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杜審言和杜甫詩歌用韻看中唐語音變化

2017-06-28 12:46:52孟慧娟
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7年2期
關鍵詞:韻部古體詩廣韻

孟慧娟

(遼寧大學 文學院,沈陽 110136)

[語言文字研究]

從杜審言和杜甫詩歌用韻看中唐語音變化

孟慧娟

(遼寧大學 文學院,沈陽 110136)

杜審言與杜甫是唐代著名的兩位詩人,杜甫有“詩圣”的美譽,其詩被稱為“詩史”,其祖父杜審言更是在近體詩的定型方面功不可沒?,F(xiàn)以杜審言僅存的43首詩和杜甫西南漂泊時期所作195首古體詩為對象,通過對二人詩歌用韻的分析,窺見初唐到中唐語音變化。

杜審言;杜甫;詩韻;語音

杜審言是初唐一位重要的詩人。青年時代,與李嶠、崔融、蘇味道并稱為“文章四友”。其詩作多是應制詩,除此之外,大都是寫景、紀行、酬唱之作,這和詩人的生活經(jīng)歷有關。詩人在詩歌發(fā)展史上的貢獻和地位,最主要的就是促進了律詩的定型:明代胡應麟稱其《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為“初唐五言律第一”;除五言律詩之外,詩人還有五言排律、七言律詩、七言絕句體裁的詩作,胡應麟評“初唐無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體之妙,杜審言實為首倡。”其五言排律用韻多達四十韻,“初唐四十韻惟杜審言”(胡應麟)。詩人在律詩上的貢獻以及藝術上的成就對我國古典詩歌的發(fā)展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杜甫宣稱“吾祖師冠古”也是實至名歸的。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詩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工于煉字,留下很多千古絕唱。詩人為避戰(zhàn)亂,漂泊至西南成都等地,一路創(chuàng)作了很多詩歌,其中古體詩195首。

一、杜審言詩歌用韻分析

在詩韻研究方面,研究宋之問、沈佺期的較多,五律定型雖是由沈、宋二人最后完成的,但是杜審言在促進律詩的定型方面,地位也是不容置否的。

《全唐詩》收錄了杜審言詩43首,除《南海亂石山作》《送和西蕃使》兩首古體詩外,其余41首全部為近體詩,且基本包涵了近體詩的全部體制:五律28首、五排7首、七律3首、七絕3首。兩首五古也同樣律化,只是韻腳字沒有全諧。

本文以《全唐詩》為基,參考《杜審言詩注》,歸納杜審言詩歌用韻情況,并與《廣韻》相比較,得出杜審言詩歌用韻情況(如表1)。詩歌中的多音字情況以整首詩的平仄為準取其對應的平仄聲。

十六攝中共出現(xiàn)十攝,通攝東獨用3次,平聲入韻,一等字三等字通押;止攝至志實同用1次,之獨用1次,支之同用1次,微獨用4次,平仄分押,且都以三等字入韻;蟹攝灰咍同用4次,平聲一等字入韻;臻攝真獨用1次,真諄同用7次,文獨用2次,平聲三等字入韻;山攝阮獨用1次,寒獨用1次,寒桓同用1次,先獨用2次,先仙同用3次,平仄分押;果攝歌戈同用1次平聲一等字入韻;假攝麻獨用2次;宕攝陽唐同用2次,一等三等通押;梗攝庚清同用3次,三等字居多;流攝尤獨用1次,尤幽同用1次,尤侯幽同用1次,三等字居多。

通過將上述用韻情況和《廣韻》進行對照,可以看到杜審言詩歌用韻完全符合《廣韻》同用、獨用情況,所以詩人在詩歌律化方面的嚴格與精妙可見一斑。大抵因為詩人現(xiàn)存詩作之少,因此對詩人的研究大都在生平經(jīng)歷、詩歌內(nèi)容、藝術特色、律詩定型貢獻和詩人與杜甫的關系 (詩人對杜甫性格、作詩風格等方面的影響)等方面。押韻作為律詩的表現(xiàn)方面之一,也是詩歌律化的證據(jù),所以研究杜審言詩歌的用韻也是不可少的。

