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玉良
摘 要: 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貫穿于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理念,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多元化發(fā)展,提高綜合素質的的基本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通過構建“小、中、大”的立體課堂,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語文素養(yǎng);提高;對策;小、 中、大課堂
背景:《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規(guī)定: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較之以前語文大綱里提到的“語文能力”、“語文素質”,語文素養(yǎng)的的涵蓋面廣、概括性強。它要表達的就是語文修養(yǎng)、語文水平、語文能力、語文素質等概念的總和。新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第一條即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現(xiàn)狀: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很多語文老師都把語文教學視為單純的語言、文字的技能訓練,過分強調語文的工具性,以至于使語文教學長期陷于枯燥的語文知識訓練的怪圈,使學生喪失了語文學習的興趣,無法領略到語言文學的真正魅力所在,并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造就一些高分低能的書呆子。
對策:為了能更好地適應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的、充分的、可持續(xù)地發(fā)展,我們必須更新觀念、轉變方法,用嶄新的理念和科學的方法去指導自己的語文教學。構建“小、中、大”的立體課堂,就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這種立體式的課堂,促進課內與課外、學習與生活、學校與社會的聯(lián)系,能使他們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
如何構建“小、中、大”的立體課堂呢?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構建高效的語文“小課堂”
“小課堂”是指以班級為單位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絕大多數(shù)都是在“小課堂”中度過的,它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陣地。
構建高效的“小課堂”是把教室當成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場所,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自我理解、合作探究,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的見解,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合作化的過程,使課堂充滿生氣和樂趣。
如何構建高效的“小課堂”呢?
1.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這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式,這也是一種開放的學習方式。它要求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并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的精神。教師通過有意識的引導,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意識,引導學生在學生由“發(fā)現(xiàn)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知識,這樣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與合作精神,切實地提高他們的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
2.把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把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有機整合,會使語文課堂變得更生動,更開放、更有高效、更有魅力。信息技術的引入,可以大大增加語文課堂的有效信息量,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了圖文并茂、形神兼?zhèn)涞恼n文情境,還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資源變得豐富多彩,并可以打通時空的界限,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豐富和活躍了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想象與聯(lián)想思維能力。
二、構建多元的校園“中課堂”
“中課堂”是指引學生從教室的學習延伸到校園,讓學生在校內積極主動參與各種活動,在活動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教室這個窄小的空間,圖書室、閱覽室、科學實驗室、廣播站、宣傳欄、校園中的一花一草都可以成為學生展示個性,成為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好陣地。
1.語文學科與校園文化有機整合:語文學科是一個生命情感的世界,生活是語文教學的家園,生活需要語文,語文離不開生活。而校園便是學生最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校園文化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素質教育目標有著獨特的作用,是課堂常規(guī)教學無法替代的。整潔優(yōu)美的校園、沁人心脾的花香、文字雋秀的標語、環(huán)保節(jié)約的警示語、中外偉人的勵志名言……無一不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學習耳濡目染,美化了心靈,激發(fā)了靈感,啟迪了智慧,提升了語文素養(yǎng)。
2.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新課標指出:要“培養(yǎng)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而且明確規(guī)定了各個年級段的閱讀量。通過閱讀,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得到全面提高。由此可見,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不僅需要,而且十分必要。開展讀書活動,可以通過組建班級圖書角,開展閱讀征文比賽、講故事比賽、詩歌朗誦比賽,舉辦讀書成果展示會等形式進行。
三、構建開放的社會“大課堂”
“大課堂”是指校外的大環(huán)境。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就啟迪我們,要讓學生走出狹小的教室,走進廣闊的天地,把語文學習的觸角延伸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要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讓語文學習的真正課堂是社會,融入了社會生活的語文才是豐富多彩的。
例如,根據(jù)不同的學段,開展“尋找春天”、“我的家鄉(xiāng)歷史”、“身邊的名人”、“農業(yè)知識我知道”、“錯別字檢查員”、“小導游”、“爭當環(huán)保宣傳小衛(wèi)士”等等。通過這些語文實踐活動,打破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壁壘,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采訪、參觀、社會調查等形式,不僅積累了寫作素材,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學會了與他人溝通的技巧,學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增長課堂上增長不了的才干,而且并學到了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方法,增長了生活閱歷,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總之,“小課堂”是基礎,“中課堂”是延伸,“大課堂”是拓展。正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讓我們共同努力,構建課內外聯(lián)系、校內外溝通的立體課堂,引導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并在學習和實踐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