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軍,高宇飛,徐金玲
近20多年以來,我國兒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呈顯著上升趨勢.超重/肥胖嚴重影響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與超重/肥胖相關的不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及其對健康的危害也將延續(xù)到成年,容易導致相關的成人慢性非傳染性疾?。ㄌ悄虿?、心腦血管病等)提早發(fā)生[1-4].科學的體育鍛煉能夠有效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體育鍛煉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包含政府、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等眾多要素,就個人而言,兒童青少年是否具備一定水平的體質健康知識和技能,能否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直接決定了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發(fā)生率和嚴重程度,直接影響一個國家整體的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本研究以珠三角地區(qū)就讀的超重/肥胖兒童青少年為調查對象,就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水平開展調查研究,嘗試性揭示年齡、居住地、父母職業(yè)、家庭月收入情況、居住情況和籍貫與超重/肥胖青少年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水平之間的關系,發(fā)現不同背景的超重/肥胖青少年在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上存在差異的內在原因,以便制定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計劃和方案,實施分類教育,提高超重/肥胖青少年健康教育質量,為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參考和借鑒.
采用專家咨詢的方法,挑選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和管理的行政部門負責人、中小學高級職稱體育教師、高校體質健康研究專家共10人,經過三輪意見征詢,篩選出青少年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問卷的項目,由10個項目構成,主要包括三個維度,既超重/肥胖知識(項目1、2、3),營養(yǎng)健康知識(項目4、5),運動減重知識(項目6、7、8、9、10).
項目選擇正確得1分,選擇錯誤或者未選擇得零分.得分以百分制計分,總分反映超重/肥胖青少年對超重/肥胖、營養(yǎng)健康和運動減重知識的了解程度.結果設置三個等級,良好(得分>80分),中等(40-80分),差(得分<40分).
參考《中國學齡兒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預防與控制指南》(試用)[5],依據13-18周歲各年齡段BMI指標,挑選超重/肥胖青少年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
選擇珠三角地區(qū)9個城市的9所學校作為調查學校,目標學校均具備以下特征:①完全制中學,包含初一至高三年級.②非重點中學.③非民辦農民工中學.④非貴族學校.⑤同時面向本地戶籍和外來學生招生.
在每所目標學校初一至高三年級中,各選擇1個自然班,共6各自然班,作為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班均需要符合以下標準:①非重點班.②非藝術、體育班等特長班③本地戶籍學生和外來學生比例均不低于10%.④9所學校高三班級中,文科班和理科班分別為4個和5個.
問卷包括以下2部分:(1)一般情況問卷,(2)青少年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測試問卷,制作成為一份問卷.均在班主任或任課教師的監(jiān)督下在教室內完成.共發(fā)放問卷2 711份,回收2 655份,剔除無法統(tǒng)計的廢卷,共獲得有效問卷2602份.
從倫理學和關愛超重/肥胖青少年的角度出發(fā),開展調查的班級所有學生均完成問卷的填寫,最終以不同年齡段學生的BMI為依據,遴選出超重/肥胖青少年的合格問卷,進行分析、研究.
班主任或任課教師監(jiān)督學生在教室中填寫問卷,問卷中涉及家庭及父母信息的內容,已經提前一周要求學生詢問家長.禁止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信息,保證學生獨立完成問卷的填寫,確保數據的有效性,減少信息的偏倚.
得分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不同組別學生認知得分之間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LSD檢驗.組間認知得分的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和非常顯著性差異分別取P<0.05、P<0.01.數據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
共回收2602名學生的合格問卷,依據《中國學齡兒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預防與控制指南》(試用)中不同年齡段的超重/肥胖BMI標準,共遴選出287名超重/肥胖青少年,作為實際研究對象,超重/肥胖青少年人數占總學生人數的百分比為11.03%.
本研究探討了一些影響肥胖發(fā)生率的相關因素,結果顯示,按照居住地劃分,超重/肥胖青少年居住在城市、鄉(xiāng)鎮(zhèn)和農村的比例分別為35.9%、30.3%和33.8%;家庭收入3 000元以下、3 000~5 000元和5 000元以上的比例分別為17.4%、8.7%和73.9%;與父母同住或留守狀態(tài)的比例為71.4%、28.6%;籍貫為廣東和非廣東的比例為70%和30%.