二、杜甫西南漂泊期間古體詩用韻分析

詩人杜甫因避叛亂之世攜家入蜀,在嚴武的幫助下在西南成都等地生活了相對安定的一段時期,這段時間也是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高峰期,流傳到現(xiàn)在的1400多首詩中有1000多首是創(chuàng)作于這段時間,可見顛沛流離的生活遭遇對詩人的影響,此期間更留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登高》等名作,在詩風、意象等方面對后世文人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至明代時“杜韻”在詩人中還成為專有名詞?,F(xiàn)將杜甫的195首古體詩用韻情況列出,如表2所示。

表1 杜審言詩歌用韻情況表

通過表2,可以看出杜甫詩歌用韻已不再嚴格按《廣韻》的規(guī)定,體現(xiàn)在:用韻放寬,且同一攝中選用多個韻部,這些古體詩共使用了138個韻部,十六攝全部出現(xiàn),并且有跨攝混押的現(xiàn)象。

三、從杜審言和杜甫詩歌用韻比較看中唐語音變化

韻文是歸納韻部最好的材料,古音學家在研究上古韻部時就依據(jù)了《詩經(jīng)》《楚辭》等先秦韻文的用韻;自韻書——三國魏李登《聲類》出現(xiàn)以后,研究語音除依據(jù)韻書外同樣還要結合當時的韻文,古代學者在研究中古時期韻母系統(tǒng)就依據(jù)了詩人的用韻,并且四聲經(jīng)《切韻》的記載和整理受到重視后也被詩人在創(chuàng)作中嚴格區(qū)分,為從韻文中觀察語音現(xiàn)象提供了材料;從中古到近現(xiàn)代漢語語音的研究同樣除了周德清《中原音韻》外還有元曲的用韻,可見韻文在研究語音過程中的重要性,并且韻文能更真實地反映當時的實際語音情況。

通過以上兩個表格,可以看出:杜審言詩歌是嚴格按照《廣韻》同用、獨用規(guī)定找韻字的,而在杜甫的古體詩中出現(xiàn)了與杜審言詩韻,或者說是和《廣韻》不同的方面。杜甫古體詩用韻特點主要是韻部的放寬,“古體詩一方面由于摹古類推的作用,韻部特別放寬,另一方面由于韻部的放寬,格律比較自由,可以容納作家所操的話語和當時的實際語音?!盵1]杜甫詩韻正是當時語音的體現(xiàn),因此可以從中探測到一些中唐語音的變化。

(一)韻母方面

從杜甫詩韻來看,他突破了《廣韻》獨用、同用標準,一些韻部在他的詩里面出現(xiàn)合并現(xiàn)象。

1.陰聲韻:支脂之微合為一部,魚虞模合為一部,麻佳合為一部

1)支脂之微:四韻中多以開口三等字入韻。上古有支脂之微四部,分四等且有開合;到中古時期韻部分化變細,《廣韻》中支韻有來自上古支部三等、部分微部三等、少部分脂部開口三等、歌部三等字,脂韻除去上古脂部三等字外還有微部四等、之部開口三等唇音字,之韻來源于少部分脂部開口三等和之部開口三等舌齒喉音字,微韻來自部分微部三等;它們到《中原音韻》時又發(fā)生了合并,其中四韻的開口三等字合并為韻母[i]。

表2 杜甫195首古體詩用韻情況表

(續(xù)上表)

杜甫詩歌中四韻中多以開口三等字入韻。如(支脂之微)《病橘》:為梨宜皮枝吹姿輝時司支悲;《水檻》:飛垂持欹嗤支為悲;《去秋行》:時兒歸稀悲。說明當時語音中這四韻已有合并的趨勢。

2)魚虞模:《廣韻》魚韻來自上古魚部開口三等字,虞韻來自上古幽部合口三等字、侯部開口三等字、魚部合口三等字,模韻來自上古魚部一等字,這三韻在《中原音韻》中合為魚模部,包括[u]、[iu]兩個韻母。如(魚虞模)《草堂》:都虞臾圖粗隅居殊誅徒逾魚辜竽衢呼娛吁吳湖蕪疏裾蘆須墟儒夫枯馀。

