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敏++王秋惠++鄒馨竹
【摘 要】四川小涼山彝族服飾風格鮮明、樣式多樣、色彩豐富,圖案是其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圖案的題材來源、設計布局、色彩搭配都體現(xiàn)著小涼山彝族獨特的藝術追求和文化內涵,具有重要的認識意義和研究價值。筆者在對小涼山彝族服飾圖案田野調查以及分類整理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圖案的藝術特征和文化內涵,分析彝族服飾圖案在現(xiàn)代服飾以及建筑、平面設計、家紡等方面的應用,以期促進對彝族服飾文化的傳承與研究,并產生應有的經濟與社會價值,對于小涼山彝族地區(qū)的文化與社會發(fā)展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彝族服飾 圖案 文化內涵 現(xiàn)實意義
一、概論
彝族服飾圖案種類繁多、文化內涵豐富,大多數(shù)服飾圖案主要來源于對自然的模仿和圖騰崇拜。彝族服飾圖案及其由此所構成的獨特民族服飾風貌,是彝族民族性格、審美情趣以及文化習俗的重要表征。隨著彝族地區(qū)經濟文化的開放與發(fā)展,彝族服飾受到較大沖擊,在沿襲舊制的基礎上,同時也受到周邊民族和漢族服飾文化的影響。一些具有原始特色的服飾圖案已經遺失或正在遺失,研究彝族服飾圖案并進行創(chuàng)新,使其發(fā)揚光大已迫在眉睫。
峨邊彝族自治區(qū)和金口河區(qū)是隸屬于四川樂山的兩個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縣,其地處小涼山,位置偏遠。較為封閉的空間環(huán)境和民族文化的差異性,使這兩個地方在過去的日子里和外來文化交流較少。也正因如此,這里的彝族服飾文化也較為完整地保留了下來。但在經濟全球化以及對外社會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背景下,該地區(qū)彝族的彝族服飾文化也在經歷著變遷。本文以金口河、峨邊為代表,對彝族服飾圖案進行分類研究,并闡述它的藝術特征,嘗試運用于現(xiàn)代的圖案設計以及當?shù)氐穆糜螛I(yè)中,力求提升其文化產業(yè)價值,為涼山彝族圖案所蘊涵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起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對于沿襲和發(fā)展民族服飾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小涼山彝族服飾圖案的分類
(一)按圖案的來源來分
小涼山彝族服飾圖案來源于自然和生活兩方面。由于該地區(qū)位于高海拔山區(qū),高山、峽谷與河流遍布,因而在其服飾圖案中保存了許多描繪自然風光的圖案,如山、河、波浪紋、云彩紋。另一類圖案則與生活息息相關,分為簡單圖案和復雜圖案:簡單的圖紋以幾何圖案為主,圖紋簡單,顏色統(tǒng)一,具有生活化的特點,如渦旋紋、臺階紋、指甲紋等;復雜的圖紋則與彝族的習俗傳統(tǒng)、生活觀念密切相關,如火焰紋、葫蘆紋。
(二)按題材類型劃分
動物、植物以及抽象幾何圖案等是小涼山彝族服飾圖案的題材。以這些題材為基礎,小涼山彝族服飾圖案大致可以兩類:一種是具象圖案,這一類又可以細致地分為動物圖案(以動物的某些特征或者部位為主,如羊角紋、雞冠紋等)和植物圖案(將生活中的一些植物通過變化變?yōu)橐恍┚哂袦\顯的象征意義的圖案,如菩提圖案、花紋、太陽花圖案等)兩小類;另一種是抽象幾何圖案,這一類圖案是以寓意較為復雜的幾何紋飾為主,如八角紋、山紋。
(三)按性別和年齡劃分