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發(fā)生涉及社會、家庭、學校等多維度影響因素,大量的相關研究分別從不同角度進行過深入研究.并得出了比較一致的結論.周細琴[6]對120名超重/肥胖青少年的調查研究顯示,兒童青少年肥胖與現代化之間的內在邏輯矛盾,即食物沙漠、女性就業(yè)、重智主義、屏幕時代以及消費社會是現代化社會背景下導致兒童青少年肥胖的五大陷阱,并提出了相應的戰(zhàn)略性建議.陶行[7]等研究了留守兒童、隨遷兒童和城市兒童營養(yǎng)狀況,通過對江蘇省南京市、安徽省碭山縣和蕭縣9~13歲留守、隨遷和城市兒童共1 936人(男生1 069人,女生867人)的調查,發(fā)現城市兒童超重和肥胖比例高于隨遷和留守兒童.楊萬齡[8]等調查了上海市普陀區(qū)、楊浦區(qū)和南匯區(qū)中小學1 330名兒童青少年,年齡為6~17歲,其中男性625名,女生705名.結果表明:年齡、出生體重、父母親BMI、上學采用的交通工具、家附近有無健身設施或場地、進食量、家庭月收入與超重、肥胖相關.
2.2.1 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水平總體狀況
針對超重/肥胖青少年的調查顯示,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問卷中三個維度得分水平分化情況比較明顯,超重/肥胖的概念、青少年超重/肥胖與健康關系選項的正確率達到100%;身體質量指數(BMI)的概念、體脂率(體脂百分數)的概念、食物所含的熱量選項的正確率偏低,僅僅分別為:31.3%、55.7%和17.4%.
超重/肥胖青少年運動與肥胖知識水平比較高,體育鍛煉與青少年超重/肥胖關系選項正確率達到100%;體育鍛煉形式、強度、時間、頻率等運動處方因素選項正確率分別達到71.5%、88.3%、90.3%和87.4%.
統(tǒng)計每名超重/肥胖青少年的問卷得分,287名調查對象的平均得分為72.91±0.87,其中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水平達到良好、中等和差的比例分別為32.0%、65.5%和2.5%,見表1.
表1 超重/肥胖青少年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水平
2.2.2 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水平分類情況
2.2.2.1 初中、高中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水平差異情況
與初中年級超重/肥胖青少年相比,高中年級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三個維度,既超重/肥胖知識、營養(yǎng)健康知識和運動減重知識水平平均分均顯著增高,得分差異均存在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其中高中年級超重/肥胖青少年超重/肥胖知識、營養(yǎng)健康知識和運動減重知識平均分較初中年級分別高19.8%、24.5%和9.3%,見表2.
表2 不同年級超重/肥胖青少年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水平情況
受教育程度是科學文化知識水平高低的的重要影響因素.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的學習貫穿在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和環(huán)節(jié),家庭、學校和社會均是供給主體,均承擔著不可推卸的教育主體責任.在目前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家庭和社會忽視體育教育,體育教育弱化現象比較突出,成為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xù)下降的助推因素[9,10].這種不良社會風氣及其帶來的惡果已經引起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政策,有效地遏制了忽視青少年體質健康教育的錯誤,并在全社會掀起了開展體育活動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熱潮.學校體育在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工作中必須責無旁貸地發(fā)揮著領頭羊的作用,引領社會、教育家庭加入到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活動中來.
2.2.2.2 不同居住地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水平差異情況
與居住地在農村的相比,居住在城市和鄉(xiāng)鎮(zhèn)的超重/肥胖青少年超重/肥胖知識和營養(yǎng)健康知識平均分均顯著增高,得分差異均存在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其中城市和鄉(xiāng)鎮(zhèn)的超重/肥胖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知識得分比農村的分別高10.1%、12.8%,營養(yǎng)健康知識得分分別高15.8%和16.9%,見表3.
不同居住地的超重/肥胖青少年的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在運動減重知識維度上的得分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表3 不同居住地超重/肥胖青少年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水平分類情況
現階段我國城市、鄉(xiāng)鎮(zhèn)和農村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差異比較顯著,教育、體育等資源均等化程度較差,青少年在文化知識和運動條件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是符合我國國情的[11,12].本研究中超重/肥胖知識和營養(yǎng)健康知識就反映出了這種特征,然而令人欣喜的是,運動減重知識的掌握卻沒有體現出城鄉(xiāng)差距.分析原因,與城市相比,可能我國農村地區(qū)青少年體育鍛煉的開展情況反而比較良好.與城市學生校內和放學后缺乏體育鍛煉的情況不同,相對寬裕的戶外活動時間和寬松的課外作業(yè)要求使得農村青少年有機會從事體育活動,相關的運動減重知識掌握程度也得以提高,彌補了城鄉(xiāng)之間的差異.
2.2.2.3 不同父母職業(yè)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水平差異情況
與務工、其它職業(yè)相比,國家工作人員、自由職業(yè)者家庭的超重/肥胖青少年超重/肥胖知識和營養(yǎng)健康知識平均分均顯著增高,得分差異均存在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其中國家工作人員家庭的超重/肥胖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知識和營養(yǎng)健康知識得分比務工家庭的分別高10.1%、12.8%,見表4.
