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慧寧
【摘 要】 中藥飲片在制作及加工過程中均會有微生物侵入,微生物的存在與繁殖不僅會影響飲片質量,甚至還會威脅人類健康與安全?;诖耍疚膶χ兴庯嬈瑴缇夹g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能提高中藥飲片的制造質量。
【關鍵詞】 中藥飲片 滅菌 研究現(xiàn)狀
隨著全社會“回歸自然”呼聲的高漲,社會公眾對中藥以飲片及制劑的需求與日俱增,中藥飲片滅菌問題備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新形勢下,積極探究中藥飲片滅菌相關技術,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1 中藥飲片炮制現(xiàn)狀
中藥飲片是我國中醫(yī)的一大特色,其也是制備中成藥與中藥湯劑的基礎單元,飲片質量直接影響著臨床治療效果。在中藥飲片炮制過程中,必須掌握炮制時間、炮制方法、原料用量等,全面提升藥用效果。切制中藥材之前,必須經過一定的水處理,從而達到軟化藥材質地的作用,洗法、潤法、淋法等是較為常用的水處理方式,在具體處理過程中,需結合藥材大小、質地、溫度、氣候等合理選擇浸潤時間,以悶透為度,少浸多潤。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加強對微生物的鑒別及規(guī)定,否則會影響臨床用藥的安全性。
2 滅菌技術及其研究現(xiàn)狀
2.1 干、濕熱滅菌
干法滅菌主要是通過干熱空氣或火焰來消除熱源物質、殺滅微生物的滅菌方法,這種方法滅菌時間長、對藥效影響小,但是穿透力較弱。濕熱滅菌法主要是通過高壓飽和蒸汽、流通蒸汽等促使微生物中的核酸、蛋白質變性,進而殺滅微生物的滅菌方法。
2.2 微波與紫外線滅菌
微波滅菌主要是通過電磁力效應以及熱效應起到殺菌作用。微波滅菌技術對藥材的熱穩(wěn)定性、含水量等有一定要求,滅菌時間越長,相應的效果也就越好。紫外線滅菌方式主要作用于微生物核酸蛋白,進而達到殺菌效果。
2.3 環(huán)氧乙烷滅菌與超高壓滅菌
環(huán)氧乙烷能與微生物中的蛋白質發(fā)生作用,阻礙蛋白質的正常化學反應與新陳代謝,從而達到殺滅微生物的作用。
超高壓滅菌技術能破壞微生物中的菌體蛋白,進而誘發(fā)蛋白質酶失活,全面提升殺滅微生物效果。
3 中藥飲片滅菌的思考
3.1 深入分析中藥材中微生物及影響
一般來說,同一產地的不同類型的中藥材,或者不同產地的相同種類的中藥藥材,其所含有的微生物也不相同。現(xiàn)階段,可通過全面的菌種分離以及鑒定培養(yǎng),確定中藥材中微生物情況,進而為中藥材滅菌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可通過分析微生物種類及其在炮制過程中的變化,并綜合中藥飲片的藥效以及成分進行深入分析,積極尋找中藥飲片與微生物之間的質量關系。中藥炮制屬于祖國醫(yī)學的一大特色與優(yōu)勢,中藥炮制是嚴格按照祖國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結合臨床應用需求、調劑、藥材性質所采取的特殊制藥技術。凡是經過凈制、切制、炮灸等一系列過程處理后的藥材均稱為中藥飲片,中藥飲片也是生產中成藥、中醫(yī)調劑的重要原料。目前來說,我國不同地區(qū)的飲片炮制方法均不相同,且缺乏統(tǒng)一、完善的飲片質量標準和炮制工藝。不同方法的特點、作用均不相同,故而也會直接影響到中藥飲片的滅菌效果。與此同時,還需要分析中藥飲片儲存期間微生物情況的變化,并充分結合飲片質量開展相關性探究,進而揭示飲片儲存對微生物的影響。
3.2 合理的飲片微生物限度
合理控制中藥材的微生物限度,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可從如下方面入手:①加強中藥材生產貯存管理,積極選擇合理的滅菌技術合理控制微生物含量,并選擇與藥品性質相吻合的容器與包裝材料,優(yōu)化儲存條件。②結合中藥材臨床使用方法以及藥材特性,合理確定微生物限度。例如,甜味藥材、易于滋生微生物的粉末藥材,微生物限度應該更低;對于三七粉等直接口服的中藥,其微生物限度也應更低,而且還應明確規(guī)定口服易引入的致病菌;對于全蝎、菊花、蒲黃等簡單處理即可用藥的藥材,也需要明確其微生物限度。
3.3 滅菌技術集成與代表性藥味研究
不同的滅菌技術各有優(yōu)缺點,其所適用的范圍也不盡相同。通常來說,大部分中藥材允許濕氣穿透、耐高溫,比較適合滅菌效果好、方法簡便的濕熱滅菌法;不允許濕氣穿透、耐高溫的藥材,比較適用干熱滅菌法,且這種滅菌方法對藥效破壞力較小。若藥材、藥粉的含水量比較高或新鮮的藥材,則在滅菌過程中必須考慮含水量對藥材藥性的影響,這種類型的藥材滅菌比較適合超高壓滅菌、微波滅菌等方式,這些滅菌方式滅菌高效且對藥材的影響作用較小。若藥材中富含淀粉、不耐熱、揮發(fā)性強的成分,則在滅菌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有效成分的破壞及揮發(fā)問題,這種類型的藥材比較適用環(huán)氧乙烷滅菌法,這種滅菌方法滅菌徹底、穿透力強且溫度變化小。
從整體上來說,中藥飲片滅菌技術存在的問題較多,筆者建議,選擇一味代表性藥物,例如,菊花、麥冬、枸杞等,僅進行凈制,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各種滅菌技術。因藥制宜,分析滅菌技術對藥材藥效以及飲片成分的影響,并深入探究如何在保證中藥飲片質量的基礎上,達到滅菌限度。與此同時,還需考慮滅菌技術的輻射殘留以及試劑殘留問題,積極尋找新型的滅絕方式,在不破壞藥效、徹底滅菌的基礎上,提高滅菌操作的便捷性,降低滅菌成本以及毒害殘留問題。筆者還建議集成應用多種滅菌技術,形成示范性研究與示范生產線,促進中藥滅菌規(guī)范、標準化開展。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以中藥飲片微生物研究以及滅菌現(xiàn)狀為切入點,從中藥材中微生物、飲片微生物限度、代表性藥味研究等角度,詳細論述了中藥飲片滅菌的思考,多方面入手,旨在全面提升中藥飲片滅菌質量與效果。
參考文獻
[1]曾云嬋,林青,李勝前,等.72 例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報告調查分析[J].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36(3):69-71.
[2]張家卓.中藥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原因分析及控制對策[J].中國臨床研究,2014,6(8):53-55.
[3]曾繁勇,張當義,劉素華.中藥注射劑 97 例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2,14(9):1613-1614.
[4]王麗萍,楊金華,陳天朝.乙醇蒸氣滅菌中藥飲片的方法探討[J].中國藥房,2012,28(35):3308-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