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午俠
摘要 總結蒙城縣春花生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整地施肥、科學播種、田間管理、病蟲草害防治、科學收獲等方面內容,以期為指導農民生產提供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 春花生;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安徽蒙城
中圖分類號 S565.3.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6-0040-01
1 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1.1 品種選擇
在品種選擇方面,優(yōu)選高產、穩(wěn)產、適應能力強且抗病性好的品種,如推薦選用花育17、豐花1號、魯花8號、魯花14號、魯資101等。此外,如果作為鮮食花生,可考慮選用魯花14、徐花8等品種;如果作為地膜花生種植,可優(yōu)選徐花8號、花育16、花育22等品種。
1.2 種子處理
種子剝殼前15 d需要提前曬果,時間以3 d為宜,剝殼后果仁飽滿、顆粒均勻的作種子,做到分級粒選。播種前可采用靈福粉、多菌靈或者鉬酸銨進行拌種,以實現(xiàn)良好的防蟲害效果。
2 整地施肥
在施肥方面,應當注意底肥要施足,通常情況下,一般底施土雜肥7 500~45 000 kg/hm2?;适┠蛩?25 kg/hm2、磷肥900 kg/hm2、鉀肥300 kg/hm2、硼肥7.5 kg/hm2,或施用花生專用肥750 kg/hm2?!跋卜Ψ省笔腔ㄉ奶卣髦唬安缍嗍┓视欣趯崿F(xiàn)花生的豐產、穩(wěn)產。此外,在花生生長過程中適當追肥,可為其營造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
3 科學播種
為了提升花生種植的產量與質量,降低病蟲害的發(fā)生率,減少用藥用肥量,可采用地膜栽培技術進行花生種植。首先,播種前整地做畦,做好覆膜準備,做畦規(guī)格以畦面寬43 cm、畦高10~12 cm,畦溝28~30 cm為宜;在地膜選擇方面,為了降低成本、利于果針下扎穿透,推薦選用0.007~0.008 mm的微膜或“線型膜”;其次,對于春花生來說,在清明節(jié)前后,待5~10 cm土層溫度達3~15 ℃時便可進行播種,播種深度控制在3~5 cm之間較為合適[1]。最后,要合理控制行間距,科學進行密植,每畦通常種植2行,大行距為50 cm左右,小行距為23 cm左右,株距以15~18 cm為宜。春花生播種密度15萬~18萬穴/hm2,每穴2粒。
4 田間管理
4.1 破孔清苗
等到花生幼苗開始頂覆膜時,要及時開孔放苗,并在開孔后用少量濕土覆蓋以引苗出土,待幼苗長出2片真葉后便可將膜孔周邊的土清除,并及時將膜下側枝及時摳出,以免影響幼苗生長[2]。
4.2 前期管理
花生生長前期應當遵循以促為主的基本原則,待花生出苗后,做到清棵蹲苗,并及時清除開孔周邊的土,并讓側枝外露生長。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通常情況下,通過清棵操作后產量會提升30%以上。此外,在前期管理中應當勤中耕、勤除草,以有效增強土壤的通透性,從而為幼苗生長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也將為后期豐產、穩(wěn)產奠定堅實基礎。在幼苗期防治病蟲害尤為關鍵,應當特別關注蚜蟲、蠐螬以及病毒病的發(fā)生。此外,在對待弱苗方面,可通過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1.5 kg/hm2、尿素2.25 kg/hm2,實現(xiàn)壯苗的目的[3]。
4.3 中期管理
在花生的生長中期,應以控為中心。其中最為關鍵的是防止徒長,待花生進入下針后期和結莢前期且株高超過40 cm時,便要及時人工去頂,將主莖以及主要側枝的生長點摘除。除此之外,也可在花生開花后40~45 d(盛花期)時采用化學藥劑控制徒長,具體方法為采用調節(jié)劑B9或縮節(jié)胺,噴施濃度以0.05%~0.10%為宜,用量為30~45 g/hm2,兌水600 kg/hm2噴施,可以實現(xiàn)良好的控制旺長目的。
4.4 后期管理
當花生進入生長后期時,當以保頂葉為中心。具體方法為當花生出現(xiàn)早衰趨勢時(通常在結莢期),可通過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以及2%尿素的混合液,噴施量以675~750 kg/hm2為宜,且每隔7~10 d噴施1次,連續(xù)用藥2~3次便可起到良好的保頂葉效果。在莢果膨大期,為了提高花生的飽果率,可噴施大果靈或者飽果素,并注意該時期的病蟲害防治[4]。
5 病蟲草害防治
蒙城縣春花生的病蟲害主要有根腐病、莖腐病、黑斑病、蚜蟲、蠐螬等。
花生葉斑病是花生生長后期常見病害,分為褐斑病和黑斑病。防治方法:在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1 500~2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10~15 d噴1次,連續(xù)噴2~4次,每次用藥液750~900 kg/hm2?;ㄉ嗫莶≈饕Y狀為根部腐爛成黑褐色。防治措施:合理輪作,選用抗病品種,改良土壤,注意排水,多施腐熟的有機肥,提高抗病能力。播種時,用綠享一號或黃腐酸拌種,每1 kg種子用綠享一號1~2 g或黃腐酸2~3 g。在花生苗期或發(fā)病期用沙菌王或遍地金1 000~1 500倍液噴灑,同時可以防治花生葉斑病。必要時用14%氨絡酮水劑300倍液噴淋根部,每株灌兌好的藥液250 mL。
在花生莖腐病防治上,花生齊苗后和開花前,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發(fā)病嚴重時,可間隔7 d再噴1次;花生收獲后及時清除田間遺留的病株殘體。
花生主要害蟲有地下害蟲(金龜甲類和溝金針蟲)、蚜蟲、棉鈴蟲等。防治蠐螬為主的地下害蟲,在播種時順溝撒施白僵菌(BBR)15 kg/hm2或用蘇云金桿菌(八號菌)菌粉在播種期和蠐螬產卵盛期施用,具有較好的滅蟲和保果作用。防治苗期蚜蟲可用BEia82滅蚜菌或苦參堿。防治甜菜夜蛾、棉鈴蟲,用5%抑太保乳油2 500~3 000倍液或Bt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一般在播后3 d內,用72%都爾乳油1.80~2.25 kg/hm2,或48%拉索乳油2.25~3.00 kg/hm2,或60%丁草胺3.00 kg/hm2,兌水900~1 125 kg/hm2噴濕畦面表土;或用農思它1 500~2 250 mL/hm2,兌水750~1 125 kg/hm2,均勻噴濕畦面表土。
6 科學收獲
待花生植株表現(xiàn)為頂端停止生長、出現(xiàn)衰老狀態(tài),葉片變黃,且出現(xiàn)脫落時,此時花生已經(jīng)進入成熟期,可適時進行采收。采收時應當選擇晴朗天氣,為了防止產生霉變,應當隨收隨曬,切忌含潮堆放,以免影響花生的品質,最終影響經(jīng)濟效益。
7 參考文獻
[1] 王洪英.蘭陵縣丘陵地春花生單粒精播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4(8):250-251.
[2] 鄭江淮,謝雙棋.安溪縣春花生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3(17):44-47.
[3] 勞振蓉,楊忠偉.春花生高產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3(11):42-43.
[4] 黃永生,陳惠宗.春花生覆膜高產栽培技術[J].福建熱作科技,2012(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