3)麻佳:“《廣韻》佳韻‘涯、話、佳、娃、崖’等字從唐代開始轉(zhuǎn)入麻韻,直到《中原音韻》,這種語音變化的事實方在韻書里得到全面肯定。”[2]《中原音韻》中家麻韻包括的三個韻母[ia][a][ua]都有來自《廣韻》佳韻中的個別字。這個語音在唐代的變化在杜甫詩中便已經(jīng)有所體現(xiàn)。如(麻佳)《柴門》:崖柴呀家铘車查斜蛇麻沙奢花嗟佳涯遮華誇差霞。

2.陽聲韻:東冬鐘合為一部,真諄臻欣合為一部,庚耕清青合為一部

這三部分在 《中原音韻》時分別合為東鐘部(包括[u?][iu?]兩個韻母)、真文部(包括[?n][u?n] [i?n][iu?n]四個韻母)和庚青部(包括[??][u??][i??][iu??]四個韻母)。如:

(東冬鐘)《往在》:宮紅空風蒙功叢蟲翁崇桐雄躬公鐘龍重朧戎弓東中終通從農(nóng)同宗融籠窮容蓬。

(真諄臻欣)《別蔡十四著作》:人倫塵辛臣新伸秦濱春陳親勤民津身辰貧因垠;《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勤耕牛兼書觸目》:真嗔神欣勻新鄰陳春芹筋勤頻旻辛;《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琎》:人春頻臣親晨塵駪身麟輪新銀陳仁麟勤賓茵巾神鄰倫津紳辛。

(庚清青)《揚旗》:清聲庭旌星傾平輕青城寧荊;《同元使君春陵行》:嬰行成名生情楨經(jīng)橫星庭青兵明纓驚清廷城楹傾聽。

(庚耕清)《贈左仆射鄭國公嚴公武》:晶名清生驚爭橫卿鳴城旌情平征京明榮兵聲行成輕荊迎。

3.入聲韻:屋燭沃職德合為一部,陌麥昔錫合為一部,質(zhì)物沒月曷末薛合為一部,葉怗洽狎業(yè)合為一部,如:(屋燭沃職德)《客堂》:蜀麓毒足促北力束綠熟木極得獨竹屋祿職直稷色。

(陌麥昔錫)《鄭典設自施州歸》:適役迫僻石慼懌客昔藉敵戚隙戟歷闢惜策冪激壁赤益的厄;《催宗文樹雞柵》:迫喫翮宅幘隔柵跡擲席厄敵益析慼石釋陌。

“質(zhì)物沒月曷末薛”這七韻來自上古物質(zhì)月部。如,《戲呈元二十一曹長》:末活聒折渴魃掇歇暍斡闊列闥發(fā)月窟越骨忽拂物筆。

“葉怗洽狎業(yè)”這五韻主要來自上古的葉部,小部分來自上古緝部。如,《故司徒李公光弼》:甲愜脅業(yè)壓妾獵捷怯貼葉睫堞匣接疊篋楫涉峽。

杜甫詩大都是在其四十歲之后創(chuàng)作的,正是他困居長安和往西南漂泊時期,他吸收了當時最有勢力的方音——長安音加入到他的詩歌中?!澳胞溛翦a”在羅常培的《唐五代西北方音》中把它們歸入eg攝,“葉怗狎業(yè)”在歸入ab攝,“沒月曷末薛”歸入ar攝,“沒物質(zhì)”歸入ir攝,杜甫入聲韻的合并正是長安音的體現(xiàn)。

(二)聲調(diào)方面

所選杜甫古詩中有平、上、去、入四聲通押。平聲、上聲通押,如《雷》:(上)雨苦鼓僂補數(shù)古主取覩虎愈弩聚(平)污(上)圃;平聲、入聲通押,如《徐卿二子歌》:(平)隨兒(入)骨(平)頭侯休;上聲、去聲通押,如《病柏》:(去)蓋會拜壤大(上)改(去)外內(nèi)怪賴,《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去)按亂灌岸(上)旱(去)伴漢看粲散觀蔓,《送高司直尋封閬州》:(去)樹路趣霧故遇屢句素寓注騖步顧度慕數(shù)(上)柱(去)誤戍。

