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
編者按:
2015年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春節(jié)團拜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他在講話中強調(diào):“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sh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只有家和才能萬事興!今天,我們正走在實現(xiàn)民族復(fù)興的偉大征程中,傳承優(yōu)良家風,凝聚信心與力量,將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那么,你家的家風是怎樣的?你又將如何傳承呢?
陸天碩(初一學生):我家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我?!靶㈨槨笔撬麄兂煸谧爝叺脑?,這也是我家的家風。在我的眼里,爸媽都很孝順,非常尊重爺爺奶奶。他們結(jié)婚后,就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家里的氣氛一直很融洽。爺爺身體不好,常年吃藥,他們熬湯喂藥,照顧有加。雖然奶奶的身體還硬朗,但她耳背,聽別人說話費勁兒。于是,媽媽就給她買了助聽器,還有按摩椅。每天上班前,媽媽都叮囑他倆做按摩、多喝水。一到周末,爸媽休息了,就開車帶爺爺奶奶出去散心。在空曠的草地上,支起小帳篷,一家人坐在一起聚餐、聊天,一邊欣賞河邊的風景,真是愜意極了。從爸媽身上,我看到了孝順,并以之要求自己,做一個懂事乖巧的孩子。
姜美琳(初一學生):“誠實”,是爸媽對我說得最多的兩個字,也是很多家庭所倡導(dǎo)的風氣。我的爸爸媽媽也是如此。從小,他們就給我講《狼來了》的故事,讓我知道了說謊的后果。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我不免會存在僥幸心理,甚至想蒙騙過關(guān)。小時候,我總是很馬虎,經(jīng)常忘帶作業(yè)本回家。這時,我就編出各種理由來騙媽媽。“老師沒留作業(yè)!”“我的作業(yè)已經(jīng)在學校完成了!”“我的作業(yè)本借給同學了。”這些理由看似充分,卻難逃媽媽的法眼。沒幾次,我的小詭計就被識破了。這時,媽媽沒有責罵我,反而苦口婆心地說:“你可以犯錯,但不能說謊呀!你騙了媽媽,媽媽很傷心!”接著,媽媽便給我講林肯的故事。她說,林肯小時候就非常誠實,后來贏得了美國人民的信任,最終當上了總統(tǒng)。在媽媽的教誨下,我認識到自己錯了,改掉了說謊的毛病。
劉羽彤(初二學生):我家的家風是“勤儉持家”,這主要是受姥姥影響。姥姥是一個十分節(jié)儉的人,從不浪費。在我家,洗臉水要二次利用,用一個大盆子存臟水,用來沖馬桶。每次剩菜,姥姥都舍不得倒掉,留著下頓吃。她還經(jīng)常給我講她小時候的事。她說,那時候家里窮,孩子多,吃飯都成問題,就更沒有浪費的現(xiàn)象了。一件衣服,大姐穿小了,就給二姐穿,等輪到姥姥時,那衣服已經(jīng)被洗得發(fā)白,因為她是姊妹中最小的。姥姥還有囤舊物的習慣,把自己的臥室當成小倉庫。家里的舊物,若還有利用價值,她都會收拾起來。姥姥有一副老花鏡,都成家里的老古董了。這還是太姥姥留給她的。一條鏡腿兒折過兩次,但都被姥姥粘住了。受姥姥影響,爸媽也很勤儉,從不鋪張浪費。每次,他們出去吃飯,總把剩菜打包回來。媽媽說:“這菜都是花錢點的,不打包回來多可惜呀!”耳濡目染,我也養(yǎng)成了勤儉的習慣,從不浪費糧食,草稿紙也是兩面用的。
佟詩雯(初二學生):爸爸媽媽是我最好的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默默地影響著我。從我記事起,姥爺身體就不太好,而姥姥的離世更是讓他的病情雪上加霜,后來只能臥床。每天,爸爸都給姥爺擦洗身子,為他洗漱,還給他剃頭、刮胡子、剪指甲。爸爸是姥爺?shù)摹坝美戆l(fā)師”。后來,姥爺大小便失禁,媽媽更是無微不至地照顧,給他倒屎倒尿。這時,只要爸爸在,他都會對媽媽說:“我來!”爸爸從不嫌棄姥爺。爸爸還對我說:“小時候,父母不也是這樣侍候我們的嗎?他們嫌棄過我們嗎?”這句話,一直印刻在我的心底。就這樣,爸媽侍候姥爺整整五年。去年夏天,姥爺帶著對家人的不舍走了。我很想念姥爺,更會記住爸爸說過的話:“百善孝為先?!蔽乙矔蔀橐粋€孝子,好好地孝敬他們!
