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勃然
小學階段是一個重要的階段,作為系統(tǒng)教育的開始,一定要對小學教育重視起來。小學生的年齡小、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但是對任何事物都不能夠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讓小學生學好數學呢?這是每一個小學數學教師所關心的問題。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就需要數學教師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組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小學生的身心發(fā)育特點,結合小學生的認識水平,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激發(fā)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吸引他們的課堂注意力。
筆者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也曾經遇到過困難、曾經迷惑過,但是自己在教學當中不斷實踐、不斷改進,逐步摸索出了一條適合小學數學教學的道路,在實踐當中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就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問題,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和小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心理發(fā)展將影響著小學生的一生。教師是和學生接觸最多的人,在師生交往和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和小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小學生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只有這樣小學生在心理上才會放松,才會和教師產生感情,在學習上也會感到輕松,同時有利于他們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如果教師總是板著一副面孔,對學生輕則訓斥、重則打罵,一定會讓學生產生畏懼感,不僅不感和教師親近,對教師所講授的數學課也不感興趣,給小學生的心理也造成陰影。
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要面帶微笑;在課下,教師要和學生一起進行玩耍,和學生打成一片。教師要從小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解決問題。這樣小學生的戒備心理就會放松,會感到教師就像他們的親人一樣,時時處處都在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對教師產生敬愛之情的同時,對教師所講授的數學課更感興趣,參與性更高。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從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入手進行課堂教學。
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少,在知識的理解上難免會遇到困難。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要把數學知識和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讓小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經驗中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方便對知識的理解,激發(fā)數學學習的興趣。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差,但是他們具有較強的形象思維能力。在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時,教師要用小學生所熟悉的事物和情境舉例子,通過形象的事例引入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枯燥的知識講授比起來,學生更樂意接受。在教師講解數學知識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小學生根據所講內容找出生活中的實例,調動起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
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的知識時,如果教師向小學生介紹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未免太枯燥乏味,學生也不能夠對感念做出合理的理解。如果教師從小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陰沉軸對稱圖形,一定會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好不同的圖形,例如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等,讓小學生通過觀察總結它們共同的特點。通過小學生的思考和共同討論,他們得出了結論。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作出總結,得出軸對稱圖形的特點。然后教師進行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根據剛才的總結想一想我們周圍還有那些屬于軸對稱圖形。學生們都積極踴躍地投入到討論當中。有有些學生舉出了蜻蜓、蝴蝶等具有軸對稱圖形特征的昆蟲,有些學生舉出了具有軸對稱圖形特征的建筑物等等。由于把數學教學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學生們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感到在課堂上有話可說,學習的興趣更濃。
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多動手,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性。
好動是小學生的一個特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特性進行數學教學,在數學教學時,教師不應該以自己的講解為主,而忽視了小學生的地位。雖然他們年齡小、閱歷淺,但是他們愛探索,因此,教師要讓小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動腦思考進行數學奧秘的探索,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增加數學課堂的趣味性。
例如:在學習《四邊形》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圖形的擺放。每位學生所擺放的圖形不可能相同,教師可以對學生所擺放的圖形進行投影,讓其他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從而認識不同的四邊形。
再如:在學習《分類》這一單元時,如果教師對內容進行枯燥的講解,學生必然不會感興趣。如果教師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進行知識的探索,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就會更加容易。教師可以把不同顏色、不同長度、不同形狀的鉛筆放在一起,讓學生自己尋找特點去進行分類。學生們都積極開動腦筋并想著試試。有的學生按照鉛筆的顏色進行分類、有的學生按照鉛筆的長度進行分類、有的學生按照鉛筆的形狀進行分類。其中也不乏沒有特點的情況。在學生進行分類之后,教師要讓學生說出分類的依據,對于分類不清的學生教師要進行指導。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究和實踐,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也有所提高,都期待著下一次的數學課堂學習。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讓小學生感到數學學習的樂趣,能夠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過程之中,讓學生們在“玩中學”、在“樂中學”,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只要教師講解方法和策略,讓學生產生學習的主動性,一定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