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個新興事物“共享自行車”從概念走到現(xiàn)實生活中,讓人眼前一亮。緊接著就是鋪天蓋地的廣告,給人洗腦的廣告語,“黃的那個”經常會出現(xiàn)在大街小巷,路邊胡同。輕輕一掃便可便捷的騎上外形時尚的單車,可謂是綠色出行價值典范。
然而就在大家對此事物一致看好的時候,隨之而來的卻是一個個關于“共享自行車”的負面消息。與公共自行車不同,共享單車歸還時無需還至固定停車點,盡管運營方多次申明停車規(guī)則,想讓用戶全部規(guī)矩地將自行車停放在“公共區(qū)域”并不容易。高速公路邊,人行天橋上,甚至有很多人把單車停在了自家的院子里,成為了私人用品,就在2017年2月22日北京火箭軍總醫(yī)院的兩名護士因為給“共享單車”加了鎖,而被拘留5日。
不想上升到道德層面上去講大道理,說了這么多,更多的是想為“共享汽車”做個鋪墊。在“共享單車”方興未艾之際,全新的“共享汽車”又進入了人們的生活?!肮蚕砥嚒钡慕洜I理念與“與共享單車”相似,采用出租車的里程計價模式,身邊的朋友為了嘗試新鮮事物下載了時下最熱門的“共享汽車”APP,在繳納了1500元押金之后,進入到了駕駛資格審查階段,剩下的就是等待……3天過去了,當大家已經淡忘此事的時候,朋友無意間說起今天她的審核通過了,我這才意識到,審核時間還真長,著急用車的人看來是不行了。既然資格審核通過,那我們就體驗一下吧。所幸在她工作單位附近就是“共享汽車”運營商規(guī)劃的停車點,似乎是懷著激動的心情打開APP,所得到的是附近沒有可用車輛!又一盆涼水潑來。好奇心作祟,開著車在路上遛,只為體驗一次“共享汽車”,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個停車場內我們找到了一輛嶄新的奔馳smart,鮮艷的標識讓我們很快的鎖定了目標。上車走人!“停車費交一下”停車管理員的提醒讓我們從興奮中回到現(xiàn)實。不交上個用戶的停車費用是沒法把車開走的。北京的停車費用讓多少有車一族望而卻步,而這筆本不該由朋友承擔的費用卻無端的落在了頭上。幸好停車時間不長,20元搞定。從提車點開到目的地,計費23元,與打車價格相差無幾,價格還算是合理,大家稍感安慰。然而停車問題再次襲擾,隨意一停,違章!道德不允許,停在停車場又擔心下個用車的人支付高額的停車費用,附近沒有免費停車場。此題無解。
對于這一次體驗,可謂是新鮮,卻又令我滿腹狐疑,諸多的已經出現(xiàn)的,和未來要出現(xiàn)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對于創(chuàng)新思維并不是很強的我只能拭目以待,拿摩拜單車CEO王曉峰的話來解釋:“這些都是發(fā)展中必然遇到的困難。沒有別的城市或其他國家的經驗可借鑒,所以才會有很多這樣的事情發(fā)生,未來會逐步有相對科學的方案去解決這類問題?!毙迈r事物總會有些不盡如人意,“共享汽車”是真正的“天下先”在發(fā)展的道路上就一定困難重重,只有在市場運營當中不停地摸索總結與改進,才能成為真正符合消費者需求,成為一個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而我們作為這個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分享者、傳播者,應該用更長遠的目光,更寬容的胸懷來對待“共享汽車”,幫助它克服重重困難,讓它改變我們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