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國家地位日漸提高,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中國文化不斷地影響著世界,中國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制定和實施,使得音譯成為中國文化和國際文化交流中一個最簡單,卻也情況最復雜的一個翻譯現(xiàn)象。本文分析“走出去”戰(zhàn)略實行過程中音譯行為的現(xiàn)狀,提出相應的解決思路,為音譯在輔助中國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中提出一個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中國文化 音譯選詞 社會效應 文化氛圍
音譯 (Transliteration),即用譯入語(target language)中發(fā)音近似于譯出語(source language)的詞匯,直接表述原文意思翻譯的一種語言行為。其以簡便并為受眾所接受的方式,在互聯(lián)網(wǎng)爆發(fā)的時代發(fā)揮重要作用。國際商業(yè)交流日益加強,音譯為商品在國際打開市場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好的音譯不僅能夠帶動商品的快速推廣,同時也為商業(yè)行為帶來巨大財富,更重要的是,對于實行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的中國來說,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一、音譯行為現(xiàn)狀分析
1.商業(yè)行為的快速發(fā)展,新產品不斷地推出,老產品的更新?lián)Q代都帶來名稱上的新情況出現(xiàn)。為了能夠使自己的產品走向國際,商家在產品命名的時候總會選擇既符合中國消費者欣賞,也能夠方便外國消費者記住的的名稱。例如最近幾年國內異軍突起的手機廠商,如小米,如果在海外銷售過程中將其產品商標翻譯為:millet,可能顯得平淡無奇,只是一種糧食的名字而已,但直接用其漢語拼音“xiaomi”來表達,則顯得與眾不同,加上中國文化熱的大環(huán)境背景,使得小米公司的營銷策略非常成功,其終端產品已經開拓了廣大的海外市場,成為中國制造新的帶名字:便宜實惠,質量保證。小米公司的成功,也帶動了更多國內移動手機廠家走出去,例如魅族(Meizu)、華為(Huawei)等等。
2.中國文化現(xiàn)象在不斷影響著世界,中國影響力在不斷的提高。在中國出現(xiàn)的一些社會現(xiàn)象被帶到國外,使外國人也在接受中國文化所帶來的影響。如中國女性對于黃金飾品以及對貴金屬投資的鐘愛,以及中國女性在海外巨額消費所帶來的商業(yè)沖擊,使得“大媽”一詞,成為中國新時代女性的代名詞。為了避免對不同年齡段女性不同的稱謂,人們統(tǒng)一將熱愛購買黃金,熱愛廣場舞的中國女性用“Dama”來稱呼。而這一富有中國特色的稱呼隨著國際交往的互動,迅速在世界范圍內傳播開來,成為中國“富有、有購買力、精力充沛中老年”的專用稱謂名詞。
3.中國國家地位不斷提高,中國文化不斷走出去,并且不斷被本土化,使得外國語言不斷得到補充。在互聯(lián)網(wǎng)下的一些新文化現(xiàn)象也隨之傳播出去,而在本地化過程中,因為沒有相對應的詞匯用以表達,往往借助漢語言中的拼音來代替,例如“土豪”,這句在中國2014年廣為流傳的口頭語,在翻譯成外文時沒有相對應的詞匯,故而被一些人翻譯為“tuhao”。其中文本意為“有錢,富有”,雖然在英語語言學角度來看,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但其簡單的使用,形成特定的名詞,賦予了全新意思,很快被人們所接受,形成意思獨特的表達式。
二、對于音譯行為現(xiàn)狀的解決對策
1.以現(xiàn)有的音譯理論來指導“走出去”戰(zhàn)略中存的在音譯。相比較傳統(tǒng)的翻譯理論,直譯和意譯一直被理論工作人員鐘愛,而對于音譯則寥寥無幾,但是,通過研究和吸收傳統(tǒng)的翻譯理論,將其有益和積極的元素引入到音譯行為中來,也未嘗不可。中國文化博大精神,語言文字優(yōu)美,中國文化中獨具特色的元素豐富多彩。除了運用翻譯方面的理論,其他有關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理論,也可以拿來作為音譯的參考,將那些民族的、特色的中國文化介紹給國外讀者,展現(xiàn)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2.積極吸收外來文化中的理論研究成果,指導音譯行為,成為指導音譯行為的理論依據(jù)。在這些外來的翻譯理論中,拿來指導音譯除上文所提到的幾個原則之外,目前最被翻譯理論界推崇的為“接受美學”理論。把“接受美學”理論引入到翻譯領域是對翻譯主體論的一個突破,是打破了以翻譯人員為翻譯活動中心的否定,以讀者為最終歸宿,就要求在音譯實踐中,對于目標語言的選擇,能夠被目標受眾所接受,所以,在中國文化的外譯時,就應該積極考慮受眾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度、接受度。在翻譯的過程中,可以將符合中外文化共同審美標準的語言進行直譯或音譯,而將獨具民族特色或不符合目標語言受眾對的部分進行音譯,靈活處理,避免翻譯過程中的文化元素損失。
