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應強 周莉莉 李娟 萬麗
【摘要】 目的 觀察經皮椎間孔鏡下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方法 23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 均接受經皮椎間孔鏡下椎間盤鉗夾術+等離子射頻術+臭氧注射術治療。觀察治療效果。結果 23例患者治療后, 顯效14例, 有效7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1.3%。日本骨科協(xié)會(JOA)評分高于治療前, 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低于治療前,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 經皮椎間孔鏡下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良好。
【關鍵詞】 經皮椎間孔鏡;腰椎間盤突出癥;臭氧注射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1.034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中導致腰腿痛的常見病變[1]。目前, 臨床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方法較多, 但開放式手術存在周圍組織損傷、創(chuàng)口大、恢復慢、患者接受度較低等問題[2]。隨著近幾年微創(chuàng)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推廣, 等離子射頻消融術、臭氧溶盤術等廣泛用于該癥治療中, 且療效好、安全。作者特研究了經皮椎間孔鏡下椎間盤鉗夾術+等離子射頻術+臭氧注射術的臨床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8月作者在廣州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疼痛科進修期間, 該科室內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23例作為觀察對象, 其中男13例, 女10例;患者平均年齡(52.2±6.2)歲。均為L4~5、L5~S1椎間盤。所有病例均知情并同意該治療方法, 自愿參與本研究, 已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患者均于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治療床取俯臥位, 腹部墊軟枕, 常規(guī)開放靜脈通道、監(jiān)測生命體征。微量泵靜脈緩慢泵注20 ?g舒芬太尼+丙泊酚(得普利麻)200 mg
混合液, 速率3 ml/h。常規(guī)消毒鋪巾后, DSA及X線正、側位定位腰椎間盤突出的椎間隙, 并在突出側(左或右側)斜位透視定位該側小關節(jié), 調節(jié)球管使上述小關節(jié)位于該椎體上終板后1/3處, 表皮“標記”并注射0.5%利多卡因5 ml局部麻醉, 用椎間孔鏡專用穿刺針, 在X線引導下經“標記”點管狀位行椎間隙穿刺, 在正位透視下顯示穿刺針尖在椎弓根內側緣連線投影上, 側位透視下顯示針尖在椎間隙后緣處, 注入稀釋后的美蘭+碘海醇注射液(歐乃派克)造影劑混合液2 ml。專用導桿擴張, 置入工作套管, 再次正、側位透視顯示工作套管前端位置理想(正位透視下顯示穿刺針尖在椎弓根內側緣連線投影上, 側位透視下顯示穿刺針尖在椎間隙后緣處)。連接光纖影像系統(tǒng), 順工作套管置入光纖鏡, 見染色的椎間盤組織和纖維組織, 置入椎間孔鏡專用鉗, 鉗夾出突出物組織, 約蠶豆大小, 共3塊, 送病理檢查。鏡下松解粘連、后縱韌帶和硬膜囊, 置入等離子電極射頻, 予行椎間盤纖維環(huán)等離子射頻術。術畢回吸無血無液后注入50 ?g/ml臭氧5 ml, 以及生理鹽水(NS)10 ml+甲強龍40 mg混合液。拔出工作套管, 穿刺處縫4號線1針, 外敷無菌紗布。查雙下肢活動好, 皮膚感覺、肌力、肌張力無異常, 術后安返病房, 常規(guī)監(jiān)護, 抗感染、脫水對癥支持治療。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患者臨床癥狀變化及直腿抬高實驗情況, 并于治療21 d后判定臨床療效[3]:①顯效:患者癥狀消失, 患肢直腿抬高>85°;②有效:患者自覺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改善, 直腿抬高70~85°;④無效:患者癥狀及體征無變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采用JOA腰痛疾患療效標準對患者治療前后腰部功能進行評價, 最終得分越高提示腰部功能好[4]。治療前后應用VAS評分評價患者腰部疼痛程度, 分數越高疼痛越嚴重。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3例患者治療后, 顯效14例, 有效7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1.3%。JOA評分高于治療前, VAS評分低于治療前,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3 討論
本研究采用經皮椎間孔鏡下椎間盤鉗夾術+等離子射頻術+臭氧注射術治療該癥, 結果顯示總有效率為91.3%(21/23)。經皮椎間孔鏡技術作為內窺鏡技術中一種, 是脊椎外科微創(chuàng)手術之一, 其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患者恢復快, 可在局部麻醉下實施。臭氧可將盤內髓核氧化, 進而出現(xiàn)干涸、變性、萎縮、壞死, 有效緩解神經根壓迫, 緩解髓核所致機械刺激。同時臭氧還具有鎮(zhèn)痛、抗炎之效, 有利于消除神經根周圍炎性和鎮(zhèn)痛。等離子射頻術通過等離子刀將射頻能量作用于椎間盤, 對髓核加溫促使體積縮小, 以降低盤內壓力, 緩解神經根壓迫[4]。具有低溫下操作安全性高, 不需開刀, 有利于保護纖維環(huán)壁, 術后短時間即可下床活動等優(yōu)勢。從本研究所示結果來看, 患者JOA評分高于治療前, VAS評分低于治療前,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說明經椎間孔鏡下施術對于改善患者疼痛、功能障礙等均有重要作用。
總之, 經皮椎間孔鏡下施術(椎間盤鉗夾術+等離子射頻術+臭氧注射術)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具有良好療效, 且患者疼痛、功能障礙能得到良好改善。但該手術要求較高, 術者必須具備高資質資歷, 且操作過程必須謹慎、熟練, 切不可操之過急, 在鏡下看不清楚時, 不可盲目鉗夾, 謹防損傷神經, 出現(xiàn)術后并發(fā)癥。
參考文獻
[1] 楚磊, 晏錚劍, 陳亮, 等.不同體位下經皮椎間孔鏡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比較.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1, 21(2):166-167.
[2] 趙學軍, 左玲, 傅志儉, 等.經皮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 2013, 19(1):8-12.
[3] 趙偉, 李長青, 周躍, 等.經皮椎間孔鏡下TESSYS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2, 20(13):1191-1195.
[4] 徐寶山, 馬信龍, 夏群, 等. 椎間孔鏡TESSYS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果分析. 天津醫(yī)藥, 2014(5):470-472.
[收稿日期:2016-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