小涼山彝族服飾圖案在男女服飾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男裝通常用樣式簡單的圖案來裝飾。著色方面,圖案色種較少,色彩對比度不高。小涼山彝族女性服飾的圖案較為復雜。在顏色運用上,一般選用較為鮮艷的顏色,強調色彩的反差。此外,在不同年齡群體服飾中所采用的圖案也略有不同。小涼山彝族老年服飾圖案樣式多以線條為主,紋飾簡單。兒童的圖案展現(xiàn)的是活潑可愛的風格,色彩是以紅黃以及相近的顏色為主調。而中青年服飾圖案的樣式和顏色是最為豐富的。就其寓意而言,兒童服飾圖案寓意偏重茁壯成長之意,在中年服飾中則是傾向于對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而在老年服飾圖案里注重表現(xiàn)健康祥和之意。
三、小涼山彝族服飾圖案的藝術特征
(一)圖案的分布位置
小涼山彝族服飾在衣襟、袖口、領口、圍腰、帽子、挎包等位置都繡有圖案,且每個地方的圖案結構、搭配均有所不同。就小涼山彝族服飾中最重要的圍腰部分而言,大圖案一般位于圍腰的中間位置,是整件上衣的突出點,如篝火紋。此外,一些小圖案點綴在圍腰周圍,起裝飾作用(見圖1)。衣袖圖案的走向是根據(jù)衣服的裁剪曲線縫制的,這些圖案具有小而精的特點,以純色為主。袖口和領口的圖案,排列緊湊整齊,顏色種類偏多,圖案以線條為主。小涼山彝族的帽子類型豐富,圖案簡單,有帕帽、荷葉帽以及兒童帽(見圖2)。荷葉帽上的圖案多數(shù)由線條組合而成,樣式單一,但色彩豐富。兒童帽的圖案大多數(shù)是經過簡化的抽象圖案,題材一般是花卉紋、羊角紋等,在大多數(shù)小涼山彝族的挎包上也有此類圖案(見圖3)。
(二)圖案的藝術美
小涼山彝族服飾圖案的藝術美主要表現(xiàn)在圖案的顏色和樣式組合上。首先從色彩上來講,圖案顏色明快,給人比較強烈的視覺沖擊感。其次,在色彩的運用上,小涼山彝族服飾圖案在大圖案和小圖案上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在大圖案中,一般以黑色或紅色為底色,黃色為邊框色,展現(xiàn)的是一種色彩張力美(見圖4)。在小圖案中,往往是單色調的,綠、藍、紫這三種顏色最為常見,體現(xiàn)的是靜態(tài)美與精細美的融合。此外,就其顏色搭配而言,不論是單獨的圖案還是整體圖案,對比感十分明顯。同時,在圖案組合方面,從整體和局部兩個視角來欣賞,小涼山彝族服飾的圖案都呈現(xiàn)出不同的美感。整體上,小涼山彝族服飾每一個地方的圖案排列整齊有力,呈現(xiàn)出一種陽剛之美,留白的空間與圖案分布和諧。局部上,其所展現(xiàn)的是精致美與對稱美。圖案簡約卻細膩,大多數(shù)圖案是以中間為對稱軸,形成左右或者上下的對稱感。顏色是黃色和黑色的組合,色彩對比強,線條具有曲線美。小涼山彝族結婚時所穿的上衣整體展現(xiàn)的是一種簡約,大氣又不失韻味(見圖5)。
四、小涼山彝族服飾圖案的文化內涵
(一)圖案色彩的文化內涵
小涼山彝族是一個崇尚“三色文化”的民族,三色是指紅色、黃色、黑色。在小涼山彝族服飾圖案中,以紅色、黃色、黑色為主調色,兼有綠色、藍色、白色和紫色。每一種顏色都承載著一定的彝族文化內涵。彝族自古是一個尚黑的民族,黑色寓意尊貴。同時黑色是土地的象征,表達彝族人民對自然的由衷敬畏與感恩。綠色和藍色在彝語里稱為“納”,也是黑色的意思,表明這兩種顏色與黑色有著同樣的文化內涵。紅色則與生活息息相關。小涼山彝族聚居于高寒山區(qū),火在彝族人民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而紅色正是火的最直接的表現(xiàn)。它是驅除妖魔鬼怪的吉祥色,是能帶給彝族人民溫暖的色彩。此外,紅色還代表著彝族英雄的血,象征著正義、勇敢、熱情的民族性格。而黃色代表的是美麗、大方、光明、富裕、健康、安寧,寄托著彝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圖案的民俗內涵
