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麗麗
茉莉花茶又稱茉莉香片,是將含苞欲放的茉莉鮮花加入綠茶中窨(音同熏)制而成的,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中國人對茶的啟蒙,大部分從茉莉花茶開始。哪怕是不怎么喝茶的家庭,也會備一包茉莉花茶,逢年過節(jié),招待親友時,沖上一壺。
茉莉花的種植,似乎沒有特定的地域性。南至廣西,北至黑龍江,都有它的身影。但要追根溯源,茉莉花的發(fā)源地為福建福州。西漢陸賈在《南越行記》中記載:“南越之境,五谷無味,百花不香。此二花特芳香者(指耶悉茗花、茉莉花),緣自胡國移至。不隨水土而變,與夫橘北為枳異矣?!庇纱丝梢姡岳蚧ㄗ畛跤珊鷩ń竦刂泻;蛑衼喌貐^(qū))傳入南越(今廣東、福建一帶)。這是關于茉莉花最早的文字記錄。
茉莉花入茶出現在宋朝。陸羽在《茶經》中寫道:“以湯沃焉,謂之庵茶,或用蔥、姜、棗、橘皮、茱英、薄荷之屬,煮之百沸”。當時,人們往茶中加調料,以改善茶的苦澀味道,茉莉花茶的雛形出現。
明朝時,茉莉花茶的窨制有了更細致的操作方式。顧元慶的《茶譜》記載:“諸花開放,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氣全者,量其茶葉多少,摘花為茶……用磁罐一層茶一層花相間至滿,紙箸扎固,入鍋重湯煮之,取出待冷用紙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边@種方式,已經接近今天的茉莉花茶生產技藝。
清朝以前,茉莉花茶是文人雅士別出心裁的嘗試,沒有形成大的生產規(guī)模。直到咸豐年間,福州的茶商開始成規(guī)模地制作茉莉花茶,銷售到北京,大受歡迎。
這里還有一段小故事。
100多年前,幾輛運送名貴綠茶的馬車從江南出發(fā),因為在路上耽誤了時間,抵達京城時,有一部分茶葉發(fā)霉變質了。茶商不舍得扔掉這么好的茶葉,于是絞盡腦汁,想出了用茉莉花掩蓋霉味的方法。沒想到,茶性易染,茶葉吸附了茉莉花的香氣后,霉味全無。
此前,老北京人是不喜歡喝茶的。因為北京甜井少,水又苦又澀;加上古時交通不便,江南的綠茶運到北京,大部分都要走上個把月,遇到陰雨天,很容易變質。用堿味大的苦水沖泡并不新鮮的茶葉,茶湯必定很難推廣。在這樣的市場中,茶商看到無意間被茉莉花熏制的綠茶,靈機一動,大力推廣?;ㄖ械姆枷阄镔|,將茶葉中不溶于水的蛋白質降解成氨基酸,不僅降低了水的苦澀感,還讓茶味更加醇厚。而且,在風沙大、空氣干燥的春天,能夠聞到花香,對剛剛經過漫長冬天的北京人來說,無疑是一種享受。
一時間,茉莉花茶風靡京城。
漸漸的,不少北京人早晨洗漱之后,都要沏一壺茉莉花茶,喝得背脊發(fā)汗,周身通泰,才邁著悠閑的步子出去吃早點。
由此,茉莉花茶成了皇城根下第一茶。有錢的人喝白毫、龍珠,沒錢的就喝高末兒。大街小巷處處有茉莉花茶的身影,無處不飄散著茉莉花茶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