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平
【摘要】目的 對全麻術畢持續(xù)泵注小劑量瑞芬太尼對預防氣管拔管時產生心血管的反應的價值進行分析探討。方法 將本院在2015~2016年收治的ASAⅠ-Ⅱ級腹部手術全麻患者80例作為研究資料,將其隨機分為兩組:瑞芬太尼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手術完畢,觀察組持續(xù)泵注0.05 μg/(kg·min)瑞芬太尼一直到拔管,對照組泵注等量的生理鹽水一直到拔管完畢,對兩組患者在手術前、手術結束時、拔管之前、拔管之后的1 min、3 min、5 min等各時段的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心率(HR)、拔管之前的潮氣量(VT)、呼吸頻率(RR)、血氧飽和度(SpO2)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比較,還要把手術結束到拔管的時間進行詳細的記錄,還要仔細的觀察患者拔管以后10 min內發(fā)生嗆咳、嘔吐等副作用的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體重、手術時間方面進行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叩穆樽砘謴蜁r間、拔管前潮氣量和氧飽和度變化情況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是觀察組的呼吸頻率要比對照組少,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拔管之前、拔管之后的1 min、3 min、5 min的SBP、DBP、HR都有升高的趨勢,(P<0.05)。兩組患者比較,對照組增高的比較明顯(P<0.05)。手術完畢到拔管之后10 min,對照組疼痛、躁動情況發(fā)生率顯著的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全麻手術完畢為患者泵注小劑量的瑞芬太尼可以有效的預防拔管時患者的心血管應激反應,不會對麻醉蘇醒時間和潮氣量產生影響,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瑞芬太尼;氣管拔管;心血管反應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0.0.02
患者在手術的時候常常會進行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手術的重要步驟,而在全身麻醉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拔管,在全麻手術后氣管拔管可能會產生一些不良的反應,比如:心血管反應等等,會對患者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對這種情況采取預防措施,確保手術的效果。本文對全麻術畢持續(xù)泵注小劑量瑞芬太尼對預防氣管拔管時產生心血管的反應的價值進行分析探討,現將有關的情況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在2015~2016年收治的ASAⅠ-Ⅱ級腹部手術全麻患者80例作為研究資料,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齡22~63歲,體重45~74 kg,接受手術的時間為2~4 h。將其隨機分為兩組:瑞芬太尼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在手術前半小時為患者肌肉注射魯米那0.1 g、阿托品0.5 mg,患者在進入手術室之后開放上肢靜脈通路[1]。對患者進行麻醉誘導的方法為:依次為患者進行靜脈注射芬太尼3~4 μg/kg,丙泊酚1.5-2.0 mg/kg,在患者的意識全部消失之后應用維庫溴銨0.1 mg/kg,經口進行氣管插管操作,接麻醉機進行機械通氣,維持PetCO2在35~45 mmHg,潮氣量在8-10 ml/kg,呼吸頻率為12-14次/min。在手術中對患者進行麻醉維持0.6%~1.5%異氟醚吸入。持續(xù)為患者泵注瑞芬太尼,劑量為0.1~0.3μg/(kg·min)與丙泊酚4~12mg/(kg·h),應用維庫溴銨進行間斷的靜脈注射,以維持肌松的效果。在患者手術結束前的半小時,停用維庫溴銨[2],在手術結束前10 min停止應用異氟醚。觀察組在手術畢停止泵注異丙酚,但是要繼續(xù)的泵注瑞芬太尼,把泵速調整為0.05 μg/(kg·min)。對照組患者在手術畢停止泵注異丙酚和瑞芬太尼,為患者泵入相同劑量的生理鹽水。患者的拔管指征為:患者清醒,能按指令進行睜眼、張口等,患者的咳嗽和吞咽反射功能恢復正常,患者的呼吸頻率大于等于10次/min,自主呼吸VT≧5 ml/kg,PetCO2在35~45 mmHg。
2 結 果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體重、手術時間方面進行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的麻醉恢復時間、拔管前潮氣量和氧飽和度變化情況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是觀察組的呼吸頻率要比對照組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拔管之前、拔管之后的1 min、3 min、5 min的SBP、DBP、HR都有升高的趨勢(P<0.05)。兩組患者比較,對照組增高的比較明顯(P<0.05)。手術完畢到拔管之后10 min,對照組疼痛、躁動情況發(fā)生率顯著的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在臨床手術中,應用最為廣泛的麻醉方式為全身麻醉,在臨床的麻醉中,應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靜脈復合進行麻醉已成為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麻醉方式,兩藥在患者的體內清除的速度比較快,控制性是比較強的,在手術結束時藥物一旦停止應用,患者蘇醒的時間短,并且不會受到氣管插管的影響,但是患者容易發(fā)生現躁動不安、心率增快等不良的現象,情況嚴重的可能會出現心血管反應。這些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和全麻蘇醒期疼痛、麻醉減淺等等因素是有緊密的聯系的。瑞芬太尼可以對傷害刺激導致的應激反應進行很好的抑制。在全麻手術完畢時進行小劑量的瑞芬太尼持續(xù)的泵注,能夠有效的對患者在麻醉蘇醒期的疼痛進行緩解,使患者平穩(wěn)的度過手術,并能夠很好的配合醫(yī)生對患者病情的觀察。通過本文的研究,我們得到了結論,全麻手術完畢為患者泵注小劑量的瑞芬太尼可以有效的預防拔管時患者的心血管應激反應,不會對麻醉蘇醒時間和潮氣量產生影響,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朱復兵,金孝岠.瑞芬太尼臨床應用現狀[J].安徽醫(yī)學,2015, 9(9):705.
[2] 廖永宏,吳剛明,莫麗群.瑞芬太尼與芬太尼用于氣管插管及麻醉蘇醒期血流動力學與拔管條件的比較[J].中國醫(yī)學雜志,2015,5(9):1601.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