江子航(初二學生):我出生在一個工薪家庭,家境雖然不富裕,卻也衣食無憂。從懂事起,媽媽就要求我“長輩沒上桌,就不能先吃”,還有不能挑食,吃飯時不能說話,等等。上小學三年級時發(fā)生的一件事,我記憶猶新。有一天,學校開家長會,會后我看到媽媽氣沖沖地走出教學樓。我去哄媽媽,她卻說:“兒子,你懂不懂什么叫‘言而有信呀?”我一聽,完了,媽媽肯定知道我借錢買玩具的事了。我連忙解釋道:“媽媽,我下次一定不擅作主張、不自己買玩具了?!眿寢寘s說:“你向同學借錢,卻沒還!作為媽媽,我對你的這種行為感到羞恥!借錢不還,是自毀信譽!”第二天,我不僅把錢還給了同學,還向他道歉。這件事,使我對“誠信”有了深刻的認識。后來,我發(fā)現(xiàn)家里人經(jīng)常提到“誠信”二字,還教育我做個講信用的人。我現(xiàn)在才明白,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呀!
趙遠行(初三學生):成長中,人總是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父母的及時糾正,總能讓人受益匪淺。有一次在補課回來的路上,我悄悄地對爸爸講,我們補課班有一個“白癜風”患者,大家都煩他,離他遠遠的,不然,他把病傳染給我們可怎么辦呀?爸爸聽了并沒有接我的話,回家后,他拉著我坐在了電腦邊,他在百度上查出“白癜風”的相關(guān)知識,讓我自己學習。之后,爸爸又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你看到了吧,你同學的病不是傳染病,你不能在不了解情況的時候人云亦云,這樣不但很淺薄,還會給同學造成傷害。那位同學生病就已經(jīng)很痛苦了,還要遭受別人的白眼,這不是在他的傷口上撒鹽嗎?”父親的一席話,讓我學會了嚴謹和寬容。其實,做人就要具備嚴謹?shù)膽B(tài)度和寬容的心胸,愿這兩種品質(zhì)伴我成長。
魏陽寧(初三學生):我家的家風中,“勤”排在第一位?!扒凇本褪乔趭^?!扒凇钡闹匾圆谎宰悦鳎^“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在我家,勤不僅體現(xiàn)在學習上,還體現(xiàn)在生活中。爸爸是公務(wù)員,媽媽是人民教師,兩個人的工作都非常穩(wěn)定。媽媽教升學班,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所以,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爸爸來做。洗衣,做飯,打掃衛(wèi)生……爸爸從來沒有抱怨過。媽媽若上晚自習,他還開車去接。忙完家務(wù),爸爸還經(jīng)常看書、上網(wǎng)。他總是說要與時俱進,不給自己充電,怎么能跟上社會發(fā)展的新形勢?受他們影響,我也愛讀書,勤思考,學習成績一直不錯,還養(yǎng)成了不少好習慣呢。
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祖上傳下來的風氣。從某種程度上講,家風和這個家庭的興衰榮辱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古有“仁、義、禮、智、信”,今有“勤、孝、謙、和、思”,這些都是做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也是構(gòu)成家風的核心元素。家庭背景不同,家風也各有千秋。仁愛寬厚,舉止穩(wěn)重,言語文明,尊老敬賢,扶危濟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克勤克儉,勤奮好學,盡職敬業(yè)……以上種種,都無形地影響著家人,讓子女終身受益。打開歷史的書頁,我們重溫諸葛亮的《誡子書》、顏之推的《顏氏家訓》以及朱子的《治家格言》,這些都閃爍著家風的思想光芒;還有“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故事,也展現(xiàn)了家風的魅力。如今,我們身邊的“時代先鋒”“道德模范”“自強少年”等,他們的事跡中也折射出家風的影子。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工作,在艱苦的條件下孜孜不倦,在生活的點滴中發(fā)光發(fā)熱……他們將家風轉(zhuǎn)化為行動,傳遞出正能量??梢哉f,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會影響到周圍的人,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作為初中生,我們要正確認識家風,嚴守家訓,傳遞正能量。我們在父母的呵護下茁壯成長,在家風的熏陶下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梢哉f,這是人生的重要積累和沉淀。從身邊小事做起,我們要從自己做起,使家風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與此同時,我們還要懷有感恩之心,感謝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感謝家庭帶來的溫暖,感謝家風的默默滋養(yǎng),感謝生活的豐富多彩……只有感念常在,家風才能更好地傳承,社會才能變得更美好。
1.能師孟母三遷教,定卜燕山五桂芳。(《增廣賢文》)
2.事親須當養(yǎng)志,愛子勿令偷安。(《增廣賢文》)
3.鴉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增廣賢文》)
4.枯木逢春猶再發(fā),人無兩度再少年。(《增廣賢文》)
5.毋令長者疑,毋使父母怒。(《家誡要言》)
6.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治家格言》)
7.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朱子家訓》)
8.頹惰自甘,家道難成。(《治家格言》)
9.不要空言不事事,不要近視無遠謀。(陳毅《示兒女》)
10.應(yīng)知重理想,更為世界謀。(陳毅《示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