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竹青
在這個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時代,隨時都有可能出現(xiàn)一些新鮮的事物,詞語也不例外。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有許多新的流行語出現(xiàn),“重要的事說三遍”就是其中一例。
關(guān)于這句路人皆知的句子的出處,眾說紛紜,我們姑且不去深究。但是,為什么重要的事就得說三遍呢?若說為了強(qiáng)調(diào)“重要”,說上個十遍八遍豈不是更顯其“重要”?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有趣的字——“三”。
“三”做數(shù)詞來用時,可以就是專指“三”這個數(shù)字?!稇?zhàn)國策》里“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漢書-東方朔傳》里“年十三學(xué)書,三冬,文史足用”,這里的“三”就是專指確數(shù)“三”。還可以是指“第三”,如《曹劌論戰(zhàn)》里,“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中的“三”,就是“第三次擊鼓”之意?!叭笨梢灾付鄶?shù)。如《詩-魏風(fēng)·碩鼠》里“三歲貫汝,莫我肯顧”,意思是“多年來伺候你,你卻不肯照看我”。又如《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币馑际钦f,季文子對每件事都要考慮多次后才行動。“三”也可以表示少數(shù)。如《孫權(quán)勸學(xué)》中“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看”的“三”,“三句不離本行”中的“三”,均表示“少數(shù)”的意思。
做形容詞用時,“三”有“眾多”之意。如《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中“卷我屋上三重茅”。做副詞用時,“三”指“多多地,一再地”之意,如成語“三思而后行”,又如《易·師》中“王三賜命”、《戰(zhàn)國策》中“魯仲連辭讓者三”。
“三”字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歷來富有豐富的內(nèi)涵: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劉備三請諸葛亮”“宋公明三打祝家莊”……古代許多小說在構(gòu)思上妙用“三”字,使內(nèi)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古人觀察天地日月星辰及人類社會,也?!耙匀秊榉ā泵枋鲎匀慌c社會,如“三才”指天、地、人;“三光”指日、月、星;“三星”指福、祿、壽;“三友”指松、竹、梅。
就連讀書方法,也有許多“三”字之說:
著名科學(xué)家高士奇談讀書體會時說過:“一回見生,二回見熟,三回就成為朋友”,此之謂“三回”:
宋代朱熹認(rèn)為讀書要“心到、眼到、口到”,此之謂“三到”;
對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清代仇兆鰲在《杜詩詳注》中概括為“突破、磨破、識破”,此之謂“三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