重和悅納孩子多樣化的見解,使學習成為一種奇妙的旅行,讓“每一種意見都很重要”,讓思維生長出來。詩意英語課堂的教學過程,是兒童感悟并舒展自由精神的過程,是為兒童的精神生命鋪墊底子的過程。
二、詩意英語課堂的文本解讀:彰顯魅力,紛呈異彩
文本理解的價值在于實現作者與讀者的交流,即通過自己的實際去走進文本,走近作者,形成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教材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教師要根據單元話題內容,以學生的身份、教育者的身份去研讀,充分挖掘文本材料所蘊含的理、智、趣,指導學生感知、理解、評價、創(chuàng)獲文本。
例如,在9A Unit1 Know yourself 單元教學中,先讓學生對四個人物Wu Wei 、Su Ning、Liu Tao、Fang Yuan的職業(yè)、個性等進行充分了解之后,再引導學生仔細品讀他們各自的名言:Life is like a race. You either take the lead or fall behind. 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 As a doctor, you can't be too careful. 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人物的個性特征,而后可進一步開展讀后活動:
1. Listen and advise
T: The four persons here are all happy with their present jobs, and the jobs are all suitable for them. Now let's listen to a short conversation from Cindy, Stone and Tiantian. Write down their future jobs.
T: Stone would like to be an engineer. Cindy hopes to be an artist. And Tiantian prefers to be a manager. Would you please give them some advice so that their personalities can match the job requirements.
說明:選擇電視劇《爸爸去哪兒》中學生感興趣的三個人物,借用文本中的語言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學生通過聽記錄下他們各自的未來職業(yè),并對他們提出完善自我的建議,促使學生靈活運用所學語言并融入自己的思維,進行整體輸出,進一步明確個性特征和工作之間的關系,從而學會選擇自己的未來。
2. Share and report
T: It's your turn to talk about yourselves. Think about what job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 and see if your personality matches the job requirements. You can share your ideas in groups, then speak in front of the class.
T: I hope you all can have a bright future. So in your daily life, you should form good personalities. Then you can get ready for the future job. Finally you can be the one that you want to be.
說明:由學習他人回歸到學生自身信息,讓學生拓展性運用所學描述學生自己的性格與未來工作的設想。通過分享及展示充分體現了用英語來做事情的理念。最終教師寄語學生未來, 升華文本主題。
在這樣的文本解讀過程中,始終以學生言語生命的成長為旨歸,努力尋求語言訓練與人文感悟的最佳平衡點。通過師生間的藝術對話,心靈交融的詩意流淌,運用文化滲透、文化對比、文化旁白等手段將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整體融入語言知識學習之中,學科知識素養(yǎng)和跨文化意識悄然形成。
三、詩意英語課堂的教學設計:依型而構,有的放矢
詩意英語課堂教學設計追求科學和藝術的貼合,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求,致力于創(chuàng)設師生之間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詩意英語課堂按照布魯姆的學習能力分級,注重認知過程的逐步深化,從回憶、理解、應用起步,引導學生的思維不斷逐級攀升,順勢過渡到深層次的分析、評價與創(chuàng)造。
例如,以往Reading第二課時語言點的學習總讓學生覺得是瑣碎、零碎、枯燥無味的,但是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新鮮的、陽光的、勵志的、具有教育意義的素材都可以被我們加工,利用到課堂中來。以“People who are happy with their jobs”第二課時的片段為例,課堂片段實錄如下(加粗字為新出現的語言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