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邊
678400德宏州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護理干預在小兒腹瀉患兒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
丁曉邊
678400德宏州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目的:探討小兒腹瀉患兒采用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收治小兒腹瀉患兒82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試驗組采用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試驗組有效率、嘔吐停止時間、退熱時間、止瀉時間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小兒腹瀉患兒采用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
護理干預;小兒腹瀉;感染性
小兒腹瀉是指多種病原體等多種因素造成患兒以排便次數增多及性狀改變?yōu)橹饕R床表現的一組病癥,患兒多為2歲以下嬰幼兒,部分患兒除了腹瀉癥狀,還合并不同程度的高熱、嘔吐等癥狀,引發(fā)患兒的水、電解質以及酸堿平衡紊亂,嚴重影響患兒的身體健康[1]。為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兒的腹瀉癥狀,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小兒腹瀉患兒82例,探討護理干預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小兒腹瀉患兒82例,所有患兒的診斷均符合2005年WHO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聯合發(fā)表的《腹瀉病診療指南》中對小兒腹瀉的相關診斷標準。所有患兒的病程均在5 d內,所有患兒采用隨機分組方法均分為兩組,即試驗組及對照組,每組41例。試驗組男25例,女16例;年齡4個月~3歲,平均(1.24±0.38)歲。對照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5個月~2.5歲,平均(1.17±0.36)歲。參與本次研究的所有患兒家長或監(jiān)護人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所有患兒均不存在脫水、營養(yǎng)不良等癥狀。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予以比較,組間數據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方法:對所有患兒均給予糾正水、電解質失衡等支持對癥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方式護理患兒。試驗組則應用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①心理護理。為患兒護理操作時動作輕柔,語氣溫和,可采用為患兒講故事方式,減少患兒對治療的恐懼感,為患兒家長講解致病原因及注意事項,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2]。②飲食護理。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倡,腹瀉期間可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不能停止喂奶,但需控制每次母乳攝入量,一般控制在原來的一半左右。研究資料顯示,母乳喂養(yǎng)的前半部分及后半部分的主要成分有所差異,前半部分以蛋白質居多,后半部分含脂肪比例增加,在小兒腹瀉期間,可采取只喂養(yǎng)前半部分乳汁,擠出后半部分乳汁丟棄的方法。此外還應根據患兒情況調整喂養(yǎng)方法及次數,減輕患兒的胃腸負擔[3]。非母乳喂養(yǎng)的患兒需根據病情調整飲食方案。隨著病情的康復,患兒的飲食也需不斷恢復,但需注意飲食衛(wèi)生[4]。③臀部護理。多次腹瀉極易引發(fā)紅臀,引起患兒不適,因此應指導家屬在患兒排便后以溫水清洗臀部,保持肛周干燥,有條件的家庭可采用紫外線燈照射污染被單等物品,達到消毒、預防交叉感染的目的[5]。對已出現紅臀的患兒可采用物理治療或藥物涂抹治療,并選擇柔軟、吸水的尿布,勤更換尿布,保證臀部清潔。
評價標準:本次研究將所有患兒的治療效果分為3個等級,即顯效、有效、無效。①顯效:治療后72 h內,患兒的腹瀉癥狀消失,大便次數及性狀均恢復至正常。②有效:治療后的72 h內,患兒腹瀉癥狀明顯緩解,大便次數減少,性狀改善。③無效:治療后的72 h內,腹瀉癥狀未緩解甚至加重。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本次研究需觀察并比較的指標包括嘔吐停止時間、退熱時間、止瀉時間。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組研究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比較兩組患兒的療效:試驗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92.68%)明顯高于對照組(73.17%),組間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比較兩組患兒的嘔吐停止時間、退熱時間、止瀉時間:試驗組患兒的嘔吐停止時間、退熱時間、止瀉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嘔吐停止時間、退熱時間、止瀉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嘔吐停止時間、退熱時間、止瀉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 嘔吐停止(d) 退熱(h) 止瀉(d)試驗組 41 1.86±0.45 14.52±3.69 3.79±1.14對照組 41 2.35±0.98 17.94±4.02 5.24±1.37 t 2.909 4 4.013 1 3.272 7 P<0.05 <0.05 <0.05
細菌、病毒、微生物等多種病原體感染因素均會導致小兒腹瀉的發(fā)病,患兒一般表現為嘔吐、腹瀉等。在病毒性腹瀉中,由輪狀病毒感染因素導致的小兒腹瀉發(fā)病率較高,病毒的復制可侵犯近端小腸,從而牽連鄰近的消化系統(tǒng)[6]。在病毒的作用下,患兒的小腸黏膜上皮細胞與微絨毛發(fā)生脫落,使腸黏膜吸收功能受到損害,從而引發(fā)腹瀉。腹瀉的患兒極易出現水、電解質失衡等并發(fā)癥,主要是由于腸道內菌群將部分營養(yǎng)成分分解成了有機酸,使腸腔內滲透壓增加,引起水分流失,腸黏膜上皮細胞轉運失常,也會造成水、電解質丟失,從而加重腹瀉病情。目前臨床治療小兒腹瀉的方法以維持體液平衡等對癥支持療法為主。本次研究中,應用護理干預的患兒治療效果明顯提高,說明除了常規(guī)治療外,對患兒加以護理干預,也有助于患兒的康復。
總之,小兒腹瀉護理中應用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提高了治療效果,避免了紅臀等情況的發(fā)生,促進了康復進程,值得臨床推廣。
[1]李樹珍.護理干預在小兒腹瀉患兒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34(1):201-203.
[2]Fan Chen,Chen Jiao,Fu Haizhu,et al.Clinical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 in children with diarrhea[J].Modern digestive and intervention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2016,21(1):149-151.
[3]孫海英.護理干預在小兒腹瀉中的臨床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7):1116-1117.
[4]張愛萍.綜合護理干預在小兒腹瀉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30):234-235.
[5]劉翼翔.護理干預在腹瀉患兒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34):108-109.
[6]韓曉.綜合性護理干預對小兒腹瀉患兒臨床癥狀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8):5666-5667.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 with diarrhea
Ding Xiaobi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 of Dehong State 6784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 with diarrhea.Methods:82 cases of children with diarrhea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We compared the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Results: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effective rate,vomiting stop time,antipyretic time,antidiarrheal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 with diarrhea was significant.
Nursing intervention;Children with diarrhea;Infectivity
10.3969/j.issn.1007-614x.2017.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