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嵐
統(tǒng)編本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正式開啟課文學習之旅是在繼一個單元的集中識字和漢語拼音學習之后。入選的14篇課文,按“四季”“想象”“兒童生活”和“觀察”分為四個單元。課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貼近兒童生活,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和人教版教材相比,統(tǒng)編本課文編排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突出了雙主線,即圍繞四個人文主題,凸顯語文要素。教材根據(jù)一年級上冊學生的特點,將“讀好課文、積累語言、學習閱讀”這些語文要素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分布并體現(xiàn)在各個單元的課文或課后習題設(shè)計之中。這種整體觀照下組成的教材,便于教師把握,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
《秋天》是統(tǒng)編本一年級上冊繼識字、拼音教學后的第一篇課文,說明它在整冊教材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偏偏選了它?是編者的一廂情愿,還是純粹為了與學生當下生活對接,以體現(xiàn)時令的特點?用前后聯(lián)系的思考路徑去梳理教材,筆者不禁為編者的獨具匠心所折服。
一、選擇《秋天》——探究課文長什么樣
1.首次遇見的內(nèi)容具有典型性
學完拼音,學生將進入課文的學習。課文到底長什么樣呢?學生們充滿了好奇。作為一冊教材的打頭課文,不以兒歌、童謠、詩歌等更簡短的體裁呈現(xiàn),而是選取了最常見的散文體裁,為的就是給學生留下對課文的初步認識?!肚锾臁啡墓?5個字,5個句子,3個段落,篇幅短小,語言活潑,節(jié)奏感強,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課文。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一篇課文有題號,有課題,還有很多按一定的順序組成的句子。
2.首次呈現(xiàn)的方式要有儀式感
如何安排好學生和課文的第一次遇見呢?筆者以為呈現(xiàn)的方式非常重要。有位老師用學生們喜歡的方式進行教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課一開始,教師就利用學生認識的四個熟字“字、詞、句、文”,用“排排隊”這一有趣直觀的方式很自然地引出了課文的概念:小朋友,前面我們認識了很多字,知道一個或幾個字合起來可以組成一個詞語,一個一個詞語有順序地排起來可以組成一個句子。今天,老師要告訴大家一個一個句子有順序地排隊,就組成了一篇課文。隨著老師的娓娓道來,學生初步了解了課文的組成方式,同時復習了生字“字、詞、句、文”。緊接著老師設(shè)置了兩個極富儀式感的見面場景,讓學生真正認識了課文的廬山真面目。
場景一,認識課文題目。我們今天要學的就是這本書中的第一篇課文。你們想不想看看課文長什么樣子?出示只有課題的畫面:啊呀,這篇課文第一次和小朋友見面,怕羞了,蒙住了臉,只露出了一雙眼睛。我們把這雙眼睛叫作課文的題目。每篇課文都有一個題目,誰來讀讀這篇課文的題目?
場景二,認識課文內(nèi)容??吹叫∨笥堰@么聰明、熱情,課文終于揭下面紗,和大家見面了。嗨!同學們好!看看我長什么樣啊,跟前面我們學習的詞語、句子一樣嗎?這樣形象化的點撥讓學生發(fā)現(xiàn)了課文的真實樣子。原來課文里有很多個句子排起來,有的一句話單獨在一起,有的兩句或更多的句子排在一起。
一個“排排隊”的活動,兩個富有神秘色彩的見面場景,學生就這樣快快樂樂、輕輕松松地認識了課文的樣子,獲得了對課文的初步認識。
二、選擇《秋天》——邁好學習朗讀課文的第一步
本冊教材特別重視朗讀,不只是籠統(tǒng)地提出“朗讀課文”,而是針對文本個性,提出不同要求。將“訓練朗讀、培養(yǎng)語感”分成讀準字音、讀好停頓、初步學習分角色朗讀等幾個“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分布在許多課文的課后練習中。而《秋天》是一篇寫景的散文,篇幅短小、語言精練,有輕聲、兒化現(xiàn)象,有短語的節(jié)奏感,有“一”的變調(diào)現(xiàn)象,是訓練朗讀,培養(yǎng)語感的好材料。
1.學習朗讀,從良好的朗讀習慣抓起
正確的讀書姿勢是良好朗讀習慣的外顯形式,而習得自主朗讀的一般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朗讀的自覺意識。在教學《秋天》一課時,教師通過引入學習小伙伴的形式,借助微課這一平臺對如何進行自主朗讀進行了啟蒙。
師:朗讀課文真有意思。今天課堂上來了一位小伙伴,他的名字叫小秋,他想跟大家一起學習,還想跟大家比比誰最會朗讀呢!掌聲歡迎他!
