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有蓮花池,約了去賞。
正是盛夏,一進蓮花池,但看到一朵朵白蓮花在風中搖曳,三五知己,在薄薄的清晨里賞蓮,的確是件有情調(diào)的事情。蓮花池是他買了別墅之后自己挖出來的,雖然有幾分矯揉,但到底是蓮池。
分割線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風中的蓮花,看似脆弱,但十分驕傲地搖蕩著,那白蓮有幾分寂寞,有幾分清高,又有幾分惹人憐愛!
剎那間,我好似被什么擊中,是什么呢?是靈魂的相同和認知?我與植物的交談與對話,是荷懂了我么?
茶是青山綠水,放的曲子是馬休·連恩的《bressanon》,天空中有雨絲飄落,那些風中的蓮花,有幾分掙扎,雨急起來,它們在雨中狂舞著,枝枝蔓蔓,有傾訴,有纏綿,但那蓮花卻更美。我在廊下看著蓮花,忽然涌上片刻的惆悵和寂然,荷與荷之間,是否也曾不懂得?它們快樂嗎?它們寂寥嗎?
朋友們開始在廊下下圍棋,我癡癡地看著風中蓮花,輕輕哼著一首老歌《相思已是不曾閑》:“怎奈春雨把塵埃都化作軟泥,怎奈后園花枝又都高過竹籬……”一切這樣美輪美奐。
我以為,荷就是這樣美了,就像這雨后的蓮花,直到去年秋后我去了白洋淀。
那幾千萬只殘荷讓我震撼了!
枯黃的一片!不再有半支荷花,只有莖和桿子,莖都是殘的,頹在萬畝水里。天氣冷,我坐在水邊發(fā)呆,那些殘荷,最美的盛夏過去了,開完了一季,誰會記得它們曾經(jīng)最美時的容顏,現(xiàn)在,它們老了,凋了,殘了,孤獨著,寂寞著,也深刻著!它們的每一根神經(jīng)都那么堅強!經(jīng)歷過整個夏天,它們一層層地蛻變,褪去了青澀,然后是盛開,再然后,凋謝。
就像人的一生吧,不同層次,卷土而來,煩惱、憂傷、悲戚、恐懼、毀滅、喜悅、高興、幸福……什么都要有,單調(diào)的人生多么乏味而寂寞,風中的殘荷,它經(jīng)歷了它應該經(jīng)歷的一切,就像在白洋淀的孫犁紀念館看到的孫犁老人的一句話:天地至大,豐美優(yōu)良,孜孜以求,發(fā)射微芒……孫犁老人就是一朵風中之蓮吧,一生為了一個“真”字活著,即使在最動蕩的年代,他仍然堅持了自己,有蓮的清潔干凈和挺拔傲骨,所以,看到“大道低回”這四個字時,我知道,他,是配得上這四個字的。
而那萬畝殘荷,好像一種精神在蔓延,我并不覺得它們敗了,它們是在秋天豐收了,那下面,是藕啊。
分割線
想起一個朋友。
她從不和別人說起她的不幸,但她的確是不幸的,愛情出了事故,身體也出了事故,可是,她一直堅強而微笑地活著,活得那樣鮮艷而奪目。開花店,畫畫,所有精神細節(jié)被安排得異常妥當,我們常常在一起聊天,她思維涌卷而來,宛如一片片透明而清麗的荷,那樣讓我迷戀,她,也是風中之荷吧。
我想,我之所以如此迷戀風中的蓮花,是迷戀蓮花內(nèi)心的寧靜和淡然吧。
它一點也不驕躁,不顯擺,不虛榮,不貪戀過多的雨水和陽光,它像我的朋友——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這些品質(zhì),就是風中的蓮花,就是我想要的這種執(zhí)著與堅強吧。
還記得去中國美術(shù)館看荷的展覽,每次,都是喜歡看那些殘荷,盛開時的它們,還有幾絲驕傲和得意,和人一樣吧,正年輕,正得勢,所以,難免張狂,要怎么開就怎么開。可是,那些殘荷,經(jīng)歷了,豐富了。那些疼痛和坎坷讓它們不再懼風霜,它們由薄變厚了,變瓷實了,變豐滿了。
一個叫李老十的畫家,畫殘荷最好,一片片的墨黑,黑得讓我呼吸不過來,可是,我仍然能感覺到風,在他的畫布上,有風在吹!
風在吹著那些荷,殘荷,那些半凋的蓮花,它們昂著頭,在風里,輕輕地吟唱,真的,我聽得到!是在唱,那是風中的蓮花在唱歌……
有時,和朋友安靜地發(fā)呆,她總是微笑著說,風中的蓮花,就是以最簡單的心,最簡單的形式在過自己的生活!而我們也一樣,要用最簡單的形式,獲得最深厚的精神深度!
那么,親愛的蓮花,請在風中,也聽我吟唱,我會迎著風,似你一樣,有堅硬的神經(jīng)和敏感的心,樸素著,溫暖著,自然著,歌唱著。
(選自雪小禪散文集《風中的蓮花》)
品讀
《風中的蓮花》是一篇風格清新、借景抒情、寓情與景、意趣高遠的散文,它有以下特點:
一、詩化的情境
雪小禪的散文,總給人一種淡泊、寂靜、超然的“詩化情境”。在《風中的蓮花》一文中,作者雖然沒有刻意像詩歌那般去鍛造語言、打造詩味,但作者通過清新、淡雅、閑適的語言寄“蓮”以情,與人的內(nèi)心展開對話,給我們展示了作者豐富的的“內(nèi)心視像”。
作者通過“我”第一次與朋友相約到朋友家中觀荷以及白洋淀看殘蓮兩個不同場景、不同季節(jié)里對風中之蓮的描寫和感悟,使讀者一步步窺視到作者獨到的內(nèi)心視像和審美知趣。文尾又通過到美術(shù)館看蓮的畫作與真實的蓮形成一虛一實的呼應、對比,以此層層揭示出了作者對人生獨到的思考。
可以說,此文俯拾皆是詩化的情境,如作者在朋友家觀荷時描述的情景,再如作者在白洋淀賞殘荷時描述的情景。作者所描述的這兩個情景,在我們真實生活中并不少見??墒牵髡咄ㄟ^文字對一個個自然情景進行串聯(lián)后,閱讀者的心境就被其感染了。為什么?因為,這一個個物像在作者巧妙的串聯(lián)下一步步為我們的內(nèi)心與眼前營造呈現(xiàn)出了一幅幅詩化的情境。在這種情境中,我們被作者所賦予給荷與蓮的那種獨立淡泊,超然無畏的精神所打動了。
二、鮮活的質(zhì)感
質(zhì)感,本是指雕塑、繪畫等藝術(shù)品所表現(xiàn)的物體的物質(zhì)真實感。但只要用心讀過雪小禪的散文,一定會讀到那種摸得著、看得見的的質(zhì)感來。那種質(zhì)感是細瓷與銀碗盛雪的質(zhì)感。
《風中的蓮花》一文中,質(zhì)感的文字俯拾皆是,譬如作者在文中對為何迷戀風中的蓮花及對蓮花的欣賞的闡述。
人們常說,文學是感覺的藝術(shù),對感覺的要求相當苛刻。
讀雪小禪的文章,像回到清幽曠遠的鄉(xiāng)村田野,舊時意象、兒時殘夢,俱上心頭。任何時節(jié)都適合讀她的書,品味“銀碗里盛雪”、“雨打殘荷”的那種意境,體味那種摸得著、看得見的文字質(zhì)感,都是一種美的享受。
(東莞市萬江區(qū) 池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