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也?李彥
摘要:杜甫的一生是愛國的一生,其詩詞中大多充斥著愛國情懷,受其祖父影響而一生致力于詩歌創(chuàng)新,自己認為“詩是吾家事”,雖然晚年生活窮困不堪但依然矢志不渝的愛著自己的祖國,他的詩歌中大多寄托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與愛惜。
關(guān)鍵詞:杜甫;愛國憂民;杜詩
一、杜甫的愛國憂民情結(jié)的形成
(一)環(huán)境因素
1.受家庭影響。杜甫是晉代名將杜預(yù)的后代,祖祖代代在朝為官,以儒家思想為主,希望利用儒家思想幫助君王實現(xiàn)統(tǒng)治人民的目的。在這種家庭當中,他的思想自小受到了極大影響,希望自己能夠做官為君王效力。他的《進雕賦表》中有著明顯表現(xiàn),但中國封建社會實現(xiàn)一人專制,因此那個時代的愛國就是對君王的無限效忠,杜甫自小受家庭影響,自然形成了愛國思想,希望自己長大后能夠做官。
杜甫在年輕時一心想著做官,將人生發(fā)展確定在輔佐君王方面,并沒有深入了解百姓生活,因此形成其憂民情結(jié)的主要原因在其他方面。
2.時代與經(jīng)歷的影響。唐代讀書人大多在年輕時游歷祖國大好河川,不但可以增加自己的見識而且也可以積累知識,對外宣傳自己,有利于自己今后的生活。杜甫在二十歲到二十九歲的期間也曾外出遠游,使他增長了不少見識,對其以后的詩歌發(fā)展積累了豐富素材。
后來他來到了人民群眾中間,其詩歌創(chuàng)作也自歷史事實轉(zhuǎn)變?yōu)閷θ嗣竦耐榕c愛憐,進一步得到了發(fā)展。而在他流亡與游歷當中,感受到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因此其胸懷更加寬廣,詩歌中的氣勢也增加了許多。
(二)內(nèi)部因素
杜甫在詩歌方面有著巨大貢獻,被后人稱之為“詩圣”自然有著一定的道理,他從小就學習文章的寫作,七歲時就可以寫詩,年輕時外出遠游,為他的詩歌創(chuàng)新積累了大量材料,有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絕句。自此可以看出詩人胸懷的寬廣,有著這樣的胸懷自然會聯(lián)想到人民生活的困苦,隨著與勞動人民接觸的日益增多,他的眼光更加開闊,將國家、人民、自然有機融合在一起。
1.熱愛自然。杜甫的詩不但描寫一定的史實,而且也包括一些描寫自然的詩。如“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其中生動描寫了泰山的美麗景色。他還熱愛著自然界中的動物,如鷹“何當擊凡鳥”,燕“旅食驚雙燕,銜泥入北堂”,鴨“花鴨無泥滓,階前每緩行”,利用自己對動物的細致觀察寫出了生動的動物形象,如果心中沒有愛,是不能做到這一點的。
2.熱愛人民。早期的杜甫希望通過當官為君王效力,由于當時生活較為富裕,因此也體會不到勞動人民生活的困苦。經(jīng)歷“安史之亂”以后,他在自己的流亡中感受到了生活的艱難,深入接觸了廣大的勞動人民,了解了勞動人民生活的不易,產(chǎn)生了同情愛惜的想法,此時的詩大多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生活的困苦,其中充滿了同情。
戰(zhàn)爭是為了擴大疆土,但最終傷害最大的還是老百姓。杜甫筆下有著大量的人物,有老人、有兒童。他們當中有的為國家出力,死于戰(zhàn)場;有的被征為民夫,離開家庭;有的在離別時傷感哭泣,為自己面臨的不公平感到氣憤。其中都是詩人真實心理感受的寫照,都是對當時真實生活的反映,飽含豐富的感情。
3.熱愛朋友。他對自己的親人與朋友有著無限的愛。年輕時的李白、高適,后來的岑參、鄭虔、嚴武,還在自己人生的最后遇到了蘇渙,他都對友人一片真情。利用詩歌表達了朋友間的真摯感情,分離后又寫出大量的傷感之詩。而以描寫與李白友誼的詩歌最多。
二、杜甫描寫了愛國憂民的大量詩篇
(一)以愛國情結(jié)為主的詩歌
沒有戰(zhàn)爭的時候,他認為應(yīng)該盡力輔佐君王,幫助其統(tǒng)治天下。發(fā)生戰(zhàn)爭后,應(yīng)該幫助君王消滅叛亂軍隊。在發(fā)生“安史之亂”前,唐朝處于興盛時期,此時杜甫以當官為主要人生目標,有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真實寫照。雖然杜甫是一名文人,但在“安史之亂”以后,他也不甘寂寞,經(jīng)過自己的艱難奔走希望為皇上效力。但此時已經(jīng)滿身疾病,但還寫出了“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這樣效忠皇上的詩句。
在自己人生的最后時期,詩人雖然已經(jīng)不能起床但還關(guān)心著國家大事。在他的文章中也大多包含了自己將希望寄托給家人的思想,如《莫相疑行》,描寫了對當前朝廷腐敗的憂慮,也有著對皇上的希望,“寄謝悠悠世上兒,不爭好惡莫相疑!”,在他送別嚴武時寫道“公若登臺輔,臨危莫愛身”,提出嚴武應(yīng)該做官為朝廷效力。
(二)以憂民情結(jié)為主的詩歌
在他的《兵車行》當中,寫出了征夫與家人離別時的凄慘場景,使人讀來感覺到哭聲就是身旁?;噬弦晃堕_展戰(zhàn)爭,但受傷的還是老百姓,他們離開自己的妻兒,家中生活困苦,但朝廷卻在“急索租”,詩人在此寫出了“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在戰(zhàn)爭中大量生靈死亡,又寫出了“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讓人讀來感到心腸寸斷,痛不欲生,也在其中看到了皇上的無情,其中充滿了對人民的愛惜與同情。
“小別勝新婚”,但剛剛結(jié)婚的夫妻就要分別,丈夫就要奔赴戰(zhàn)場,使人難免會感到憂傷與不安。但妻子還是“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為了讓丈夫放心,強忍心中悲痛“羅襦不復(fù)施,對君洗紅妝”,說道“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在此可以看出,雖然妻子對丈夫充滿了愛憐之情但也感到無可奈何,老人看著新婚夫妻的離別,心中也充滿了悲傷與無奈,“投杖出門去” “幸有牙齒存”;老太太悲傷過度,已經(jīng)哭死在道路旁,雖然天寒地凍,但身上依然穿著單薄的衣服。雖然知識一旦離開將永無相見之日,但還是勸老伴多吃一點,讀來讓人淚如雨下。在《無家別》中,“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凄”,鄉(xiāng)親們都已經(jīng)離開了家鄉(xiāng),都不知道相互間的生死,他所能看到的只有一只豎著毛的狐貍,但在這種情況下,縣吏依然要求他當兵,他只能告別家中年邁的老娘,但老娘今后將如何生活,他都不得而知。
三、結(jié)論
總之,在杜甫的詩歌中表現(xiàn)了詩人熱愛祖國與關(guān)懷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聞一多先生這樣評價“我們四千年文化中,最莊嚴、最瑰麗、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參考文獻:
[1]何海華.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詩三首》看“詩圣”的愛國憂民情懷[J].讀書文摘,2015(14).
[2]昊慧敏.淺談“詩圣”杜甫的愛國憂民情懷[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3(12):129-1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