小涼山彝族服飾圖案大多是神話傳說、信仰的濃縮,展現(xiàn)彝族人民的生命觀。圖6為蕨芨紋,在彝語里被稱為“鴛頭雞”。蕨芨來源于蕨芨草,是一種生命力頑強的植物。無論生存環(huán)境多壞,它都可以存活下來,且根系發(fā)達,長得十分茂盛。一方面,這個圖案是小涼山彝族人民對生命意識本能的一種信仰。另一方面,它與小涼山彝族的生育觀念有關。在小涼山彝族地區(qū),他們有多子多福的生活觀念,而蕨芨草的枝葉繁茂正與此觀念相通。
(三)圖案的宗教內涵
畢摩是彝族社會中專門替人禮贊、祈禱、祭祀的祭師。畢摩既掌管通神之權,又通曉和掌握本民族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導人、事。在彝族人民心目中,畢摩是神的化身。畢摩服飾中的圖案具有特定的含義。例如,畢摩在祭祀場上專用的法帽,是一種形狀像斗笠的帽子,它的材質有竹子、銅、羊絨。竹法帽編出的圓形圖案有九個或者七個,數(shù)量的不同代表持有這種法帽的畢摩等級,也區(qū)分了大畢摩與小畢摩參與祭祀活動規(guī)格的差異。同時,小涼山彝族地區(qū)的畢摩服飾圖案的顏色和紋飾也有特定的含義。顏色以黑色為主調,藍色和青色為輔,這三種顏色的疊加正是畢摩崇高地位的體現(xiàn)。畢摩服飾圖案基本上都是線條構成的,樣式較為簡單,體現(xiàn)出人們對畢摩的崇敬。另外,在小涼山彝族地區(qū),畢摩所用的一些法器會被彝族人民作為服飾圖案,如虎牙這一種法器用于驅邪,而彝族服飾圖案采用虎紋,寄托著彝族民眾趨吉避兇的愿望。
五、彝族服飾圖案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一)彝族服飾不同類型圖案在現(xiàn)代服裝中的不同應用
彝族服飾圖案樣式豐富,造型多樣,不同類型的服飾圖案體現(xiàn)出不同的美學形式和文化意蘊。
1.人物圖案的運用
彝族服飾中人物圖案,雖是用刺繡工藝完成,但造型逼真,神態(tài)生動,看起來栩栩如生。如圖7中的圖案,圓的外層是以純黑或純紅來塑造人物,較為抽象,但是人物造型、動作等較為清晰。紅色和黑色相互交叉,協(xié)調搭配,看起來簡單大氣,在現(xiàn)代服裝運用中大多用于點綴衣擺、衣領或袖口。圓中心的人物則非常生動,頭發(fā)顏色及其穿著都一目了然:左邊女子兩只手高高舉起,形成一種優(yōu)美的弧度;右邊女子左手撐地,抬頭凝望前方。兩名女子曲線非常優(yōu)美。女子中間有熊熊燃燒的一團火焰,周圍還零散分布著一些小火苗,這與大圓和小圓外的火焰紋相呼應,給人一種生活紅紅火火的感覺,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可以作為衣服的主要圖案元素。
2.動物圖案的運用
彝族服飾上的動物圖案多種多樣,有飛禽,有猛獸。在彝族服飾動物圖案的設計中,遵循“形神合一”的原則。圖8是五彩斑斕的蝴蝶,看起來富有生機與活力,蝴蝶身邊點綴著花朵,好似蝴蝶在花朵上翩翩起舞,象征著生命力的勃發(fā)。各個年齡段衣服都可加入該元素,但不適用于太過花哨的衣服,可用于整體風格較簡單的衣服,繡入一兩只作為點綴即可。
3.植物花卉圖案的應用
彝族服飾中的植物花卉圖案,可用于局部點綴,也可以大面積使用。圖9繡的是花,花以深紅和淺紅為主,由波浪紋和回旋紋構成;花的周圍散布著大小不一的綠葉;花的底部繡著藍色的莖和紅色的根,象征著富貴吉祥。該圖案適用于中老年服飾,不過其中根莖葉和花可以分散點綴,提取其中某種元素,并與其他元素結合重組,形成新圖案,也是不錯的選擇。圖10中的服裝以紅色為基調,衣領、衣擺和衣袖用小花作點綴,小花外圍點綴著一圈綠葉;衣服中間的花大小不一且有綠葉相稱,花朵與綠葉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圖案色彩與服裝整體色調保持協(xié)調一致,看起來富貴大氣。
4.幾何形圖案的應用
