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磊
【摘 要】新課標指出,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即興表演課文,是促進兒童對讀物(課文)進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表演,把抽象的語言文字符號轉(zhuǎn)化為形象的表情身姿運動,“情動于中而形于外”,提高的不僅僅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是整體的語文素質(zhì)。因為它兼顧了教學目標中認知領(lǐng)域、情意領(lǐng)域和身體運動領(lǐng)域三個方面,有很強的綜合性,因此,它可以說是推進語文素質(zhì)教育,強化學生主體活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的重要教學形式。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表演手段;應(yīng)用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不同體裁的課文,有很強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動,具有很強的想象力和表現(xiàn)欲,因此閱讀課堂表演深受孩子們的歡迎。
一、 抓住課堂表演特點讓學生感悟課文
一般的表演活動是為客體對象服務(wù)的,演出是讓觀眾欣賞、感受。但課堂表演不一樣,它主要目的不是為“觀眾”(教師、學生)而演出,而是作為一種特殊的閱讀理解手段,強調(diào)的是表演主體的自我感受,以求提高表演者的閱讀質(zhì)量,閱讀力的培養(yǎng)和審美情操。因此,我們在表演過程中,應(yīng)提倡師生共同參與設(shè)計、欣賞和評議,在實踐過程中進一步理解課文,受到感受。
課堂表演不同其他表演是排演成熟后的成果展示,它的表演過程同時也是琢磨課文、推敲語言、體會情感并如何“形諸于外”的排演過程。利用課堂表演的這種特點,我們把它作為教學中的一種手段,一種深讀課文,感受語言含義,提高閱讀能力和審美情操的手段。
當然,除了表演前適當?shù)狞c撥,我們還可以利用表演后的點評來突出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但是,我們不提倡一些教師執(zhí)行公開課教學時,過分看重課堂表演的效果,而不惜在課前給幾位學生認定表演角色,進行預排加工。這樣不僅加重了學生負擔,而且失去了表演的動態(tài)生成過程的教學作用,課堂表演成了追求形式主義的“作假”,實在有違課堂表演的根本目的。
課堂表演是一種學生的學習行為,不是真正舞臺演出。所以主要著眼于促進學生對課文語言的理解和思想情意的感受。這就決定了它的靈活簡約。如表演可以是一個詞、一句話、一個片斷、一篇課文;可以是個體表演、小組表演、全員表演;可以不化妝、不設(shè)布景、不穿角色服裝;可以不背熟臺詞,邊拿著課本邊表演。
課堂表演可不是這樣,它是一種手段,目的是讓學生在表演中不斷感悟課文內(nèi)容,在表演中不斷提高表達能力,學生們可以演了評,評了再演,邊評邊演,適時恰當?shù)脑u價能激勵學生,更能以評促演,使表演在提高中趨于完善。
二、豐富課堂表演讓學生體悟創(chuàng)新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表演為“讀”服務(wù),我力求豐富課堂表演的形式,以讓學生在不斷的表演中,領(lǐng)悟其神,體悟其情,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單項表演這種形式的表演沒有情節(jié),也沒有多個角色,只是對課文某個詞語意思的動作作詮釋。如教學《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時,其中有一段:“兩個正在玩蹺蹺板的男孩,他們一個站在這頭,彎著腰,把耳朵緊貼蹺蹺板,一個蹲在那頭,用一枚鐵釘在板上輕輕地劃著。”學生在表演中抓住一“彎”、“貼”、“蹲”、“劃”等動詞,學生做了這些詞語的動作,不僅區(qū)別了這些動作,而且對詞義加深了理解,也大大增加了閱讀課文的情趣。
綜合表演這類形式的表演的部分內(nèi)容比較豐富,有不同的角色,有生動的情節(jié),有個性化的對話,大多是課文的一個片斷或整篇課文。它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組合了各種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參與,有著心理、感官上的快活和滿足。如在教學《我應(yīng)該感到自豪才對》一文時,我讓學生在學習完課文后進行課堂表演,在表演中體會駱駝的腳掌、眼毛、駝峰在沙漠中的用處。在多次的教學實踐中得出,這種綜合表演調(diào)動和調(diào)節(jié)著以情感需要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認識與創(chuàng)造,對美的追求與體驗,張揚個性與健全人格統(tǒng)一起來,十分有利于學生整體語文素質(zhì)的提高。
小組合作這樣的表演,能讓學生在信息和情感的交流過程中產(chǎn)生思維的碰撞,實現(xiàn)個性差異互補。合作表演更能使學生準確體悟人物特點,展示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促進自我表現(xiàn)力的提高。每次完成創(chuàng)編之后,學生們按小組合作表演的興致都很高,而且表演效果也很不錯。
模擬表演有些課堂表演,不是直接表演課文情節(jié),而是改變課文內(nèi)容,模擬生活情境,再作間接的表演,如教學《九寨溝》這篇課文時,教師模擬旅游活動,讓全班學生當旅游團成員,請一位同學當導游,教師給“導游”戴上一頂旅游帽,一個無線擴音話筒,和一面三角小紅旗,并要“導游”把課文改變成導游辭,指著投影屏幕上依次出現(xiàn)的景色,向全班同學作介紹。同學們還可以以旅游團成員的身份向“導游”提問題,由“導游”解答。如果“導游”答不出,也可以請老師或能回答的同學作答。這樣的課堂表演,不僅可以訓練學生在內(nèi)化課文語言的同時,根據(jù)表演的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語言的表達,而且可以充分體現(xiàn)學生對交際言語的學習和運用。
我們還可以將課文改編為劇本,再組織演出的活動或課本劇比賽,它可以說是課堂表演的一種升華,以此啟發(fā)學生潛在的智力,使他們?nèi)硇牡卦陂喿x天地中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