3.國家層面應制定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甚至上升到法律層面來引導和要求漢語外譯中存在的音譯選詞。國家應主動出臺相應的音譯選詞標準,除遵循拼音方案外,國家還應該實行音譯外翻的標準化建設,使音譯行為有標準可依。加強對音譯行為的研究,提高翻譯人員的文化素養(yǎng)和美學涵養(yǎng),在進行音譯過程中,能夠將反映中國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語言,通過音譯完美的呈獻給國外受眾。
三、在中國“走出去”戰(zhàn)略實行過程中,音譯所應擔當?shù)慕巧?/p>
1.音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橋梁。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和語言傳播手段,采用音譯,能夠在擔負中國文化符號同時,肩負起中國文化與國際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橋梁作用,這種交流是互通的,既可以是中國文化走出去,融入到國際文化中,成為他國文化中代表中國特色的文化語言,豐富他國語言構成,也可以是他國語言通過音譯形式利用漢語詞匯表達,使原本沒有的關聯(lián)意義的漢語重新組合,賦予其新意,使之能夠成為架起彼此文化交流溝通的橋梁。隨著中國文化走出戰(zhàn)略實施和深入,中國軟實力不斷加強,國際地位提高和影響力增強,國際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國如雨后春筍興起,作為一種文化交流方式的補充,音譯現(xiàn)象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并成為翻譯學科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其容易為各類人群所掌握,簡單易懂,成為彼此文化交流最簡捷的一種手段,在某些場合,甚至替代對應意義詞匯,完成交際目的。
2.音譯應為文化走出去提供語言保證。音譯是一種雙向行為,音譯選詞,既是受眾人群可以接受的詞匯,也是能夠明白傳達中國文化精髓的詞匯,創(chuàng)造新詞,既有新意,又不超出目標人群接受范圍。音譯選詞,不僅是新創(chuàng)造目標語言的一個過程,同樣也可以是賦予目標語言既存詞匯新意,而在對這類詞匯選擇時,根據(jù)基于語言美學的角度,選擇積極向上的,可以給人帶來愉悅的詞匯。在目標語言中沒有相對應的發(fā)音詞匯時,則采取創(chuàng)造新詞的手法來達到交際目的,這也是當今音譯行為最為流行的方式。新詞匯的創(chuàng)造不僅可以標新立異,獨立代表具有特色中國文化,同時也豐富語言的詞匯量。音譯選詞,應盡量短小精悍,容易被人接受,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文化的傳播,比如道家文化所推崇的“陰陽(Yin-Yang)和諧”,在創(chuàng)造出來伊始,特指陰陽文化,而隨著人們對物質世界及精神世界的不斷探索,又賦予Yin-Yang一詞新的含義,指事物有兩個對立面,兩個方面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由此可見,音譯選擇的詞匯,也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保留其原意基礎上,詞義不斷發(fā)展和擴充,形成目標語言的固有詞匯。
3.音譯可為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指明正確方向。翻譯研究與實踐人員應主動擔負起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責任,選擇能夠既代表中國特色,又兼具表達文化符號的目標語詞匯,指導中國文化走出去正確方向。中國文化走出去,既要反應中國特色,又要能夠代表當今中國社會發(fā)展的趨勢,正確的翻譯不僅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語言保證,同時也應是質量保證。
四、結語
中國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是主動融入到世界文化中的重要的舉措,是中華文明復興的必然之路,是中國日漸崛起,影響世界,并為世界文化發(fā)展和傳承做出最大的貢獻。中國文化要走出去,形成具有自己特色文化現(xiàn)象,就需要不斷地用語言形式呈現(xiàn)給整個世界,在此過程中,翻譯工作者,尤其是國內的語言工作者應擔負起時代使命,采用多種形式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的實施,為中國和世界文化的發(fā)展融合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雷伍峰.中英文音譯現(xiàn)狀研究及思考[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0).
[2]雷伍峰.音譯選詞策略及其美學考量[J].飛天,2011(12).
[5]王雅坤,耿兆輝.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影響因素及路徑選擇[J].河北學刊,2013(03).
[6]蕭盈盈.中華文化走出去的現(xiàn)狀分析與發(fā)展思考[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2(01).
*本文受漢中科技局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13hzzx-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