彝族服飾中的幾何形圖案,主要包括三角紋、菱形紋、鋸齒紋、水波紋、回形紋、火焰紋等。在衣服設計中,可以用典型的幾何圖案組合,如菱形紋、直線條紋、方形紋、三角紋等,每一層樣式都不盡相同,獨特新穎。雖然圖案組合較多,但是并不覺得花哨,反而極具層次感。色彩搭配上深淺交叉,協(xié)調統(tǒng)一,是當今年輕女孩比較喜歡的民族風格。
(二)彝族服飾圖案元素在現(xiàn)代服裝中的運用及優(yōu)勢
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運用彝族服飾圖案的大多以女裝為主,多運用彝族服飾圖案中的波浪紋、直線條紋,以及螺旋紋。圖11的半截裙是間接運用,設計師借鑒了彝族服飾圖案的顏色以及幾何圖案中的直線條紋。半截裙中直線線條較為平滑,疏密相間,簡潔而不簡單,大氣而重細節(jié)。并且以不同深淺的紅為底色,色彩艷麗,中間再穿插一些過渡色,具有一種色彩流動的美感。上衣整體以白色打底,再繡上花卉圖案,左右對稱。其花卉是由彝族服飾圖案中的花卉圖案變形而來,在色彩上顏色更豐富,在形狀上也不再是簡單幾何形的組合,更復雜,線條也更平滑。彝族服飾圖案形態(tài)各異,為現(xiàn)代服裝的設計提供了大量素材,也成為了設計師的靈感來源。在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進程中,民族服飾元素日益流行,大多數(shù)人希望返璞歸真,追求原始的民族文化。彝族服飾圖案造型獨特,色彩艷麗,運用到現(xiàn)代服裝中能增加一種獨特的美。彝族服飾圖案在運用到現(xiàn)代服裝中時,有的設計師采用直接運用,將彝族服飾上的圖案整個運用到現(xiàn)代服裝中,而有的設計師則是間接運用,采用解構重組或者變形等方法為其服裝設計服務,使現(xiàn)代服裝獨具特色。
六、彝族服飾圖案在其他方面的應用
(一)彝族服飾圖案在宣傳海報中的應用
在平面設計中應用得較多的服飾圖案為幾何圖案,究其原因幾何圖案適用范圍廣,且造型多變,用于點綴和裝飾是非常不錯的選擇。海報是以圖形、文字、色彩等諸多表現(xiàn)手段來傳遞信息的一種重要媒介,它具有直觀的特點。如圖12中的海報,帶有鮮明的彝族特色。海報左邊是以三角紋樣式作垂直延伸,右邊是一個姑娘的半邊臉,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其帽子上的紋樣。該海報主要表現(xiàn)的是彝族的刺繡。彝族刺繡種類繁多、豐富多彩、制作精美、異彩紛呈,不管是花鞋、飄帶、圍腰,還是錢包、枕頭、各類飾品,都能繡得精致獨特,是彝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體現(xiàn)。彝繡是彝族服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海報中間“彝繡”兩字用的是服飾圖案中特有的幾何造型,加以變形組合在一起,看起來獨特且突出刺繡的主題。總體來說,海報色彩鮮艷,線條平直中不失柔和,融合了彝族服飾圖案的幾何造型,極具民族風情。
(二)彝族服飾圖案在產品包裝中的應用
產品包裝與一般的廣告設計有區(qū)別,產品包裝具有立體性,強調結構的整體性和色彩的協(xié)調性。想要激發(fā)消費者的購買欲,提高產品的銷量,產品包裝在設計上需要花點心思。如色彩的搭配、圖案的點綴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圖13中有關彝家漆器的包裝盒極具彝族風情,頂部和底部分別以條紋形幾何圖案點綴,再加上回旋紋和圓形圖案,使其看起來富于流動感,不呆板。頂部與底部相得益彰。產品中部以大紅色為底色,正中在金黃背景中呈現(xiàn)漆器圖片,大氣、醒目,且代表著一種紅火吉祥之意。 “彝家漆器”四字與左邊用彝語寫的相呼應,不失為送禮的佳品。
