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喜歡什么就去學什么吧!”
薛定諤,奧地利人,193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薛定諤小時候就表現(xiàn)出過人的才智,父親擔心揠苗助長,沒有讓他上小學,而是給他買了顯微鏡等各種儀器,以激發(fā)他對科學的興趣。讀中學后,他不僅喜歡數(shù)學、物理,也喜歡古代語言和德國詩歌——繼承了父親對藝術(shù)的熱愛,同時,他熱衷于徒步和登山。母親擔心他的精力過于分散,父親卻說:“他是孩子,沒關(guān)系,喜歡什么就去學什么吧!”雖然最終薛定諤將重心放在量子力學上,但是他擁有的廣博知識,從另一個方面拓展了他的思路和眼界。
“讓他自己來吧,他知道該怎么干?!?/p>
尼爾斯·玻爾,丹麥人,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玻爾在童年時代,是一個行動緩慢但做事專心的孩子。玻爾的爸爸在一所大學任教,常常約一些同事到家里聚會,也有藝術(shù)家、作家和音樂家以及外國人加入進來。玻爾被允許坐在一邊旁聽。這些精英常常是一個人講一個故事,發(fā)表意見,然后其他人議論。那些精辟獨到的見解在玻爾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玻爾喜歡動手修理家中的鐘表或其他東西。一次,家中一輛自行車的飛輪壞了,玻爾自告奮勇來修理,直接把車子拆了,一時不知道怎么裝回去。有人想幫忙,父親卻堅持說:“讓他自己來吧,他知道該怎么干。”經(jīng)過對每個部件的仔細研究,玻爾成功地把飛輪裝配好了。
“每一個成員都要分擔責任。”
歐內(nèi)斯特·盧瑟福,新西蘭人,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盧瑟福兄弟姐妹12人。由于家庭成員眾多,母親叮囑他們:“每一個成員都要分擔責任?!痹诒R瑟福一生中起過重要作用的一本書,便是他10歲的時候從他母親那兒得到的一本教科書——《物理學人門》。這本書不僅介紹物理知識,還描述了一系列簡單的實驗過程。盧瑟福從中領(lǐng)悟出,從簡單的實驗中可以探索出重要的自然規(guī)律。讀完書后,他將自己的年齡和名字歪歪斜斜地寫在書頁上,那時他差—個月滿11歲。他的母親一直珍藏著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