學習伙伴:要把課文讀得正確又流利,我們要一邊讀,一邊把生字圈出來。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把生字圈得又快又準呢?
師生互動:要按生字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圈;讀一段,圈一圈。
學習伙伴:我還會一邊讀課文,一邊畫出生字組成的新詞。生字“秋”,可以跟后面的“天”組成詞語“秋天”;“氣”,跟前面的“天”,組成“天氣”;“了”,一個字就是一個詞。大家也用這樣的方法試一試。
(生嘗試邊讀第2自然段,邊畫新詞。)
學習伙伴:這篇課文由3個自然段組成。讓我們再讀讀課文,標標自然段的序號。
以上的學習過程,由于有了學習小伙伴的陪伴與互動,課堂變得溫暖而靈動,學生學習朗讀的熱情被點燃,從中感受到讀課文是一件很有趣味、很有意思的事情。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自然習得了自主朗讀課文的一般方法:一讀圈生字,二讀畫詞語,三讀標段號。這樣的朗讀啟蒙,為學生后續(xù)的自主朗讀上了最扎實的第一課。
2.學習朗讀,從學讀詞語開始
“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边@是《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提出的朗讀要求?!皩W習朗讀”是要求中的核心詞。如何讓剛學完拼音的學生能夠真真切切地學習朗讀,學習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呢?《秋天》一文的課后習題為我們指明了學習的路徑:從讀準詞語(輕聲、兒化),讀好短語,讀好“一”的變調(diào),再到讀好句子?!靶〔阶幼?,分解突破”,這樣的訓練順序,循序漸進,逐步延長了學生連貫朗讀的單位長度,這為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課文打好了堅實的一步。請看以下教學片段:
落實輕聲、詞語連讀
師:課文中有一組三胞胎詞語,(出示)誰能叫準它們的名字?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涼了 黃了 來了
生:“了”沒有聲調(diào),讀時聲音變輕了;“了”字變小了。
師:是的,“了”會變魔術(shù)呢!讀時要輕一點,短一點。這樣的詞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叫“輕聲詞”。
師:課文講什么涼了?什么黃了?什么來了呢?(出示短語,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引導學生體會這一類短語的節(jié)奏感。)
天氣涼了 樹葉黃了 秋天來了
師:這組三胞胎詞語還有兩個兄弟藏在課文里面,它們也念輕聲,你能找到它們嗎?(出示卡片練習準確朗讀)
葉子 那么 天空那么藍,那么高。
落實“一”的變調(diào)
師:課文中還有一組會變魔術(shù)的詞語朋友。(逐個出示并讀準)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一片片葉子 一群大雁 排成個“一”字 一會兒
生:“一”也很會變魔術(shù),在不同的詞語里,變成了不同的讀音。
師:那么,你能讀好這個帶有好多“一”字的句子嗎?(出示)
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
師:讀著讀著,你有沒有問題要問?
生:為什么“一”要這樣變化讀?
師:如果“一”不變調(diào),那會是怎樣?聽老師讀這句話,(范讀)你有什么感覺?(通過比較,引導學生明白“一”變調(diào)后讀起來更好聽,更有節(jié)奏感。生再讀句子。)
以上兩則教學片段,教師通過示范朗讀、質(zhì)疑發(fā)現(xiàn)、比較感悟等方法幫助學生讀好詞語,讀好短語,讀好“一”的變調(diào),從而讀好句子。這樣的朗讀指導遵循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朗讀的興趣。在課文學習之旅開啟之際,學生就對語文這門課程產(chǎn)生了好感,而這樣的體驗是彌足珍貴的。
(作者單位:浙江杭州市蕭山區(qū)教育局教研室)
責任編輯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