不同父母職業(yè)的超重/肥胖青少年的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在運動減重知識維度上的得分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表4 不同父母職業(yè)超重/肥胖青少年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水平分類情況
2.2.2.4 不同收入家庭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水平差異情況
與月收入3000元以下家庭相比,月收入3000-5000元、5000元以上家庭的超重/肥胖青少年超重/肥胖知識和營養(yǎng)健康知識平均分均顯著增高,得分差異均存在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其中5000元以上家庭的超重/肥胖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知識和營養(yǎng)健康知識得分比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分別高10.1%、12.8%,見表5.
不同收入家庭的超重/肥胖青少年的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在運動減重知識維度上的得分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表5 不同月收入家庭超重/肥胖青少年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水平分類情況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有效促進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是幫助青少年構建自身知識體系的重要教育形式和有效手段.本研究中父母工作性質為務工、月收入3000元以下家庭的子女超重/肥胖知識和營養(yǎng)健康知識水平較低,主要原因可能與父母受教育水平較低有關,文化水平的限制使得這些父母僅僅能夠從事簡單勞動,經濟收入偏低,缺乏實施有質量的家庭教育的軟件和硬件條件,對子女的家庭教育的質量有待提高.
2.2.2.5 不同居住情況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水平差異情況
與留守兒童相比,與父母同住的超重/肥胖青少年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的三個維度平均分均顯著增高,得分差異均存在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其中與父母同住的超重/肥胖青少年超重/肥胖知識、營養(yǎng)健康知識和運動減重知識的平均分分別比留守兒童增加20.2%、12.1%和11.9%,見表6.
表6 不同居住情況超重/肥胖青少年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水平情況
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的焦點問題,父母陪伴的缺失嚴重影響了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和成長.與其它留守兒童常見的問題一樣,本研究中的留守兒童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的三個維度都比正常兒童存在顯著差距.
2.2.2.6 不同籍貫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水平差異情況
廣東省籍與非廣東省籍的超重/肥胖青少年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的三個維度平均分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7.
表7 不同籍貫超重/肥胖青少年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水平情況
3.1.1 珠三角地區(qū)超重/肥胖兒童青少年人數占總學生人數的百分比為11.03%.
3.1.2 調查對象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的平均得分達到良好水平.
3.1.3 高中年級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三個維度知識水平平均分均最高.
3.1.4 居住地在農村的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知識和營養(yǎng)健康知識平均分最低.
3.1.5 務工和低月收入家庭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知識和營養(yǎng)健康知識平均分最低.
3.1.6 留守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與運動知識平均分最低.
3.1.7 不同居住地、不同父母職業(yè)、不同收入家庭和不同籍貫家庭的兒童青少年均掌握了相同水平運動減重知識.
3.2.1 全社會共同關注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和體質健康問題,社會、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探索問題解決的長效機制.
3.2.2 學校繼續(xù)加大學生體質健康教育力度,維護體育教學秩序,提高體育教育的社會認知度,從小培養(yǎng)兒童青少年體育鍛煉興趣和愛好,形成終身體育觀念.
3.2.3 采取有效措施逐步縮小乃至消除城鄉(xiāng)差距,提高農村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教育水平.
3.2.3 改善進城務工人員的生活待遇,為務工人員子女提供優(yōu)質教育資源,實現教育平等,改善務工人員子女體質健康水平.
3.2.4 發(fā)揮體育在不同背景家庭中認知和普及程度較高的優(yōu)勢,促進全社會學生體質健康教育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徐偉,劉紅,吳小娟,等.江蘇省淮安地區(qū)兒童青少年肥胖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5(4):383-385.
[2]馬穎,林穗方,蔣琳,等.廣東三城市青少年睡眠時間運動情況與超重肥胖的相關性[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7(3):338-340+344.
[3]徐焰,徐滎,蒲畢文.廣東省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調研[J].體育學刊,2015(4):95-98.
[4]張明軍.HOMA在中文體育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及評述[J].惠州學院學報,2014,34(6):101-105.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與控制指南[M].北京:衛(wèi)生部疾病控制司,2003.
[6]周細琴.現代化進程中兒童青少年肥胖的社會因素探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7,51(3):10-15.
[7]陶行,尹小儉.留守兒童、隨遷兒童和城市兒童營養(yǎng)狀況的比較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5,36(5):112-120.
[8]楊萬齡,羅盈怡,王曉明.兒童青少年肥胖超重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9,25(8):958.
[9]周細琴.我國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問題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6(2):35-39.
[10]秦怡玲,熊豐,趙勇,等.重慶市城市農村兒童肥胖發(fā)病率及相關因素的分析[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8):827-832.
[11]周細琴.現代化進程中兒童青少年肥胖的社會因素探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7,51(3):10-15.
[12]吳俊.惠州農村留守兒童體質檢測問題研究[J].惠州學院學報,2015,35(3):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