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丹華
人教版《語文》從第五冊開始在一些課文的后面安排了“資料袋”,里面有文字介紹、圖片介紹、圖文介紹等,編排意圖是拓展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增強學習的趣味性。但在現實教學中很多教師缺乏資源意識,沒有發(fā)揮出資料袋的價值。其實,資料袋與課文插圖一樣,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中要用好、用巧,使之為教學服務,為學生學習服務。
一、課始:巧導入
課文后的資料袋是課堂導入的好資源,巧用資料袋導入課堂,既扣教材又扣學生心弦,短時間內就可以把學生引入到閱讀主題,激起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為課中探究作好鋪墊,可謂一箭雙雕,省時高效。具體說來,資料袋的內容有以下三類:
一是關于人物介紹的。有的介紹文章作者,有的介紹文章主人公。教學開始通過資料袋了解作者或文章主要人物,為深入學習文章打好底色。如《落花生》一課后資料袋介紹了作者許地山簡況以及小時候他父親用“落花生”比喻教育子女,許地山以筆名勉勵自己做一個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用這個資料袋導入課題,學生既了解了許地山,也為學習課文時理解“借物喻人”寫法及含義深刻的句子埋下伏筆,領悟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從而由物及人,把它與做人的道理聯系起來。又如,《月光曲》一課資料袋介紹了課文主人公貝多芬,他以堅強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創(chuàng)作了《英雄》《命運》《田園》《合唱》等許多不朽的作品。上課時,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資料袋,然后順勢導入:“《月光曲》是怎么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作背后又有什么樣的故事呢?請大家自由讀課文?!边@樣一來,學生閱讀興趣被瞬間點燃,在文本對話的過程中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chuàng)作出《月光曲》的,在字里行間悟出貝多芬的創(chuàng)作激情,感受創(chuàng)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二是介紹與文本相關的歷史、自然背景。課始了解文章背景,能拉近讀者與作者、文本的距離。如《七律·長征》一課后的資料袋介紹了紅軍長征的時間、原因、經過的省份、路程、跨越的山水等內容。學生大致了解了長征,感受紅軍長征的艱難險阻,接下來就能深入理解詩作,感受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三是介紹與文本相關的知識。如《乞巧》介紹乞巧節(jié),《給予樹》介紹了圣誕節(jié),《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介紹了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等。學生在上課開始了解這些相關知識,為接下來的探究做好了鋪墊。
二、課中:巧探究
1.借助資料袋品詞析句。語文課是語言課,要重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理解、欣賞、評析語言的能力,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教師要用好課后資料袋,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如《泊船瓜洲》后附王安石作詩時對于“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中“綠”的推敲過程,由“春風又到江南岸”中“到”改為“過”“入”“滿”等字,最后決定改用“綠”字。教師引導學生琢磨,體會這些字在詩句中的意境,從而且體驗“綠”字形象鮮活、春意盎然的感覺,讀來仿佛有陣陣春風撲面,使學生在推敲過程中感受用字的巧妙。
2.借助資料袋理解課文?!队^潮》一課后面的資料袋介紹了錢塘江大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為壯觀的原因,還配地圖標明了海寧市及鹽官鎮(zhèn)的地理位置。教師可先讓學生潛心讀書,通過重點詞句邊讀書邊想象畫面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之后出示資料袋,通過地圖了解地形,了解錢塘江大潮洶涌澎湃的原因:受兩旁漸狹江岸的約束,水面越來越窄,涌潮后推前阻,越來越高,形成了洶涌澎湃的壯觀景象。
3.借助資料袋升華情感。語文課程應重視對學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學生對文章情感的領悟往往停留在文字表層,比較蒼白。資料袋的補充,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如《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課后資料袋是葉圣陶先生《一張畫像》的修改原稿,學習課文時讓學生認真閱讀,了解葉老先生用了哪六種方法修改這篇文章,體會葉老修改時的仔細、認真,此時學生對葉老的人品與文品肅然起敬。
4.借助資料袋突破難點。有的課文內涵較深,學生學起來有困難,此時教師就可借助資料袋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一面五星紅旗》一文,學生對于“我”的處境、面包店老板前后態(tài)度的變化及原因較容易理解,但學生對“我”尊重愛護國旗和對國旗深沉而真摯的愛理解較為膚淺。課文后的資料袋介紹了國旗的一些基本知識,學生讀后,感受到了國旗的神圣,理解“我”的愛國情懷,從而深刻體會“國際理解與友好”的內涵。
三、課尾:巧延伸
學習的尾聲就像壓臺戲,力求意猶未盡、余音繞梁,把學生引向課文之外,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索、求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資料袋亦可發(fā)揮重要作用。一是延伸知識。學習課文后,教師及時出示資料袋,“向更深處漫溯”,進一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如《太陽》《月球》《飛向藍天的恐龍》等課文,小結后及時補充閱讀資料袋內容,了解與之相關的更多知識,使學生感受科技的神秘與魅力,激發(fā)其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二是延伸閱讀。有些課后資料袋向學生推介了相關的文章或著作,如《漁夫的故事》課后介紹了《一千零一夜》,《蟋蟀的住宅》課后介紹了法布爾的《昆蟲記》等,學習課文后都可以利用它們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將學生引向廣闊的課外,延伸課外閱讀。
總之,資料袋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時機,讓資料袋用在該用時、用在該用處,發(fā)揮資料袋的作用,使之為語文課堂潤色?!簦ㄗ髡邌挝唬焊=ㄊ∥淦娇h萬安中心學校)
□責任編輯:張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