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硯秋
一個賣米的小販在他的米攤上插塊牌子,牌子上寫著“米中米”幾個字。
我不解地問:“‘米中米是什么意思?”
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我:“你能告訴我什么是‘鈣中鈣嗎?”
巧了,我是做藥的,正好懂這個。于是我告訴他:“‘鈣中鈣其實就是鈣,只是換一種說法。之所以這樣叫,可能是因為商業(yè)炒作?!?/p>
他說:“這就對了。你知道同樣是鈣,它們的差價有多高嗎?”
他自問自答地說:“叫鈣片時就賣幾塊錢,叫‘鈣中鈣就賣十幾塊錢了,叫‘新鈣中鈣就要賣幾十塊錢了。”
小販又接著說:“現(xiàn)在沒有辦法,大家都這么變著法子地‘升級,換個包裝就提價,所以我準(zhǔn)備把一些流行的概念都用上,把我的米改稱‘遺傳基因納米米中米,然后提價。”
現(xiàn)在的商品銷售中這種現(xiàn)象確實不少見,羅紅霉素叫“嚴(yán)敵”了,琥乙紅霉素叫“利軍沙”了,褪黑素叫“腦白斤”了,安眠藥叫“睡?!绷?,抗宮炎片叫“康乃新”了(請讀者理解上文中使用的五個別字)。這些產(chǎn)品都這么搖身一變,價格立馬翻幾倍、十幾倍,甚至上百倍。
各種花樣翻新的名稱讓人目不暇接,像“生命肽”“延年素”“神功帶”等,本來是常見的商品,卻起了一些光怪陸離的名字。其實,在這些怪名的光環(huán)下面隱藏著的是商家牟取暴利的目的。商家們發(fā)動的各種產(chǎn)品營銷推廣活動把廣大消費者弄得暈頭轉(zhuǎn)向。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Ⅱ向,矛盾和糾紛不是由單方面引起的,商家自有可恨之處,而消費者自有可悲之處。一些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比較落后,不會量入為出,適度消費。很多人極易被所謂的潮流牽著鼻子走,盲從他人,不能理性消費。另外,現(xiàn)在有一種奇怪的消費現(xiàn)象,即貨真價實的東西不好賣。
現(xiàn)在有很多人追求新奇的東西,這也給了一些不法商家可利用的機(jī)會。買雞蛋你非要綠殼的不可,那商家就把白殼染綠了;你非買雙黃蛋不可,那商家就把雞蛋弄成雙黃的。
趙本山的“忽悠三部曲”系列小品《賣拐》《賣車》《功夫》就揭示了不良商家忽悠消費者的問題。趙本山扮演的忽悠大叔將坑人的奸商刻畫得入木三分。在商家的虛假宣傳中,上當(dāng)者俯拾皆是。我們本來是喝水吃飯長大的,現(xiàn)在商家突然來告訴你:你的水喝錯了,宣傳的題目是“你會喝水嗎”,然后他告訴你要買一臺機(jī)器,機(jī)器會把水分解成酸性的和堿性的,再告訴你什么時候該喝酸性的,什么時候該喝堿性的。本來你的席夢思睡得好好的,商家來告訴你:趕快換水床,宣傳的題目是“你會睡覺嗎”,然后說水床如何好,有如在母親腹中的感覺,如果不睡水床將枉活一生,而且也活不久。果真,消費者們在聽到他們的宣傳后就既不會像平時一樣喝水,也不會像平時一樣睡覺了。
商家不斷制造新概念,誘導(dǎo)消費者購買新產(chǎn)品或新服務(wù):洗完臉,洗腳;洗完腳,洗牙;洗完牙,洗眼睛……
原來只聽說有膽結(jié)石,現(xiàn)在商家告訴你衣服也有結(jié)石了;原來只知道肚子里有蛔蟲,現(xiàn)在商家告訴你臉上有螨蟲了。商家一會兒告訴我們很多人貧血,一會兒又說很多人缺鈣,過一會兒又說很多人缺鋅,再過會兒又說很多人缺硒了……
在商家無限升級的產(chǎn)品新概念的大肆宣傳下,我們消費者只能相信科學(xué),相信自己,有強(qiáng)大的自我認(rèn)知,別讓人給忽悠了。今后商家再弄出什么“水中水”“肉中肉”“酒中酒”,我們就告訴他們:“我是‘我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