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陸飛魚
拍黑白電影的人和拍黑白照片的人一樣多去了,拍黑白電影而且還是無對白的,有點少,處女作就得了大獎的,就更少了。80后導演邢健的《冬》就是這樣一部電影,這個炎熱夏天的一劑清涼藥,夏夜看這片子,心生寒涼,很容易沉浸進去,里面的冬雪似乎化成了回家路上的夜雨。主人公像是來自杰克·倫敦小說里的老人,帶著寓言色彩,活在一個被大雪隔絕的世界里不說一句話。
《冬》是一部什么樣的電影呢?這是一部寫意的電影,學畫畫出身的導演就像拿攝像機在銀幕上作山水畫,大雪紛紛,小屋若隱若現(xiàn),蒼茫遠山,大河無聲,蕭瑟樹林,一個枯寂老人每日冒著大雪帶著玻璃缸出門,垂釣放生,放生垂釣,回家喝一碗冒著熱氣的粥,吃幾個土豆,然后對著相框里亡妻年輕時的照片發(fā)呆,躺下來,兩個枕頭,兩床被褥,翻來覆去睡不著。
如果故事就這么簡單,那么確實太簡單了。有一天,老人在風雪路上救了一只奄奄一息的小鳥,小鳥從此不走,吱吱喳喳繞在他身邊飛,成為老人的玩伴,不知從哪里來的一個小孩,一直想抓老人的小鳥去玩耍。天寒地凍,小鳥就快餓死,老人殺了魚喂小鳥,和老人漸漸成為精神依靠的小孩,也因為沒有肉無法吞糠咽菜,老人烤了小鳥給小孩吃。
片子里,釣魚、放魚是活著的寄寓,只有一個活在深度寂寞里的人,才會重復這樣的過程,而殺魚喂鳥,殺鳥喂小孩,小孩因為釣魚給老翁罹難,都是一種善的遞進,是為一種目標去犧牲,去成全內(nèi)心更鮮活的事物,最后,老翁臥床病逝,化成一只鳥飛向大雪山,禪意十足,是萬物輪回的循環(huán),他們最后都在永恒枯寂中實現(xiàn)了涅槃。影片英文名叫《Seven Days》,可以翻成“七天故事”。
邢健說,寫劇本時他想講天、地、人的故事,鳥在天上飛,孩子和老人在大地上踏雪前行,孤獨的魚游蕩在被鑿開一個洞口的雪原下暗河,游蕩在透明狹小的魚缸;他們的世界本無交叉,因為漫長冬天,因為漫長的寂寞,所以相遇了。不用講一句話,聽著呼嘯的寒風,清澈鳥鳴,魚兒潑剌的水聲,就能聽到一種時間流過的聲音。
影片的真實情感是,在電影背后,邢健是第一代留守兒童,生在鄉(xiāng)下,從小父母就外出打工,把他一個人丟在家里,跟著爺爺留在東北老家,在童年爺爺是一個高大溫暖的影子,電影就是獻給逝去的爺爺,里面的小孩是自己另一個化身,電影就是按童年自己對爺爺、對村莊的印象拍攝的。所以看完有一種情真意切的美,有人看哭了。
王德順老爺子因為一把高齡還保持好身材,成為一個露出肌肉的“中國風”模特走秀,照片曾轟動網(wǎng)絡(luò)。在這部電影里,他髭須飄飄,茫茫銀色和大雪相互輝映,像是古畫里的漁樵之輩?!抖穼嶋H上像一部來自古代的電影,如果拿掉魚缸、相片、馬燈、水瓶這些現(xiàn)代道具,老人、小孩就是活在古代的人,畫面是“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的唐詩意境,孤與寒都是無需言說的,就這般發(fā)如雪,燈如豆,被褥薄,屋外冬風嚎,長河雪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