漢語發(fā)展到元代,入聲韻尾消失,全濁上聲字變?nèi)ヂ暎@一語音變化在周德清《中原音韻》中得到明確。語音的發(fā)展變化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其實大約在唐代就出現(xiàn)了入聲韻尾的弱化以及濁上變?nèi)サ亩四?,從杜甫四聲通押的例子中可以得到印證。所選杜甫古詩中有平入通押的例子,《徐卿二子歌》全詩除“骨”是入聲韻尾[-t]外,其余都是陰聲韻;上去通押的例子中《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中全詩“翰換旱”同用,韻腳字“旱”依照《廣韻》是“胡笴切”歸匣母,是全濁上聲字;《送高司直尋封閬州》全詩“遇暮麌”同用,韻腳字“柱”依照《廣韻》是“直主切”歸澄母,是全濁上聲字,這兩首詩都僅有一個全濁上聲字和其余的去聲字通押,說明在當時的語音交流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濁上變?nèi)サ默F(xiàn)象。

綜上可見,杜甫古體詩用韻很寬,他豐富的韻腳字是研究當時實際語音的很好的材料。總體上來看,唐代詩歌發(fā)展到杜甫時期時,詩人用韻已經(jīng)突破《廣韻》,韻部出現(xiàn)了合流開始簡化。語音是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廣韻》反映的是《切韻》音系,《切韻》同用、獨用規(guī)范是從唐初許敬宗開始的,反映的是初唐的語音現(xiàn)象。到晚唐時期,東冬鐘合部,屋沃燭合部,“唐末李涪在刊誤中已經(jīng)批評《切韻》何須‘東冬’、‘中終’妄別聲律了”,[3]說明到晚唐時期,韻部的簡化是適應了當時實際語音和作詩要求的。同時,從杜甫時代開始,入聲韻尾便有了弱化趨勢,全濁上聲變?nèi)ヂ曇渤跻姸四摺?/p>

[1]張世祿.張世祿語言學論文集[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 454.

[2]向熹.簡明漢語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94.

[3]王力.漢語語音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216.

Observe the Phonetic Change in M id-Tang Dynasty from Du Shenyan's and Du Fu'sRhymes

Meng Hui-juan

(CollegeofArts,Liaoning University,Shengyang 110036,China)

Du Shenyan and Du Fu are two famouspoetsin Tang Dynasty.Du Fu had a reputation asthe title"PoetSage",and hispoem wascalled"poem history".Hisgrandfather,Du Shenyan,had importantly influenced on finalization onmodern style poetry.In thispaper,the author present the poemsof the ancientpoems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and theM id-Tang Dynasty by analyzing the rhymesof thepoemsof the two poemsto observe thephonetic changeofM id-Tang.

Du Zhuyan;Du Fu;poetry rhyme

H 113

A

1671-1084(2017)02-0069-06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7.02.016

2016-12-30

,201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4BYY113);2016年度遼寧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立項課題(2016lslktziwx-15)

孟慧娟,遼寧大學文學院2015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字學。

猜你喜歡
韻部古體詩廣韻
《原本廣韻》引書訂誤*
天臺山觀景(古體詩)
鴨綠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5:48
“大美羅平”全國古體詩詞大賽獲獎作品
中華詩詞(2019年2期)2019-08-27 01:59:24
王國維《廣韻》批校與治學精神
現(xiàn)當代文學不承認古體詩詞與文化失語癥之關系
論《中華通韻》15韻部的科學性
中華詩詞(2019年9期)2019-05-21 03:05:12
李紳詩歌用韻考
文學教育(2017年6期)2017-06-08 20:21:17
古體詩詞確實是無用之用有大用
中華詩詞(2017年12期)2017-04-18 09:03:19
向熹著《簡明漢語史》(修訂本)指誤
漢語詩歌韻典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
貴陽文史(2014年5期)2014-10-20 23:14:10
永州市| 武邑县| 昌宁县| 伊金霍洛旗| 资中县| 云霄县| 宣化县| 治县。| 汉阴县| 丰城市| 青海省| 天等县| 疏勒县| 吕梁市| 临清市| 黑水县| 南开区| 达拉特旗| 巨野县| 民和| 崇明县| 丰城市| 泰顺县| 孙吴县| 内丘县| 平定县| 岫岩| 左贡县| 开远市| 邻水| 彭泽县| 元朗区| 湖南省| 铁岭市| 西宁市| 咸丰县| 靖远县| 中牟县| 正安县| 凤冈县| 交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