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傳捷
1982年汪曾祺在《雨花》發(fā)表了一組小說,其中一篇為《釣魚的醫(yī)生》。小說中所說的醫(yī)生果有其人,此公姓汪,字菊生,號淡如,實為汪曾祺的生父,職業(yè)是一個祖?zhèn)鞯闹嗅t(yī)眼科醫(yī)生。而汪曾祺寫出這篇小說與我給他講的故事有關(guān)。
汪家是高郵本地的望族,除在縣城有百余間房,還在城內(nèi)開有一家布店、一家米店和兩爿藥店,藥店分別叫萬全堂和保全堂,一在城中,一在城北。城北的藥店是城里的老字號,柜臺的臺面不下有三寸厚,已被磨得光可鑒人。臺面靠左的內(nèi)角處是放置搗筒的所在,已見圓溜溜的一個洞——是搗筒搗藥所致。店堂三面全是帶有抽屜的藥架,藥架頂端一字?jǐn)[放著許多青花小瓷壇,上貼蠟箋,有九一丹、大金黃散、七厘散、冰片等等,還有大大小小的乳缽、藥碾子、藥臼……汪淡如一年中難得到這爿藥店來,全交由管事的了,也從不清查賬目。只有每年開春,他才去一趟藥店,按自己開出的藥單,逐一稱取配制眼藥所需的藥材。
汪淡如配制眼藥極為講究,他在汪家花園內(nèi)獨辟了一處專門配制眼藥用的房子,每次配藥雖不沐浴戒齋,但任何一道制劑過程都必親手完成。眼科用藥大多是散劑,俗說藥面子,其中有許多貴重藥:犀牛黃、珍珠、熊膽、麝香、冰片……一般人家的藥店,是不舍得把這些貴重藥材用足的。所謂“丸散膏丹,神仙難識”,任你是再有經(jīng)驗的藥工也分辨不出真?zhèn)蝸?。但汪淡如卻是認(rèn)真得很,不光藥味齊全,劑量準(zhǔn)確,還講究非道地藥材不用。有一年,他配制祖?zhèn)鳌鞍藢?眼藥,去藥店未找到上好的珍珠,于是跟母親協(xié)商,把母親帽子上的珍珠取下來用以配藥。
有一年夏天,城西有個姓從的窮人家孩子得了眼疾,雙眼腫得跟桃子似的.眼珠通紅,已難見物。家里大人用澡盆抬了來。汪淡如看了看孩子的雙眼,搭了孩子左右手雙脈,說:“不用急,我能看好?!北闳〕鏊灾频摹鞍藢殹毖鬯?,用銅鼓把研得極細(xì)的眼藥吹進(jìn)眼里,囑咐孩子的父親回家捉兩只大的活田螺,扣在孩子的雙目上,說田螺是涼性的,能拔孩子眼睛里的“火毒”,又送了一支鵝毛管裝成的“八寶”眼藥,讓孩子的父親帶回去。當(dāng)天,這孩子就能見光了:孩子告訴父親,田螺扣在眼睛上,真涼快,真舒服,并驚詫道:“咦!天怎么是綠瑩瑩的呀?!"田螺死了孩子的眼睛好了。
汪淡如治病都是免費的。病家也會表點心意送來一些禮物,如雞蛋、水果等。.鄉(xiāng)下人看病,遇有困難,什么也拿不出,就讓兒女趴下來磕一個頭。有人問汪淡如:“你千嘛這么傻,哪有看病不收錢的?”汪淡如回道:“我若不給治,人家會受苦一輩子的。”
本地人都敬稱汪淡如謂“汪善人”。善人,不僅指他免費為人醫(yī)疾,還指他每年冬天大雪紛飛的時候,拿出錢來,買二百擔(dān)大米,接濟附近的貧民,如草巷口、大淖河邊船民、挑夫等。汪淡如一生工書畫、篆刻,箏簫管笛無所不能,尤其胡琴拉得很好。善廚藝,常常親自下廚做兩三樣佐酒的菜肴。汪淡如的醫(yī)室里掛了一副鄭板橋?qū)懙膶ψ樱?/p>
一庭春雨瓢兒菜
滿架秋風(fēng)扁豆花
他很喜歡這副對子。這點淡泊的風(fēng)雅,和一個不求聞達(dá)的醫(yī)生是非常配稱的。
我講給汪曾祺聽的故事,是當(dāng)年患眼疾的從姓孩子親口告訴我的。從師傅在高郵傅公橋下開了家理發(fā)店,店很小,店中只有他一個人。傅公橋離我家很近,我時常到他店里理發(fā)。從師傅身體硬朗,天天早晨打太極拳,雖年近七旬,然耳聰目明,記性特好。1986年秋汪曾祺回到高郵,我向他說起汪淡如過去為從師傅治療眼疾的故事,他聽得很仔細(xì),說有時間,定也去找從師傅理一次發(fā)。我受從師傅之托,請汪曾祺為其理發(fā)店提寫“傅公橋理發(fā)店”的店名,他沉思了一下,說這條路過去叫科甲巷,就給他寫個“科甲巷口理發(fā)店”吧。從此,傅公橋下便有了一家“科甲巷口理發(fā)店”。
從師傅說,至今,高郵仍有不少人能記得他——汪先生,汪醫(yī)生。
(金衛(wèi)東摘自《揚子晚報》2017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