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艷
地理在初中階段雖然是一門小學科,但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卻是一門重要的科學啟蒙課。地理能夠讓學生了解自然,認識世界,培養(yǎng)科學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學生成長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在實際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甚至是學生、個別教師,都將學生學習的注意力集中在大學科上。對于語數(shù)外理化的重視程度居高不下,從而忽視了對地理等小學科的學習,導致個別學生思想上不重視,行動上不積極,成績不理想,更談不上地理學習興趣。失去了學習興趣,失去了關注度,要想學好,就太難了。目前學生普遍存在一個現(xiàn)象:喜歡大自然,但不喜歡上地理課,主要原因就是,地理課太難了。
因此,地理學科要在當前的狀況下求生存,爭取更加寬闊的空間與舞臺,就必須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獲取學科的生存空間。地理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既有文科記憶性較強的特點,又具有理科理解性、邏輯性的特點。所以,對于一些懶得的背,或者不好動腦子的學生來說,地理就是一個“攔路虎”。所以,在地理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躍起來,就顯得至關重要。
一、巧設懸念,激發(fā)興趣,提升活力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的學習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因此,必須重視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學生思維,引起興趣,從而使學生一上課就投入到學習中。例如,“美國挑起伊拉克戰(zhàn)爭真的是因為伊拉克藏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嗎?”“日本這個亞洲唯一的發(fā)達國家,是如何揚長避短發(fā)展經(jīng)濟的?”等等。這些“問題情境”的設置,就像偵探小說中的一個個懸念,可以起到引人入勝的作用。學生在濃厚興趣的引導下,通過自主學習和教師的引導與點撥,最后找到問題的答案,充分滿足自己的求知欲,并不斷產生新的求知欲。
再如,在教學“大陸漂移說”時先提問:“為什么在極其嚴寒的南極大陸發(fā)現(xiàn)了只有在暖濕環(huán)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層?”“為什么在炎熱干燥的非洲,卻發(fā)現(xiàn)了古代冰川的遺跡?”這樣,使學生頓時產生一種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的心理。這種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無疑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探究的動力,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一定是認真而專注的,學習一定是高效的,就是因為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二、巧用成語、古詩詞、諺語,助長興趣,事半功倍
巧用成語,能激發(fā)學習興趣,使課堂頓時生輝,助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地球運動時,用“斗轉星移”“滄海桑田”描述海陸的變遷,用“百川歸?!闭f明外流河最終要流入海洋,用“殺雞取卵”說明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fā)利用,等等。使用這些準確、生動、形象的成語,不但客觀地反映了地理現(xiàn)象,而且寓意深刻,耐人尋味。
古代的詩詞歌賦,應用得法,也可使學生產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的感受,能夠創(chuàng)造出一種詩情畫意的教學環(huán)境。例如,借用“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望一千河”來學習地球的運動,生動形象;引用“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學習黃河,朗朗上口;借用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學習長江,把學生帶入了奇妙的意境,湍湍急流,秀麗風光一覽無余;等等。又如,“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是云貴高原陰雨冷濕的氣候和崎嶇起伏的地形的寫照,“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所描述的就是西北內陸的溫帶大陸性氣候,而“一年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昆明市的氣候特征,等等。類似這樣的古詩詞、地理諺語不勝枚舉,教師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如果引用得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借用謎語教學,啟迪學生興趣
謎語不僅寓意奧妙,耐人尋味,而且能啟迪智慧,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推斷能力。在教學中,恰當適時地引入謎語,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啟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說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球全容納,無人知它始和終,也沒左右和上下”(宇宙);“千顆星,萬顆星,北天星星數(shù)它明,有它給你指方向,夜里航行不用燈”(北極星)。
四、應用影視資源教學,培養(yǎng)學生興趣
在教學中,合理引入科學探究等影視資料,對于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和學習積極性的增長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這種直觀的視覺感官刺激也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和學習地理,非常適合地理教學應用。選用影視資源,要在了解學生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充分選擇好合適的教學插入時機,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起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地理課程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