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
摘 要:目前,語文教學仍然還是為“考”而教,只教“考”的內(nèi)容;課堂教學目的“模糊”;語文教學方式“理科化”;語文考試內(nèi)容“同一化”;選修課程的“虛設(shè)化”……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急功近利,緣于教師教學的急功近利。語文教學應(yīng)該是長期的一個漸進的過程,它屏棄的是“功利”,強調(diào)的是“厚積”;摒棄的是“灌輸”,強調(diào)的是“默化”。
關(guān)鍵詞:語文;語文教學;語文素養(yǎng);“功利”與“公益”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7-011-1
當前,從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到學校的一線的領(lǐng)導,無不把“均分”作為最直接、最有效、也是廣大教師最為認同的考核方法來考核我們的語文教學。因此,在這種評價的導向之下,追求分數(shù),也便成為語文老師最高目標。
那么,我們的語文老師,目前是在如何進行語文教與學的呢?
只教“考”的內(nèi)容。
雖然,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也認識到了閱讀的重要,但不少學校領(lǐng)導仍然認為,在現(xiàn)有的高考模式下(江蘇考試模式),在只計算語文數(shù)學外語三門總分的背景下,語文與數(shù)學、外語學科相比,屬于可以“放心”的一門學科。因為,再怎么考,語文的分差總不會太大。課外書籍不考,那講了也是白講。這幾年江蘇高考文科考名著閱讀,于是學生只看考綱上規(guī)定的那幾篇名著,其余的便無人問津。理科的學生更是連碰都不碰,原因只有一個:不考。像文學常識,以前高考時考,學生對文學常識多少都有一定的了解?,F(xiàn)在高考不考了,于是,老師也就不教了。問到一些常識性的問題,學生頭腦中也是一片空白。據(jù)統(tǒng)計,學生家長在考慮給孩子的課外補課時,語文是從不加以考慮,補課的也幾乎是“0”,屬于“不用考慮”之列。
教學目標“模糊”。
課堂教學的目的性不明確,一節(jié)課應(yīng)該達成一個什么目標,達到一個什么目的,施教者心中不是很清晰,以己昏昏,怎能使人昭昭?固然,現(xiàn)在不備課就上課的現(xiàn)象比較少,但一上課,不少的語文老師就信馬由韁,一堂課就在“侃侃而談”中結(jié)束了。甚至用相當長的時間去介紹一些作者、人物的趣聞逸事,向課外的拓展,也就失去了一個限度?;蛟S學生在課堂上是笑聲不斷,但學到了什么,卻是云里霧里。
閱讀教學的目的也不明確,指導不夠。閱讀課去圖書館是“隨意放羊”。對讀什么、怎么讀,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指導。作文教學更是如此。一個作文題,小學寫,初中寫,到了高中還寫。難怪學生寫起作文來,記敘文離不開雨中送傘、住院補課、考試失敗……議論文離不開屈原、司馬遷、韓信……固然,三點一線的生活使得學生生活貧乏,所學的東西,又與學生現(xiàn)狀有較大的差距,學生沒有生活體驗,所以,寫起作文來,也就只能圍繞校園轉(zhuǎn)、家庭轉(zhuǎn)、老師轉(zhuǎn)了。作文雖然每學期有總體目標,但分解落實不夠具體。往往是記敘文、議論文交錯進行。可訓練時,又像挖井,還沒有見到水,就到另一個地方去挖了。學生作文水平長時間停留在一個平臺上,沒有發(fā)展,沒有提高。乃至于到了高三,還在強調(diào)作文的“范式”,還在“合格”上下工夫,而不是在“深度”上做文章。
語文教學方式“理科化”。語文學習向理科學習,支解課文,變?yōu)橐粋€個似是而非的選項,讓學生去猜去蒙。對本應(yīng)重視的思維拓展、語言訓練、合作交流……關(guān)注不夠。按理,語文應(yīng)該是一門“多向性”思維的學科,可由于答案的“標準”,語文學習也有了程式??紩r的作答,也是理科的形式。先怎么樣后怎么樣,一個模式,沒有個性可言。基礎(chǔ)知識的學習,以選擇題為主要的訓練樣式。四個選項中選一個,反復強化、練習,不愁考不到。所以,高中三年,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基本上就是練習加練習,語文的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工具”。只要能選對(更多的時候靠“蒙”對)也就代表了語文學習的方向。名人名言套用,反復出現(xiàn)話題中的關(guān)鍵詞,一篇毫無個性、毫無思想的文章也就形成了。作文也成了“八股”文,追求華美語言的表達,凸顯的是學生思維的蒼白。
考試內(nèi)容“等同化”。學生剛剛進入高一,就用高三的內(nèi)容考學生,不問學生的學習實際,也不問學生有沒有接觸到類似的知識,反正就是“考”,管他學沒學呢。因此,同一張語文試卷,可以考高一的學生,也可以考高二的學生,當然也可以考高三的學生了。例如詩歌鑒賞題,高一考,高二考,高三也考。詩歌鑒賞本來就是要求比較高,高一的學生還沒有入門,對詩歌鑒賞的方法還無從沒有感性的認識,更別說是鑒賞答題了。用這樣高難度的考試內(nèi)容來要求高一學生,不是急功近利又是什么呢?真可謂是趕鴨子上架。學生碰到這樣的考試題目也是狗咬刺猬——無從下手。
語文教學方法“同一化”。除高三外,部分教師(尤其是有了一定年齡的老師)的教學觀念根本沒有改變。盡管大多數(shù)學校都為各班級安裝了多媒體,但真正使用的為數(shù)很少,除非是對外公開教學活動課。其實,對于多媒體的使用,老師們并不是不知道它的好處,而是怕“麻煩”,怕完不成教學任務(wù)。所以,寧愿舍棄不用,圍著課本轉(zhuǎn),以為,把課本教完,語文教學的任務(wù)也就完成了。
上述現(xiàn)象說明:語文學習不宜急功近利,基礎(chǔ)年級的考試不宜全部套用高考試卷樣式和高考要求。應(yīng)結(jié)合一段時期的教學重點命題,要讓學生覺得學了有用??剂说?,就是學過的;拓展的,也跟學了的有密切的聯(lián)系。切忌讓學生覺得學不學無所謂。尤其作為導向性評價的工具——試卷,出題一定不能隨意。每套試卷,一定要給學生以新鮮的刺激,讓學生感受到研究的樂趣。例如考查文言虛詞,我們不要把結(jié)果直接呈現(xiàn)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從學過的文言文中去歸納,教師通過考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在評講中再補充完善。
總之,語文教學應(yīng)該是公益行為,而不是一種功利行為。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它不能靠突擊、強化去取得成效。語文素養(yǎng)靠的是長期的積累,在潛移默化中才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