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玥,劉湘茹,梁勇前,胡德龍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 內分泌科,廣東 佛山528300)
不同補液方式治療高血糖高滲綜合征的臨床效果比較研究
李玥,劉湘茹,梁勇前,胡德龍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 內分泌科,廣東 佛山528300)
目的 比較不同補液方式治療高血糖高滲綜合征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高血糖高滲綜合征患者,根據不同臨床治療方法將其分為兩組各45例。研究組給予腸道補液聯合靜脈補液,對照組給予靜脈補液。比較兩組患者的血糖、血鈉、血漿滲透壓以及滲透壓開始降低時間和降到正常時間。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糖、血鈉和血漿滲透壓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的血糖、血鈉和血漿滲透壓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研究組的滲透壓開始降低時間和降到正常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腸道補液聯合靜脈補液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指標,提高治療效果,是治療高血糖高滲綜合征的理想方式之一。
高血糖高滲綜合征;靜脈補液;腸道補液
高血糖高滲綜合征是臨床上糖尿病患者較為嚴重的急性并發(fā)癥之一。患者往往發(fā)病突然,若得不到及時的搶救治療,患者的病死風險較高[1]。 研究[2-3]表明, 高血糖高滲綜合征的臨床病死率為40%~70%,成為嚴重威脅糖尿病患者生命健康的并發(fā)癥和導致其病死的重要原因。有效地治療高血糖高滲綜合征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近年來,臨床已經證實搶救和治療高血糖高滲綜合征的核心是在患者發(fā)病早期有效恢復血容量,而采用靜脈補液方式可解決這一問題[4]。因此,本研究選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90例高血糖高滲綜合征患者,比較腸道補液和靜脈補液兩種方式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90例高血糖高滲綜合征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40~74歲,平均年齡(55.34±11.23)歲;病程 5~12年,平均病程 (8.55±1.44)年。根據不同的治療方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n(%),±s]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n(%),±s]
組別 例數 男性 女性 平均年齡(歲) 平均病程(年)研究組 4 5 3 4(7 5 . 6) 1 1(2 4 . 4) 5 4.8 9 ± 1 2.9 3 8.4 4 ± 1.2 3對照組 4 5 3 1(6 8 . 9) 1 4(3 1 . 1) 5 5.9 9 ± 1 0.2 3 8.9 1 ± 1.6 2 χ2/t值 0.4 9 9 0.4 9 9 0.4 4 8 1.5 5 0 P值 0.4 8 0 0.4 8 0 0.6 5 6 0.1 2 5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該組患者給予生理鹽水靜脈補充治療:2小時內輸入1 000~2 000 mL液體,24小時總補液量為體重的12%以上。
1.2.2 研究組
該組患者給予靜脈補液以及早期腸道補液,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采用口服或置胃管的補液方式,定時、定量給予患者飲用水,每小時給水100~200 mL,腸道補液總量占總補液量的40%,總補液量與對照組一致。
1.3 觀察指標
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的血糖、血鈉、血漿滲透壓以及滲透壓開始降低時間和降到正常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s)表示,比較采用 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血糖、血鈉和血漿滲透壓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糖、血鈉和血漿滲透壓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血糖、血鈉和血漿滲透壓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血糖、血鈉和血漿滲透壓比較 (±s,mmol/L)
表2 兩組患者的血糖、血鈉和血漿滲透壓比較 (±s,mmol/L)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血糖 血鈉 血漿滲透壓研究組 4 5 治療前 4 4.5 3 ± 1 2.3 3 1 6 0.3 4 ± 1 2.3 4 3 9 0.2 3 ± 1 9.8 7治療后 1 4.3 8 ± 5.4 3* 1 3 7.4 5 ± 9.3 4* 3 6 1.2 3 ± 1 2.4 4*對照組 4 5 治療前 4 4.3 8 ± 1 1.9 8 1 5 9.9 9 ± 1 2.0 3 3 9 0.9 9 ± 2 0.1 1治療后 2 1.2 4 ± 1 0.3 4 1 5 2.3 4 ± 1 0.3 4 3 8 1.8 7 ± 1 8.8 7
2.2 兩組患者的滲透壓變化時間比較
研究組的滲透壓開始降低時間和降到正常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滲透壓變化時間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的滲透壓變化時間比較 (±s)
組別 例數 滲透壓開始降低時間 (h) 滲透壓降到正常時間 (h)研究組 4 5 5.3 1 ± 2.6 1 1 9.2 1 ± 8.4 1對照組 4 5 1 4.3 4 ± 6.3 1 5 0.1 1 ± 9.4 1 t值 8.8 7 0 9 1 6.4 2 4 4 P值 0.0 0 0 0 0.0 0 0 0
糖尿病高滲綜合征實際上是糖尿病急性代謝紊亂的臨床表現之一,往往病情較為危重[5]。患者臨床發(fā)病較為隱匿,相關臨床特征也十分復雜,而且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給臨床的診治帶來麻煩。糖尿病高滲綜合征患者以老年人群為主,納入本研究的患者的平均年齡超過55歲[6]。對于老年患者而言,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項機能水平會不斷降低,治療的耐受度下降,而且一旦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將會威脅其生命健康。因此,臨床上針對糖尿病高滲綜合征的相關研究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既往臨床研究[7-8]認為,針對高血糖高滲綜合征的臨床治療以迅速恢復循環(huán)容量和組織灌注為原則,主要目的是降低患者過高的血糖和血漿滲透壓,從而有效地糾正電解質失衡,最終達到降低各種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目的。因此,臨床治療高血糖高滲綜合征的關鍵是快速補足血容量,但關于如何快速補充血容量的研究觀點尚未達成一致。
