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
①摩耶精舍在臺北的正北面,毗鄰“臺北故宮博物院”,面朝一條從山林深處潺潺而來的溪水。一邊是儒雅的人文,一邊是天然的山水。大千先生的故居貌不驚人,一座樸素的門樓靜靜地立在一條彎彎曲曲上坡的小道邊,倘若門楣上不是懸掛著臺靜農題寫的“摩耶精舍”的墨漆木匾,誰知這是一代大師的故居?
②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他把一座別出心裁的雙層樓式四合院放在這塊土地的中間。前后有花園,中間也有花園。前園很小,植松栽竹,引溪為池,大小錦鯉,游戲其間;房子中間還有小園,立石栽花,曲廊環(huán)繞,可邊走邊賞。至于后園與前邊的園子就大不一樣了。來到這里,視野與襟懷都好像突然敞開,滿園綠色似與外邊的山林相連。大千先生還在園中高處搭了兩座小亭,以原木為柱,棕櫚葉做頂,得以坐觀山色溪光晨暉暮靄林木飛鳥。
③這后園一定是大千先生心靈徜徉之地。在園林的營造上,大千先生一任天然,稍加修整而已,好似他的潑墨山水。園內的地面依從天然高低,開辟小徑蜿蜒其間;草木全憑野生野長,只選取少許怪木奇花栽種其中;水池則利用地上原有的石坑,鑿溝渠引山泉注入其內。院中有一長條木椅,式樣奇特,靠背球樣地隆起,背靠上去很是舒服。他每作畫時間長,便來院中坐在這椅子上,一邊歇背一邊賞樹觀山,吸納天地之氣。
④細細琢磨,大千先生這后花園構思真是極妙。矮矮的圍墻外是一片自然的天地,園內園外大氣貫通,合為一體。房子里邊也一樣融入了這天地的生氣與自然的野趣,到處陳放他喜好的怪木奇石,一排掛在墻上的手杖全是山間的老枝、古藤、長荊、修竹,根根都帶著大自然生命的情致和美感。這情致與美感到了他的畫上,一定就是絕妙山水了。
⑤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精神的巢和心靈的床。這里既沒有鄙俗的器物與艷俗的色彩,也不見世俗的享樂和物欲的張揚,更不是名利的展廳與文化的秀場,而是無時無處不體現著——對大自然和藝術本身真率的崇拜與神往。這就更使我明白了20世紀40年代初,在中國畫壇如日中天的大千先生,為什么會忽然遠赴大西北的敦煌,舉著油燈去臨摹幽暗洞窟中那些被歷史忘卻的千年壁畫了。
⑥現在,我們把敦煌的大千先生與這里的大千先生合在一起,就認識到了一位大師的精神之本,也就更深刻地認識到他的藝術之魂,這便是故居的意義。
(選自2011年《中國藝術報》)
閱讀
練習
1.作者在重點介紹后花園之前,為什么還要用簡潔的筆墨介紹前園和中園?
2.作者認為“這后園一定是大千先生心靈徜徉之地”,那么,請概要說說后花園“景”與“物”的構思理念是什么?
3.細讀第⑤自然段中畫橫線的句子,從原文中選4個字精要概括張大千先生20世紀40年代初主要做了一項什么工作?
4.你認為張大千先生的精神之本和藝術之魂究竟是什么?
(孫 設計)
(參考答案見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