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集束化護理在血液病房中的應用
李琴
目的分析集束化護理在血液病房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5年7月- 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療并已經行使中心靜脈導管(PICC)治療的98例消化血液病房患者為研究對象,將98例患者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采取集束化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分析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經過集束化護理,導管脫落、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深靜脈栓塞發(fā)生概率分別為4%、6%、2%;對照組發(fā)生概率10%、8%、8%。結論集束化護理有效降低患者在中心靜脈導管期間出現(xiàn)導管脫落、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深靜脈栓塞發(fā)生等情況。
集束化護理;血液病房;護理效果
集束化護理指的是集合一系列有證可循的治療方法和護理措施來處理某種難以治療的臨床疾病的護理方法[1]。它最初由美國健康促進研究所提出,目的在于盡可能的為患者提供優(yōu)化的護理服務。近年來,集束化護理傳入中國,并開始在臨床實踐中使用,但集束化護理在我國醫(yī)學臨床實踐中推廣時間不長,目前還處于摸索階段[2],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集束化護理在血液病房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將研究過程整理如下。
1.1 一般資料
98例研究對象為2015年7月- 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療且已經進行中心靜脈導管的消化血液患者,98例患者中男性57例,女性41例,年齡45~67歲,平均年齡(56.0±10.3)歲;按照中心靜脈導管插入部位分類,37例為右側頸內靜脈、25例為鎖骨下靜脈、36例為股靜脈。將98例患者隨機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觀察組:男性28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56.0±10.2)歲;按照插管部位分類,17例為右側頸內靜脈、13例為鎖骨下靜脈、19例為股靜脈。對照組:男性29例,女性20例,平均年齡(56.0±10.1)歲;按照插管部位分類,20例為右側頸內靜脈、12例為鎖骨下靜脈、17例為股靜脈。觀察組和對照組在性別、年齡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觀察組進行集束化護理 (1)護理前綜合分析患者癥狀、制定一套適合患者的集束化護理措施。行使中心靜脈導管的患者一般要綜合考慮導管穿刺時周圍環(huán)境無菌、患者皮膚進行消毒、行使醫(yī)生雙手進行消毒、導管的更換時間和固定方法、敷料的選擇以及抗生素的適量使用等因素。(2)根據(jù)上述提及的綜合因素,制定適合患者的集束化護理措施。環(huán)境 :保持患者病房內干凈整潔,每日進行消毒處理。心理:安排心理醫(yī)生定期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獲取患者的信任,鼓勵患者,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導管護理:導管插入時要盡量減少無關人員,減少病房中塵土的浮動,避免造成患者感染;導管插入24 h之后護理人員要給患者穿刺點換藥,觀察患者穿刺點是否有紅腫現(xiàn)象發(fā)生[3];此后護理人員隨時關注導管現(xiàn)象,預防導管出現(xiàn)脫落、血行感染、深靜脈栓塞等。除此之外,護理人員更要向患者家屬介紹導管的作用、導管的重要性,讓患者家屬在照顧患者途中切勿觸碰導管。
1.2.2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
1.3 護理效果評價指標
觀察組和對照組經護理1個月后以導管脫落、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深靜脈栓塞為護理效果評價指標,統(tǒng)計觀察組和對照組出現(xiàn)導管脫落、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深靜脈栓塞的例數(shù),并分別統(tǒng)計概率。導管脫落、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深靜脈栓塞3個指標表述如下:
(1)導管脫落:導管插入患者相關部位的靜脈后自行脫落。
(2)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患者在拔除導管后出現(xiàn)菌血癥等,表現(xiàn)為發(fā)熱發(fā)燒、打冷顫、低血壓等現(xiàn)象[4]。
(3)深靜脈栓塞:患者血液非正常性的在深靜脈處凝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進行集束化護理和常規(guī)護理,兩組結果護理如下:
觀察組在集束化護理期間導管脫落有2例,概率為4%;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有3例,概率為6%;深靜脈栓塞有1例,概率為2%。
對照組經常規(guī)護理,導管脫落有5例,概率為10%;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有4例,概率為8%;深靜脈栓塞有4例,概率為8%。
由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護理后結果對比可知,集束化護理有效降低患者中心靜脈導管脫管的發(fā)生率、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深靜脈栓塞等現(xiàn)象,觀察組護理效果比對照組護理效果好。
中心靜脈導管指的是對患者從肘前的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上腔中心靜脈處的導管,在血液病房中,患者常常需要進行中心靜脈導管穿刺治療,但在導管穿刺之后,由于種種原因,患者往往會產生各種并發(fā)癥,甚至是傷口感染[5],因此,對血液病房患者進行優(yōu)質的護理,就顯得尤其重要。集束化護理是隨著醫(yī)學領域的發(fā)展而被提出來的,它最初由美國健康促進研究所提出[6],目的在于為患者提供全方位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進入21世紀,集束化護理傳入中國醫(yī)學界,并開始在中國推廣使用,但由于集束化護理在我國發(fā)展時間不長,在臨床實踐中還處于摸索階段[7]。而在本次研究中,將集束化護理使用在血液病房患者護理中,不僅能有效預防患者在導管脫落、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深靜脈栓塞等現(xiàn)象發(fā)生[8-9],更能降低這些現(xiàn)象發(fā)生的概率。
[1] 郭曉敏,張春苗,劉陽,等. 集束化護理應用研究進展[J]. 護理研究,2015,29(2C):647-649.
[2] 王麗. 集束化護理在預防血液透析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效果探究[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6,16(78):264-265.
[3] 陳夏,王瑋. 集束化護理在控制血透導管相關血液感染中的應用研究[J].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36(36):5608-5609.
[4] 陳凌武,鐘樟桂. 集束化護理對血液透析患者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16,22(5):76-77.
[5] 蔡永平,王笑麗,徐輝. 集束化護理在預防血液透析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及護理對策探討[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5,9(21):230-231.
[6] 蘇麗東,蘇永平. 集束化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進展[J]. 內科,2016,11(4):558-560.
[7] 江培蘭,蔡照紅,吳蘭. 血液透析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患者集束化護理干預的預防作用[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8):1805-1807.
[8] 胡艷,王海燕,袁映紅,等. 集束化護理對氣管切開患者切口感染的預防效果[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0):2337-2339.
[9] 白昊,張俏,張鴻雁. 集束化護理預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發(fā)癥的效果分析[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11):221-222.
The Application of Cluster Nursing in Blood Unit
LI Qin Hematology Department, Jiaxing Second Hospital, Jiaxing Zhejiang 31400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nursing in the blood in the ward.Methods98 cases of digestive blood ward patientsand have exercised th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5 to July 2016, 98 cases of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bservation take a group of nursing, the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nursing,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catheter, 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deep vein thrombosis probability were 4%, 6%, 2%, control group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10%,8%, 8%.ConclusionCluster nursing effectively reduce patients in th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during the occurrence of catheter shedding, 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so on.
cluster nursing; blood unit; nursing effect
R473
A
1674-9316(2017)01-0191-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7.01.124
浙江嘉興市第二醫(yī)院風濕血液科,浙江 嘉興 3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