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位學者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大致相同的條件下喂養(yǎng)同一窩生的兩只羊。不同的是,其中的一只羊旁邊拴了一只狼;而另一只羊的旁邊沒有狼,雖然這只狼碰不到羊,但羊隨時可以看見狼。不久,身旁拴著狼的那只羊由于恐懼而不愿進食,日漸消瘦最后死亡,另一只羊則長得非常健壯。
這一實驗的對象雖然不是人,但道理是相同的。在長期的消極情緒影響下,人或動物的生長都會受到影響。
健康情緒在不同年齡有哪些表現(xiàn)
3~4歲。情緒比較穩(wěn)定,很少因為一點小事哭鬧不止,不高興時能聽從成人的哄勸,較快平靜下來。
4~5歲。能夠經(jīng)常保持愉快的情緒,在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時能接受他人的解釋,不亂發(fā)脾氣。以上兩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情緒的調(diào)節(jié)還比較依賴外部。
5~6歲。情緒的內(nèi)部調(diào)節(jié)能力有所發(fā)展,不僅能經(jīng)常保持愉快的情緒,還能知道是什么引起了自己某種消極的情緒,會努力化解消極情緒;能隨著活動的需要,較快地轉(zhuǎn)換情緒和注意。
如何培養(yǎng)健康的情緒
理解和認同
能對孩子的情緒給予理解和認同的家長,更容易為孩子營造出溫暖、輕松的心理環(huán)境,有助于孩子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安全感和信賴感是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根基。
小寶在床頭看到一塊巧克力,他很高興,正想吃的時候,媽媽說,睡覺之前不能吃巧克力。小寶很生氣,生氣得不想睡覺。
“巧克力甜甜的,真的很好吃,媽媽不讓你吃,所以你很生氣,對嗎?”家長首先理解和接納孩子吃不到巧克力所產(chǎn)生的情緒。
“可是現(xiàn)在要睡覺了,我們可以把巧克力放在你的柜子里,媽媽跟你拉個鉤,明天起床就吃掉它。”告訴孩子,只是暫時不吃巧克力,它就在旁邊的柜子里。
當孩子的情緒得到理解后,他才可能平靜下來,接受新的建議,改變原有的想法,發(fā)自內(nèi)心地去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而不是在家長的壓制下被動地作出行為的改變。
對爸爸媽媽說:家長要對孩子的情緒給予理解和認同,無論是積極的情緒,還是消極的情緒,這對各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是有效的,能讓孩子從激烈的情緒體驗中較快地平靜下來。有的家長可能會疑惑,全盤地理解和認同孩子的情緒會不會寵壞孩子?情緒的理解和認同,指的是去接納孩子的情緒,設身處地地理解體會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判斷孩子的情緒是對還是錯。要將情緒和行為分開來看,在接納孩子的情緒之后,再去引導孩子認識他的行為是否合理,合理的行為應該是怎樣的。家長不刻意去阻止或否定孩子的情緒,但要給孩子立下行為規(guī)矩,這是孩子要遵守的。
轉(zhuǎn)換不愉快的情境
對于年齡小、情緒波動大的孩子,父母除了對他表示理解接納外,還可以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引導他做些愉快的事,從不愉快的情境中轉(zhuǎn)換出來。
周末,爸爸媽媽帶著小寶去游樂園玩,該結束了,小寶卻哭鬧著不肯離開。
“小寶,我們得趕緊回家啦,家里的小兔子還在等著你呢,它都餓壞了。小兔子平時最愛吃你喂的胡蘿卜了。”——家長告訴孩子還有其他好玩、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當孩子哭鬧時,家長可以根據(jù)孩子的興趣愛好,用新的事情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聽到自己感興趣的、對他來說很重要的事情時,就會開始想即將要做的事情,不愉快的情緒也隨之消失。
對爸爸媽媽說:當注意力被其他感興趣的事物吸引后,孩子就無暇顧及正在做的事情了,因為大腦的資源是有限的,消極的情緒將會很快消失。
學會“說”情緒
“說”情緒就是將情緒表達出來,可以用語言或者文字、繪畫等方式表達出來。在表達情緒的時候,孩子的理性腦——大腦皮層已經(jīng)開始工作了,不只是情緒腦——大腦的邊緣系統(tǒng)在工作,這樣一來,他們做出沖動行為的可能性就降低了。情緒既可以說給他人,向他人傾訴;也可以說給自己,和自己對話。
爸爸媽媽吵架了,小寶嚇得哭了起來,聽到哭聲,爸爸媽媽停止了吵架。
“小寶,你怎么了,為什么哭了?”媽媽問孩子哭的原因,關注孩子的情緒。
“媽媽,我好害怕……”孩子在媽媽的詢問中說出了自己的情緒感受。
“爸爸媽媽剛才意見不統(tǒng)一,所以吵起來了,以后我們多注意?!卑职謰寢屢庾R到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帶來了負面影響,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言行。
當孩子把情緒表達出來的時候,不僅使消極情緒得到發(fā)泄,還會得到別人的關注、安慰和幫助。
對爸爸媽媽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說的方式來宣泄不良情緒?!拔疑鷼獾枚伎煲?!”“我都火冒三丈了!”