本研究比較單純靜脈補液 (對照組)與腸道補液聯合靜脈補液 (研究組)兩種補液方式,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的觀察指標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研究組的血糖、血鈉和血漿滲透壓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另外,研究組的滲透壓開始降低時間和滲透壓降到正常時間也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相關研究[9-10]表明,腸道補液聯合靜脈補液的臨床優(yōu)勢得以表現的原因主要是,腸黏膜在高滲透區(qū)差的前提條件下能迅速吸收水分,不僅能夠糾正滲透壓,而且還可對補液的平穩(wěn)性起到一定的維持作用,從而顯著地改善患者的臨床各項指標。
綜上所述,不同補液方式治療高血糖高滲綜合征的臨床治療效果差異較大,腸道補液聯合靜脈補液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指標,提高治療效果,是臨床治療高血糖高滲綜合征的理想方式之一。
[1]吳文燕,張耀賢,張秋麗,等.3種液體預防TURP術中低血壓及TURS的比較 [J].廣東醫(yī)學,2014,35(1):112-115.
[2]謝新榮,趙巧玲,余天強,等.糖尿病并酮癥酸中毒患者心肌酶及滲透壓變化 [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8):5297-5298.
[3]張森森,朱振新,吳洪坤,等.高滲鹽水復蘇缺血小腸對小腸免疫屏障和系統炎性反應綜合征的影響 [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4,18 (2):187-191,349.
[4]李佳,李益,晏丕軍.糖尿病高血糖危象患者血清降鈣素原的變化[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16,26(9):49-53.
[5]王曉,任士卿.視神經脊髓炎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調綜合征一例[J].中華內科雜志,2013,52(9):766-767.
[6]葉珂杏,范良敏.糖尿病高血糖高滲綜合征15例臨床分析 [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14,39(1):100-101.
[7]李軍,李曉明,吳彥橋,等.以抗利尿激素異常分泌綜合征為首發(fā)癥狀的上頜竇小細胞神經內分泌癌一例 [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4,49(3):251-252.
[8]劉霜,任曉旭,郭琳瑛,等.3%高滲鹽水在兒童膿毒性休克早期液體復蘇中的作用 [J].中華兒科雜志,2015,53(8):599-604.
[9]高曉華,徐鵬,何荷番,等.辛二酰苯胺異羥肟酸對初進高原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肺保護作用:不同液體復蘇的比較 [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6,36(8):1010-1014.
[10]周圣明,劉娟,匡長勇.雙通道補液治療糖尿病非酮癥高滲綜合征的臨床觀察 [J].醫(yī)藥前沿,2014,(36):279-280.
(責任編輯: 何華)
Comparative Study on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Fluid Replacement Way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Hyperosmolar Syndrome
LI Yue,LIU Xiangru,LIANG Yongqian,HU Delong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g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unde District,Foshan 528300,China)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fluid replacement way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hyperosmolar syndrome.Methods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hyperosmolar syndrom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linical treatment,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study group
intestinal fluid replacement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fluid replacement,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intravenous infusion.The blood glucose,serum sodium,plasma osmotic pressure,the time for osmotic pressure starting to decrease and the time for osmotic pressure falling to normal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Before treatment,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blood glucose,serum sodium and plasma osmotic pressure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P>0.05).After treatment,the blood glucose,serum sodium and plasma osmotic pressure levels of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5).The time for osmotic pressure starting to decrease and the time for osmotic pressure falling to normal in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s Intestinal fluid replacement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fluid replace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patients'clinical indicators and treatment effect,which is one of the ideal way for treating diabetic hyperosmolar syndrome.
Diabetic hyperosmolar syndrome;Intravenous fluid replacement;Intestinal fluid replacement
R587.2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5.0693
2017-01-03
李玥 (1980-),女,遼寧沈陽人,本科學歷,主治醫(yī)師,從事內分泌科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