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愛琴
【關鍵詞】 歷史教學;歷史教材;語言;幽默感;詩詞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1—0116—01
北師大版歷史教材采用大小字編排,圖文并茂,創(chuàng)造了歷史教育的新氛圍。然而,要真正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上怎樣表述教材,是大有講究的。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淺談幾點體會。
一、在處理教材時要有分寸地補充材料,拓寬教材的視野
歷史課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要以課程標準和教材為依據(jù)加以表述,教師是不能隨意發(fā)揮的,但也并不排斥教師為更好地貫徹教學目的,對教材的內(nèi)容進行必要的補充和具體說明。這不僅能使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內(nèi)容,提高學習興趣,對形成歷史表象和闡明歷史概念也大有幫助。筆者認為,應把握以下尺度。第一,當教材內(nèi)容過分抽象時, 教師需要適當補充形象性的動人事例,增強形象思維,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要在重點的地方多補充材料,補充材料的最終目的還是讓學生更加容易掌握教材中本質的、主要的內(nèi)容,通過分析,歸納成幾個要點,學生很快就能掌握教材要領。
二、用生動的語言再現(xiàn)歷史情境,大力渲染烘托教材內(nèi)容
歷史舞臺上有人物有情節(jié),歡樂與悲壯共生,庸人和智者雜出,教師講解時要像帶領學生去參觀歷史現(xiàn)場那樣,讓他們?nèi)缟砼R其境,流連忘返。教師語言表達能力尤其重要,如何在講臺上用口、手和筆再現(xiàn)歷史現(xiàn)象,如何去展現(xiàn)歷史的情節(jié),教師的“表演”將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比如中國歷史上紅軍長征過程中的有關精彩場面,教材寫得概括,如果就教材論教材,學生毫無興趣。教師在處理這段教材內(nèi)容時,可一邊讓學生看書上的圖,一邊進行如下描述:瀘定橋三十多丈長,由十三根碗口粗的鐵鏈連接而成,上面架設木板,下面是波濤洶涌的大渡河,敵人早已把上面的木板拆去,只剩下光禿禿的鐵索。為了迅速奪下這座橋,戰(zhàn)士們踴躍爭做奪橋先鋒。二十二名紅軍戰(zhàn)士背上馬刀,持短槍,腰扎手榴彈,在我方強有力的炮火掩護下,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攀著鐵索向對岸敵人猛沖過去。這時,軍號聲、槍炮聲、波濤聲、吶喊聲匯成一片,子彈在戰(zhàn)士們頭頂穿梭,河水在腳下咆哮,時刻有犧牲的危險,可勇士們?nèi)徊活?,沖到對岸橋頭,最后終于拿下了瀘定橋。這段典型而精彩的歷史,如果教師不這樣描述,學生就不能掌握紅軍戰(zhàn)士的英勇可愛之處,也就達不到歷史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在教材表述中教師語言要具備幽默感
幽默感通常被列為喜劇藝術諸形態(tài)中具有最高審美價值的范疇,是藝術才能成熟的最重要標志。歷史事件的喜劇題材比比皆是,這恰恰是歷史學科能把知識性和趣味性統(tǒng)一的契合點,是歷史課“寓教于樂”的學科優(yōu)勢。教師每堂課有選擇性地采擷一兩條歷史喜劇素材,用懸念、意外、反復等手法,利用矛盾,前后形成大幅度反差,使學生從緊張的期待中突然變?yōu)榛腥淮笪?,特別是描寫戰(zhàn)爭經(jīng)過大有戲劇性渲染的用武之地。如:巨鹿之戰(zhàn)可用“壁上觀”的驚恐神態(tài)作側面烘托;淝水之戰(zhàn)抓住“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等成語典故,把苻堅從驕橫走向失敗的丑態(tài)刻畫得淋漓盡致。歷史人物在教學中可取的“笑點”很多,北魏孝文帝捉弄保守派老臣而智遷都城;梁啟超巧對下聯(lián)而驚服張之洞;馮玉祥大白天打燈籠拜訪蔣介石等等,如果教師上課略作穿插,不僅“笑果”頓起,而且使人物個性栩栩如生;有些反面人物的所作所為十分可恨,叫人笑不起來,則可在形式上進行笑的藝術處理,如用倒錯的方法講楊國忠“名曰國忠,實乃國奸”,用諧音來嘲笑魏忠賢,即“未忠賢”不忠不賢,用反語鞭撻王莽,“可嘆這位新朝皇帝做夢也沒有想到當了殺豬刀下的死鬼”,用這些嬉笑的方法處理這些人物往往勝于怒罵,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利用詩詞及民歌塑造典型歷史形象
詩詞和民歌是我國古代人民一種喜聞樂見的藝術表達形式,學生也很喜歡它。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需要加以利用,一方面,可激發(fā)學生的學史興趣,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另一方面,還可開拓學生的思維,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歷史人物的再認識和了解。如,講陳勝、吳廣起義時,可用清代詩人屈大均的《讀陳勝傳》,講陸游時,引用他的《示兒》;講岳飛可引用《滿江紅》;講項羽時,引用李清照的《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等。
歷史教師從不同歷史角度研究歷史教材的表述方法,其目的就是要幫助學生去消化歷史教材和理解歷史教材。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歷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教會學生認識歷史。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選擇最好的教材表述方法,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編輯:孟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