(三)彝族服飾圖案在現(xiàn)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在彝族傳統(tǒng)民居建筑裝飾中,彝族工匠運用自古相傳的木雕、漆繪藝術等來表現(xiàn)彝族的民俗風情和審美觀。在現(xiàn)代城市建設中,設計師們往往借鑒彝族服飾的圖案對建筑進行裝飾和包裝,體現(xiàn)了彝族特有的地域特色,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和很高的公眾評價。在現(xiàn)代建筑中,有的大面積使用彝族服飾圖案,而有的則用于點綴和裝飾。圖14中的墻個性鮮明,頂部以黑色為背景,上下兩部分紅色的變形回旋紋向左右兩邊延伸,回旋紋中點綴著黃色的花卉圖案。整面墻最突出的便是正中的圖案,以黃色為背景,人物圖案與動物圖案有機結合在一起,好似一個女子騎在牛上。將人與自然統(tǒng)一起來,體現(xiàn)生命的本真。圖15是一個牌坊,其設計古色古香,紅色漆木點綴著星星點點的金黃,喜氣洋洋,寓意極好。
(四)彝族服飾圖案在家具及家紡布藝中的應用
家具及家紡布藝日益成為一種文化,一種觀念,設計師在設計家居布藝時可以說是創(chuàng)意不斷。如今民族風已經成為一種潮流時尚,追求真善美、追求古樸自然的生活已經成為大多數(shù)人的訴求。彝族刺繡的色彩搭配艷麗多彩,對比強烈,用色潑辣大膽。在家具及家紡布藝中,或多或少加入彝族元素,會使風格有很大突破和改變,也會讓人眼前一亮。圖16的椅子極具彝家風格,椅子整體為黑色,四條直線將金黃色羊角圖案相連接,中間一個火紅的大圓,其中左右兩邊的牛角相對稱。牛羊皆彝族人民崇拜和熱愛的動物,通過這個圖案彝族人民對其熱愛程度溢于言表。椅背以紅色為底色,頂端和底端為金色回旋紋,中間一只靜靜矗立的鳥,給人吉祥富貴之感。圖17是當?shù)匾环N特色布藝,俗稱背單,也叫背篼。其用處是將孩子背在背上,可以空出雙手做其他事情。這個背篼獨具特色,將黑色和紅色兩種顏色搭配起來,以火焰紋和牛角為主,看起來紅紅火火,富有生氣。
(五)彝族服飾在促進彝族旅游商品開發(fā)中的優(yōu)勢及應注意的問題
利用中國傳統(tǒng)造型元素設計時尚服裝,符合當前的市場需求,競爭力強。如果大力發(fā)展以彝族服飾圖案文化為主的旅游商品,經濟來源有保證。并且把彝族服飾圖案應用于更廣闊的領域,可擴大其影響力。如圖18、圖19中的碗、壺都能加入彝族服飾圖案,其圖案十分講究裝飾的對稱性和變形的抽象性,點、線、面的運用簡潔得體。漆器的色彩濃烈而明快,感染力極強,對色彩的運用寓意民族審美意識和精神氣質。用黑、紅、黃三色,色彩協(xié)調且大氣,黑色為天地之本色,寓意莊重與威嚴,紅色代表熱情豪放而勇敢。碗和壺都以回形紋為主,且富于變化,使造型更加豐富獨特,集民族性、實用性、藝術性于一身,深得游客青睞。圖20是小涼山的彝族新寨將彝族服飾圖案運用其中,別具一格。
彝族服飾圖案發(fā)展旅游商品的優(yōu)勢首先是彝族服飾傳統(tǒng)文化保留完好,彝族聚居地眾多,為第六大少數(shù)民族,人口眾多,為彝族服飾圖案在旅游商品開發(fā)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奠定了深厚的群眾基礎。其次是政府的重視及大力支持,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保護和開發(fā)彝族服飾圖案,對彝族服飾圖案在旅游商品開發(fā)中有保障和促進的作用。最后,我國旅游消費現(xiàn)狀反映了我國旅游商品缺乏特色,而彝族服裝和飾物樣式繁多,其服飾上的圖案應用途徑廣。
在旅游商品開發(fā)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小覷。首先,如今國家大力倡導創(chuàng)新,同樣的顏色和樣式看多了總會產生視覺疲勞和審美疲勞。彝族服飾圖案樣式多,我們可以在其原有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將不同的圖案利用解構和重構的原則使其形成新的圖案。其次,彝族刺繡雖精美但效率較低,可在傳統(tǒng)的刺繡、珠繡、扎染等基礎上,運用絲印、激光雕花、數(shù)碼印花等新型制作方式,從而提高生產效率。最后,要樹立服務意識,政府可大力培養(yǎng)該方面專業(yè)知識人才,對來訪游客進行詳細地解說,大力打造彝族特色產品,著力于彝族特色住房。
