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茗
剛剛放下手中雪小禪寫的一篇《覺茶如是》,心里像剛剛沖泡的茶葉,徐徐展開。面前一杯“碧潭飄雪”已泡過三尋,茶味未盡,不如再續(xù)些水,繼續(xù)說茶。
第一次喝茶,應(yīng)該是2004年單位組織去蘇杭旅游,10多年了。記得我們當(dāng)時烏泱泱一大幫人,頂著八月份杭州的大日頭,跟著導(dǎo)游來到了當(dāng)?shù)氐囊粋€茶園。龍井是杭州的頭牌,自不必說。進(jìn)到茶室,立刻涼下來。茶師,20多歲的江南女子 ,嫻靜,溫婉,為我們表演茶道,邊飲邊聽。第一口龍井,苦澀中略帶豆香,顏色也好,碧玉色。茶師接著講,龍井茶是用豆餅種植,無怪乎有豆香。幾杯入口后,五臟六腑里,像風(fēng)扇扇過,無一處不伏貼。那時開始認(rèn)識到了茶的特別之處。為了喝龍井,特意又在宜興配了紫砂茶壺?;貋砗笠恢睌鄶嗬m(xù)續(xù)喝了4、5年。東北買不到好的新茶,何況龍井“一年是寶,二年是草”。期間,試過碧螺春、大紅袍、各類白茶,沒有動心過。再后來,研究咖啡去了。茶,就擱下了。
一直到去年,和朋友去成都。就在那里遇見了“碧潭飄雪”。
成都是茶的快樂大本營。好家伙,到了那里,你放眼四周,巷子里、公園內(nèi)、街邊上,到處一片片淡黃色的竹茶椅、竹茶桌,有的館子還斜挑出一面古舊的茶旗來,讓你喜得想拍幾下大腿。
那日去武侯祠,正好走累了,拐進(jìn)一個園子,又看見了茶桌茶椅,趕緊叫上一杯茶。服務(wù)員為你端來青花瓷蓋碗一支,手提80年代暖壺一個,杯底鋪上一些當(dāng)?shù)氐牟枞~,開水只沖到七分滿,蓋上碗蓋,你自聊天,自歇著,回頭一開碗蓋,香氣一下就灼了鼻子,帶眼鏡的朋友趕緊擦眼鏡,小呷一口,茶湯入口、入喉、入胃,一路清爽、潤澤,一洗整日的塵勞。水,可以不停的續(xù),免費(fèi)。那茶,卻久沖不淡,我喝了七、八泡,顏色如舊,味道不減。不像龍井,第二杯就歇菜了。
那個下午,是我此行最悠然的一個下午,因為有茶湯相伴。那黛色的湯水承接了幾千年的中華文脈,喚醒了沉睡在中國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你只需幾杯清茶下肚,就立刻能體會什么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什么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那份靜謐與超然。想穿回古代?簡單,上茶。
后來,去看川劇,照例上蓋碗花茶,堅果點(diǎn)心。凡是雅事,皆離不開茶的陪伴。
臨上飛機(jī)的前一天,春雨靡靡。我和友人在春熙路逛街,看見一家“竹葉青”茶店。主打是成都的名茶——竹葉青,透明玻璃杯沖了,茶葉根根直立,如書法里的“懸針豎”,行似竹葉,故名得之,被譽(yù)為中國至美綠茶。但味道并不至美,不如龍井,辨識度又較低。店家又拿出一味茶,乍一看就是茉莉花茶,但此茉莉非彼茉莉。她采自峨眉山明前上等細(xì)嫩碧綠茶芽,配伏天茉莉鮮朵。蓋碗沖了,花香、茶香交融,清香四溢。后來,我在樓下涼亭里泡茶,住在對面樓女兒同學(xué)的媽媽笑著走過來,“你喝的是什么茶,我一往這走,遠(yuǎn)遠(yuǎn)的聞見茶香啦!”我笑而不答,遞給她一杯,她只喝了一口,就連忙問我郵寄地址。再看姿色。大朵完整的白色茉莉舒展開來,如雪,漂浮在碧色的茶湯上,這就是“碧潭飄雪”了。宣傳冊上這樣寫著:“唯有一種花茶,堪稱碧潭飄雪”。是的,她是茉莉花茶里的花魁,當(dāng)之無愧。
她不是老生般的普洱,也不像大家閨秀的龍井,就是一小家碧玉,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卻是那樣淡雅,柔美,讓人想起白居易的“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能不憶江南?”口感更是上佳,不苦不澀亦不甘,回味綿長。好茶,應(yīng)該是可賞可品的,光是口感好不夠,眼睛也要享受一下茶的美。
同一條街,正趕上一家瓷器店打折,有幸淘得唯一的一個牡丹花蓋碗,不過35元。和“飄雪”正配,才子佳人。
中國的茶也有上百種吧,但并不是所有的茶,都能入你的口。和交友一樣,喝茶講究個氣息相同。我目前夏春只喝“飄雪”,秋冬有熟普洱相伴。普洱是大家,包容性強(qiáng),海納百川,所以我不挑它。余秋雨說,普洱是茶的極致了。
茶,不是簡單的一種飲品。不是拿開水沖了,一大茶缸子,咕咚幾大口就下肚了。解“茶”字,上面草字頭,下面木字底,喝茶,是人在草木中,是人天合一,是禪境。塵世車馬喧中,茶為你守護(hù)那一方小小的心靈凈土。
來,上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