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未
游黃山—精神之旅
■ 李 未
清明假期,筆者與友人同游黃山,開啟精神之旅。
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的渲染和幾十年來全民健身方式的改變,使正值清明小長假旅游旺季的黃山,匯集了來自四面八方,世界各地的“徐霞客”,使得整個黃山風(fēng)景區(qū),步道上人山人海、景點里游客如云;加上游客身著五顏六色的服飾,形成了一道游客與自然景觀相融合的“流動風(fēng)景線”。一行人從云谷寺上山,玉屏峰下山,歷時五個多小時,隨“坡”逐流,匍“扶”前進(jìn),看山看松又看景,人累心不累,腿軟嘴不軟,邊走邊拍,邊看邊議。拍得最多的是景,議得最熱的是松,觸景生情,由物思義,從對黃山松的生長、品質(zhì)和寓意,聯(lián)想到自己人生的成長、品行和足跡,別有一番滋味,另有一番感慨,這便是我感受到的游黃山—精神之旅的內(nèi)涵。
在筆者看來,黃山的代表景觀有“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而其中,奇松最有特性,最賦精神—黃山的松在山頂絕壁中生長,特別挺拔俊秀;黃山的松在山崖狹縫中生存,始終巍然屹立;黃山的松在山谷沃土中生活,照樣干直枝肥。正如馮驥才先生說的,石是黃山的體魄,云是黃山的情感,而松—則是黃山的靈魂!
“不上始信峰,不見黃山松”,我們好不容易才站在了始信峰頂,遠(yuǎn)眺近望黃山的奇松,思前想后,似略有所悟:兩次登黃山所悟不同,心境、事境和環(huán)境都已今非昔比了,人已過“知天命”之年,事已到該知足常樂之境,身體已入祈求健康的階段……但是,人生的步履不能停頓,猶如登山的路,必須繼續(xù)前進(jìn)。
兩次登黃山相隔了十三年,而筆者的人生也經(jīng)歷了既陽光燦爛又暴風(fēng)驟雨的歲月……方方面面坎坷不斷、風(fēng)險不止、步履蹣跚,但仍然砥礪前行,一步一步走過來,一個一個挺過去,仿佛黃山的松,憑著在狹縫中生存的智慧,在絕壁上攀援的勇氣,在沃土里生長的頑強(qiáng),堅忍不拔、百折不撓、一往無前,這其中的確不乏來自黃山松的精神力量!
“不到光明頂,不見黃山景”!光明頂是黃山三大主峰之一,海拔 1860 米,因山頂平坦開闊,日光照射長久而得名,清代作家劉大魁有“登光明之頂,則放乎四海而莫不來王也”的感嘆。迤邐而上,登上光明頂已是正午時分,登頂縱覽,真是奇峰匯聚、峭壁千仞、青松爭奇、怪石斗艷,無限風(fēng)光一覽無遺!
此時,自然而然又想起了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登臨黃山的贊嘆 :“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進(jìn)而也大膽引申為“黃山旅游須看景,黃山歸來更學(xué)松”!故謂游黃山—精神之旅也!
(作者系荊州建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