七、總結
小涼山彝族服飾圖案承載著彝族的審美文化內涵。但由于峨邊地區(qū)受到市場經濟的沖擊較大,其生產方式大都以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制作。這樣,彝族服飾就自然處于劣勢,導致手工藝人為謀活路而放棄制作。并為追求利益一味迎合市場和顧客的喜好,文化因素也逐漸蕩然無存。怎么去保護和發(fā)展涼山彝族服飾就成了現(xiàn)今最為重要和迫切的問題。
基于對小涼山彝族服飾圖案的文化內涵和現(xiàn)實作用的分析上,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服飾圖案與歷史文化的關系,從而樹立彝族特有的文化理念。只有明確了服飾圖案所包含的歷史因素和現(xiàn)實意義,才能更好地開發(fā)和利用彝族服飾圖案。為此,小涼山彝族傳統(tǒng)服飾亟須我們采取有效措施去保護和搶救。具體措施如下:政府應大力扶持傳統(tǒng)服飾,各縣市、鄉(xiāng)鎮(zhèn)、村隊逐級開展服飾普查,并盡全力恢復和再制作,使服飾和制作工藝不會丟失民族特色。峨邊地區(qū)較大涼山經濟較為發(fā)達,旅游業(yè)逐步發(fā)展,應創(chuàng)立屬于小涼山彝族特有的品牌,并以圖紋、色彩和做花工藝為基礎開發(fā)多種旅游紀念品。打造民族特色文化,形成有規(guī)模且規(guī)范有序的產業(yè)化道路。
項目來源:四川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四川省峨邊縣彝族服飾圖案研究》,項目編號:201610649013
參考文獻:
[1]劉茜,李綸.淺析彝族服飾圖案仿生藝術語言[J].文藝探索,2009(01).
[2]陳曉莉.涼山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對彝族服文化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
[3]陳煜鑫,郝云華.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民族服飾元素的應用[J].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
[4]鄧軍文.彝族服飾圖案元素在現(xiàn)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東華大學.碩士論文.2008:109-109.
[5]馬曉華.四川涼山彝族服飾文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06.
[6]何宗云.淺析彝族服飾色彩在家居布藝上的運用[J].金田(勵志),2012(08).
[7]趙浩.涼山彝族圖案在平面廣告設計中的運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13,6,6.
[8]馮燕.涼山彝族服飾圖案的審美內涵與現(xiàn)代服裝設計[J].當代藝術,2009(1):57-58.
何思敏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王秋惠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鄒馨竹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指導老師:楊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