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越
回望過去,初中三年經(jīng)歷了多少坎坷,流了多少淚,早已記不清了。只有那一縷夏日里特有的梔子花香溢滿心間。
——題 記
我自小就對書籍無比鐘情,記得十歲那年,我讀三年級,父母那時很忙,于是我每天放學(xué)之后,都到校旁的書店看書。蹲在書架旁,沉浸到書中的世界,看《聊齋》里的書生與妖魔鬼怪之間的故事,我明白了真善美,也因此比同齡人更成熟些。讀書時間長了,腳就會酸麻,走起路來一瘸一拐。每次父母都在一旁一遍又一遍地催促,我才會戀戀不舍地放下書。有了書的陪伴,那一年躁動的時光仿若被水浸潤,顯得溫暖又綿長。
初中三年,無暇再抽出時間去讀書,卻又無法抵擋那書籍散發(fā)的墨香,常常一個人在房間里寫作業(yè)時,“偷書”閱讀,有時家長“突擊檢查”,便胡亂將書塞到床下,等大人走了,又拿出書來偷偷看。記得初三的一個冬天,我用課余時間讀完了《簡愛》,并在月考的名著閱讀得了滿分。
一個周末,我們一家三口一起去圖書館。館里,安靜得只剩下翻書的聲音,而那也成為我記憶中一個難忘的時刻。在圖書館里,我閱讀了丁麗梅的《暗香》,心中充滿小小的不安與竊喜,仿佛朝圣般的莊重與嚴(yán)肅。
書是那皎潔的月光,“庭下如積水空明”的澄澈明亮;書是那悠揚(yáng)的琴聲,“獨(dú)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的亙古綿長;書是從古至今文人們的血脈,“無書不歡”的來自靈魂的渴望;書更是初夏的一縷梔子花香,穿越四季,經(jīng)久不散,“香到骨子里去”的清潔高遠(yuǎn),意境冗長。
梔子花是我所認(rèn)識的為數(shù)不多的花之一,奶奶會在每個夏天花開時節(jié),摘幾朵放在我的床頭,讓我伴著花香入眠。中考前最后一周,奶奶幾乎每天都把花放在清水里,彌漫整個屋子的花香,這香氣能明目醒神,讓我心情漸漸平和。
梔子花的花語是“感恩和回報(bào)”。每天望著床頭的梔子花,眼前總是浮現(xiàn)出老師們嘔心瀝血的樣子,因此我也時時懷揣一顆感恩的心,想著如何報(bào)答老師。
梔子花開更喻意著離別,每年梔子花開,就是學(xué)子離開母校、奔向人生下一階段的季節(jié)。淡淡的憂傷縈繞了我的心房,悸動的心仿佛隱隱訴說著哀傷。
每年梔子花香漫溢之時,就是我們離別之季,花香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學(xué)子,今天,輪到了我。最幸福的初中三年過去了,我不無感傷。但是,下一個三年也已到來,又怎知我不會在下一個花期遇到另一群可愛的人呢?其實(shí)我緬懷的不只是人,更是一段時光,愿我能活在當(dāng)下,收獲友誼,珍惜這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