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潔慧
傳統(tǒng)手工藝作為中華璀璨文化的代表之一,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各民族傳統(tǒng)文化為基礎的文化多樣性受到威脅,傳統(tǒng)手工藝面臨著脫節(jié)與失傳的危機。保護和傳承傳統(tǒng)手工藝已被提上日程。國內研究者呼吁:傳統(tǒng)文化保護必須要從娃娃抓起。幼兒階段是各種能力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教師要引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幫助幼兒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在傳統(tǒng)手工藝制作的過程中,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感受、表現和創(chuàng)作傳統(tǒng)手工藝作品,掌握制作技能,發(fā)揮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綜合素質。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挖掘符合教學要求和幼兒成長需求的傳統(tǒng)手工藝,將傳統(tǒng)手工藝制作內容融入幼兒園實踐活動中。我園通過傳統(tǒng)手工藝制作開發(fā)與幼兒園課程的相互滲透,構建園本課程,推進我園園所文化向內涵化、品質化、經典化發(fā)展。
一、以課程為載體,總結傳統(tǒng)手工藝教學經驗
1.確定傳統(tǒng)手工藝制作目標,引領特色研究方向
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征和發(fā)展情況,初步預設各年齡段幼兒在傳統(tǒng)手工藝教學中達到的目標。結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手部肌肉能力、動作發(fā)展、認知經驗和接受能力以及審美能力、態(tài)度的差異性,進行目標調整與細化分解。適宜的目標可以幫助教師克服傳統(tǒng)手工藝活動實施中的盲目性,增強手工藝教學的系統(tǒng)性,使教師有的放矢地開展研究。
2.將班級特色的創(chuàng)設整合成園所特色
手工教學以實踐為準,為保證獲取到最真實和豐富的研究素材,我們以班級為單位制訂班級實際所需要、擅長的研究計劃,確立研究內容,細化到教師每一次的活動備課、活動實施、觀察反思等,以照片的形式及時記錄幼兒的手工作品,以每周一次的頻率大量搜集幼兒在傳統(tǒng)手工藝教學中的表現、收獲以及作品。如今,教師正在開展的特色研究涵蓋了紙藝、民間剪紙、泥塑、超輕黏土、繩編、雕塑、陶藝等手工藝,班班有特色,支撐起整個園所特色文化的內涵。
二、以材料為媒介,挖掘傳統(tǒng)手工藝制作的內容
1.整合材料,精做手工
在實踐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亮點供教師探究,我們對“材料”這個命題做了梳理,發(fā)現在各班特色研究的過程中,突出了某一種材料的探究和制作,如研究紙藝的班級,幼兒作品材料大都是紙,顯現了狹隘使用材料的弊端,直接導致作品的“劣”。怎樣從做“手工”到做“手工藝”,我們的做法是將手工材料進行整合,精做手工。在每班一種材料的基礎上,添加其他材料,既拓展了手工藝制作方法,又能提升手工藝成果。如中班某一班以紙藝為研究對象,在開展“秋蟲爬爬爬”活動中,以手工紙為底版,用樹葉拓印繪制背景,配以“對稱剪”出的樹葉,兩種制作手段讓底版更有立體感和層次感,最后利用泥塑制作的“秋蟲”躍然紙上。幼兒在此次活動中既能體驗剪紙活動帶來的奇妙感受,又能嘗試拓印和泥塑,平面和立體制作相結合,作品更加豐滿。對每位幼兒的作品進行展示,好評如潮。
2.主題拓展,創(chuàng)意制作
相較于班級“單打獨斗”的研究,我園每月開展的主題手工制作更有靈活的處理方式,具備更多挑戰(zhàn)。在這兩年的實踐中,我們提出了多樣化的制作主題,如蛋托狂想曲、毛線和衣架的組合制作、繽紛紙箱畫、明膠片中的世界、自制服飾等,一月一制作,一月一展示,當月的作品展示在主展臺上,到了下一個月,主展臺讓給下一個主題,上個月的作品也不會丟棄,而是移到臺階、走廊、墻邊等地方,“要讓孩子愛上藝術,就讓他沉浸在藝術的環(huán)境中”,這樣逐漸添加、組合、分配,各個主題的作品還能穿插放置,環(huán)境妙趣橫生。
三、以教學為突破點,探索提高手工藝制作技能的有效途徑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引領者,為特色研究投入了精力,發(fā)掘了豐富的制作內容、材料、方法等。那么怎樣才能將這些信息傳遞給幼兒呢?在具體的實施策略上,教師要以幼兒的經驗積累為主線,內容為先,方法在后,激發(fā)學習動機,促使生生互動不息。
以折紙教學為例,通過對小、中、大班各個年齡段的折紙教學進行研究后,我們總結出了“十步折紙法”。小班幼兒剛接觸折紙的時候,教師的教學口令必須精準、穩(wěn)定、重復,完成對齊壓平的折紙動作技能;中班幼兒在小班的經驗基礎上進行往里推、向外拉的折紙練習,最終達成雙三角、雙正方形的學習;大班幼兒則是在中班的折紙基礎上再多加幾步,折出不同的作品。折紙是最考驗邏輯思維的手工藝制作活動,十步折紙法環(huán)環(huán)相扣,難度逐漸加大,每上升一步,教師不用重復教授已有的經驗,只是強調關鍵步驟,引領幼兒用語言講述折法,不斷投入到折紙的世界中。
我園在手工教學的實踐中,不斷探索、研究及改進,這項命題已經逐漸深入到園本課程中,成為我園的辦園特色。特色文化的建設不在朝夕,而是日積月累。我們相信,在手工教學這條研究道路上,必定能出彩,對幼兒、教師及整個園所的發(fā)展都是一股強大的助力。
參考文獻:
[1]彭一邶.小學美術手工教學思路探索[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6).
[2]劉春花.幼兒園手工教學活動中教師指導行為的研究——以長沙市A園為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