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
讀有關魯迅的書,經(jīng)常見到李小峰這個名字。而李小峰又是和北新書局聯(lián)系在一起的。北新書局的來歷,大概和北京大學以及新潮社有關,說是北京大學與新潮社各取第一個字,便成了北新。北新最早是在北京成立的,時間約在1924年,創(chuàng)辦者是李志云、李小峰兄弟,地點在翠花胡同的李宅,后來的實際經(jīng)營者主持人是李小峰,因為李志云與人另做生意去了。書店創(chuàng)辦時是集資的,集資者除了李氏兄弟外,還有孫伏園等。那時的志向是出版新文藝書籍。李小峰在新文化興起之初就參與了相關的活動。
李小峰(1897~1971),字榮弟,筆名林蘭。江蘇江陰青陽南街人。6歲喪父,12歲喪母,由長兄李志云撫養(yǎng)。小學畢業(yè)后考入免收學膳費的無錫第三師范,家中僅負擔零用。1918年畢業(yè)后人北京大學哲學系,長兄省出錢來負擔其學膳費,自己也搞些翻譯及記錄名人講演,得些稿費以補貼零用。五四運動發(fā)生后,北大一部分學生組織“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他擔任校對。1922年幾個新潮社重要社員都出國留學或擔任各地教職,社內(nèi)事務即由孫伏園負責編輯,他和宗甄甫負責出版發(fā)行工作。孫伏園去編輯《晨報副鐫》后,新潮社的編印工作由他負責。此期間,因魯迅先生的倡議出版了“新潮社文藝叢書”,魯迅的《桃色的云》及《吶喊》等都收入這個叢書。1924年,又與魯迅等16人合辦《語絲》周刊,他負責出版發(fā)行。兩年不到,出了12種新書。
1925年,在魯迅支持下,與大哥李志云、夫人蔡漱文及孫伏園集資在北京創(chuàng)立北新書局,李志云為經(jīng)理,他負責組稿、編稿、出版。北新書局首先選中魯迅翻譯的《苦悶的象征》出版。1926年,魯迅去廈門任教,李志云去上?;I設分局。1927年4月,奉系軍閥張作霖人關,實行恐怖政策,李小峰離京到滬,10月《語絲》被禁,書局被封。上海分局改這總局,李志云任經(jīng)理,李小峰二哥李仲丹擔任總務及營業(yè),他主要負責編輯出版。這年冬天,魯迅由粵來滬,主編的《語絲》,創(chuàng)刊由魯迅和郁達夫合編的《奔流》,復為《北新》半月刊長期撰稿,具體編務由李小峰擔任。出版魯迅、冰心、郁達夫、蔣光慈第一流的作者、名人的作品。按魯迅的要求,率先采用多留天地、新式標點的版式,率先廢除碼洋(虛價)改標實價,出書力求精美,廉價,對作者要優(yōu)厚,是為北新書局的黃金時代。
1928年李仲丹去世,他的職務由李小峰兼管,終日埋在事務堆中,與魯迅的往來較疏,曾因刊物上登一紗廠的廣告,同行謠傳北新把資金去辦紗廠,拖欠作者的版稅,引起魯迅的不滿,請律師寫了信向北新清算版稅。后經(jīng)郁達夫的和解,取得協(xié)議,所欠版稅分期撥還。1931年書局被國民黨政府封閉,沒收了全部進步書籍。
1932年因“小豬八戒事件”,又被下令查封。后改牌照為“春光”復業(yè)。出版些教科書和兒童讀物,并收縮業(yè)務。
1937年李志云辭去經(jīng)理,擔任偽職,由李小峰繼任經(jīng)理。因去后方未成,收縮門市部以減輕開支,借黎明門市部賣些存書,以維持開支。為了想撈些抗戰(zhàn)勝利后復業(yè)的資本,于1942年離滬,想取道洛陽去成都,后因路被中斷,不得已停留在安徽立煌勉強維持營業(yè),抗戰(zhàn)勝利后遷回上海。此時書局既無門市部也沒有編輯室,僅在住宅中擠出一間房間作為辦公之所。新中國成立后,聯(lián)絡私營書店組織上海通聯(lián)書店,任常務董事。后任童聯(lián)書店行政管理委員會主任。
1954年,與廣益、大中國、人世間合并成立四聯(lián)出版社,任副社長兼代總編輯(顧頡剛?cè)慰偩庉嫞?955年公私合營后,任上海文化出版社編輯部第一副主任,1956年,加人農(nóng)工民主黨。當選為上海市政協(xié)委員。1958年5月被錯定為右派分子。1962年調(diào)到上海出版文獻資料編輯所。撰寫《新潮社的始末》、《魯迅先生與北新書局》等10萬字回憶錄。1963年退休。1971年9月3日在上海含冤逝世。
著有《徐文長的故事》等民間故事30多種,譯有《瘋狂心理》、安徒生的《旅伴》(童話)等、愛華耳特的《兩條腿》(童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