父母還可以這樣和孩子聊天:“你現(xiàn)在感覺怎么樣?”“什么事情讓你這么生氣?”經(jīng)常這么做可以讓孩子學會察覺自己的情緒,并把情緒說出來。
通過運動和深呼吸來發(fā)泄情緒
運動和深呼吸會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有助于平復情緒。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做深呼吸練習。
“看,媽媽的肚子就像一個大氣球,現(xiàn)在要給氣球充氣了!”媽媽給孩子示范如何吸氣讓肚子鼓起來。
“現(xiàn)在氣球要放氣了!”繼續(xù)示范如何呼氣。
“我們再重復3次給氣球充氣放氣。”重復幾次,就可能掌握深呼吸的方法。
當孩子產(chǎn)生負面情緒的時候,媽媽就可以提醒孩子做幾次深呼吸。
對爸爸媽媽說:檢查深呼吸做得是否到位,可以把手放在腹部,吸氣后感覺腹部鼓起,再慢慢呼氣,感覺到腹部越來越癟。
通過改變不合理的認知來調(diào)節(jié)情緒
心理學家埃利斯認為情緒是在認知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不合理的認知是許多消極情緒的源泉。孩子的不合理認知有哪些呢?主要表現(xiàn)為以自我為中心的、絕對化的要求。例如“給我買那輛小汽車!不然我就不回家!”“浩浩推倒了我的城堡,他一定要賠我的城堡,我再也不跟他玩了!”當不合理的認知得到改變,情緒也會發(fā)生變化。
不合理的認知改變起來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具體怎么引導孩子呢?
“你剛剛搭好的城堡被浩浩推倒了,你很難過,很生氣?!薄懊嫖覀円呀?jīng)提到接納孩子的情緒是家長第一步要做的。
孩子可能還會邊哭邊喊:“我白搭了,都是浩浩干的,他把我的城堡推倒了!我要他賠我城堡,一模一樣的城堡!”——給孩子發(fā)泄情緒的時間。
“也許浩浩不是故意的,他只是想跟你一起玩。” 孩子在表達的過程中發(fā)泄出心中的不滿,這時家長再引導孩子作新的思考,從新的角度去看問題。
“他就是故意的!”孩子可能還在生氣,家長可以問孩子開放性的問題:“那接下來讓我們想想該怎么做呢?”也可以給孩子提供不同的思路來走出困難,如“那你是愿意自己重新搭一座新的城堡,還是邀請浩浩一起來搭呀?”
當孩子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去思考問題時,也就有可能自己想出辦法解決困境。當困難得到了解決,消極的情緒也就消失了。
對爸爸媽媽說:父母可以通過講故事、創(chuàng)編故事、角色扮演、提問等方式讓孩子學習合理的思維方式,也可以通過讓他們看到事情的后果來糾正他們的不合理思維。
以上這五種方法并不孤立,而是相輔相成的。作為父母,我們要及時洞察孩子的情緒變化,讓孩子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情緒,當發(fā)現(xiàn)孩子情緒低落或反常時,要接納、認同他們的情緒,引導他們找到一種合適的發(fā)泄方式,引導他們學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父母也可以嘗試運用以上方法來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相信經(jīng)過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大家一定會擁有健康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