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忠
本試題分第Ⅰ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共22題,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第Ⅰ卷 閱讀題(70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幸福是人們孜孜以求的生活狀態(tài)。早在我國先秦時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對幸福做了大量論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觀。2000多年來,先秦諸子的幸福觀被許許多多中國人奉為立身準則和處世圭臬。今天,先秦諸子的幸福觀對我們認識什么是幸福、怎樣實現(xiàn)幸福仍然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不沉溺于物質(zhì)享受,追求精神快樂。幸福在《論語》《道德經(jīng)》等諸子典籍中也被稱為“樂”。那么,在先秦諸子看來,幸福有著怎樣的內(nèi)涵呢?先秦諸子認為,物質(zhì)財富對幸福來說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較而言,精神快樂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們主張對物質(zhì)財富、生死壽夭、貴賤達窮、外在環(huán)境持淡泊態(tài)度,應(yīng)該更加注重心靈的知足,關(guān)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來自內(nèi)心的幸福。老子認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順性無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認為,“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他對安貧樂道的弟子高度贊賞。孟子認為,人生幸福的真諦是“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鼻f子認為,幸福并非享樂的感覺,而是心靈的頓悟與超越,“與天合者,謂之人樂”,“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在先秦諸子看來,真正認清了幸福的本質(zhì)、領(lǐng)略了精神的高貴,就不會沉溺于物質(zhì)享受,而會自覺修身行道。今天,這些觀點對于豐富人的心靈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將自身幸福與他人幸福、社會福祉結(jié)合起來考量。《禮記·大學(xué)》明確提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將個人發(fā)展放在“平天下”這樣一個宏闊的視野里來審視。孟子提出“與民同樂”的幸福觀,強調(diào)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認為,“圣也者,盡倫者也;王也者,盡制者也;兩盡者,足以為天下極矣”。“盡倫”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實現(xiàn)個體幸福,“盡制”就是心懷天下為社會謀福利。老子認為,“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強調(diào)與別人分享快樂可以使自己更快樂,為別人奉獻才能體現(xiàn)自己的幸福。墨子認為,造成社會動蕩不安的根源是“眾人之不愛”,實現(xiàn)幸福的根本途徑是“兼愛”,也就是將愛無私地散播于全社會。這種反對自私自利,主張將自身幸福與他人幸福、社會福祉結(jié)合起來的幸福觀,對當(dāng)下社會形成和弘揚正確的幸福觀具有重要意義。
以堅守志向為快樂,以責(zé)任擔(dān)當(dāng)為幸福。孟子主張“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諸子看來,一個人即使生計維艱也不能見利忘義、喪失操守,不能因為外在誘惑而喪失氣節(jié),不能因為外在壓力而改變主見。只有這樣,才有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幸福。先秦許多思想家始終以心中的幸福標準要求自己,即使時運不濟、屢遭困頓也不改志向,而是堅忍不拔地去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因為他們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這實際上體現(xiàn)了一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責(zé)任意識與擔(dān)當(dāng)精神。正因為有著強烈的責(zé)任意識與擔(dān)當(dāng)精神,他們才會苦讀圣賢之書、深究經(jīng)世濟民之道,積極為百姓的幸福謀利解難、為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盡職盡責(zé),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種為天下人的幸福勇于擔(dān)當(dāng)奉獻的責(zé)任意識,今天仍值得大力傳承與弘揚。
(摘編自黃亞果《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探尋幸福真諦》)
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先秦時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人就對幸福做了大量論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觀。這種幸福觀對后世的中國人影響很大。
B.先秦諸子認為,物質(zhì)財富對幸福來說雖也是重要內(nèi)容,但相比較而言,精神快樂更是幸福所必需的,是更應(yīng)該看重的內(nèi)容。
C.“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禮記》的這一觀點說明個人發(fā)展終究要以“平天下”為前提條件。
D.先秦許多思想家苦讀圣賢之書、深究經(jīng)世濟民之道,積極為百姓的幸福謀利解難、為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盡職盡責(zé),這源于他們具有強烈的責(zé)任意識與擔(dān)當(dāng)精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什么是幸福、怎樣才能幸福,即便是在今天,先秦諸子的幸福觀對我們認識這些問題仍然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B.在先秦諸子看來,不沉溺于物質(zhì)享受,就能真正認清幸福的本質(zhì),領(lǐng)略精神的高貴,進而就會自覺地修身行道。
C.儒家學(xué)派的孔子認為,“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他對安貧樂道的孔門弟子高度贊賞。
D.荀子認為,“圣也者,盡倫者也;王也者,盡制者也;兩盡者,足以為天下極矣”。他主張形成理想人格以實現(xiàn)個體幸福,心懷天下來為社會謀福利。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孟子強調(diào),人生幸福的真諦是“三樂”,即“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B.墨子指出,造成社會動蕩不安的根源是“眾人之不愛”,實現(xiàn)幸福的根本途徑是“兼愛”,也就是統(tǒng)治者將愛無私地散播于全社會。
C.在先秦諸子看來,一個人即使生計維艱也不能見利忘義,不能因為外在誘惑而喪失氣節(jié),不能因為外在壓力而改變主見,這樣才有真正的快樂與幸福。
D.始終以心中的幸福標準要求自己,即使時運不濟也不改志向,這實際上體現(xiàn)了一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擔(dān)當(dāng)精神。
(二)文學(xué)類文本閱讀(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春意掛上了樹梢
蕭 紅
三月花還沒有開,人們嗅不到花香,只是馬路上融化了積雪的泥濘干起來。天空打起朦朧的多有春意的云彩;暖風(fēng)如輕紗一般浮動在街道上、院子里。春末了,關(guān)外的人們才知道春來。春是來了,街頭的白楊樹躥著芽,拖馬車的馬冒著氣,馬車夫們的大氈靴也不見了,行人道上外國女人的腳又從長筒套鞋里顯現(xiàn)出來。笑聲,見面打招呼聲,又復(fù)活在行人道上。商店為著快快地傳播春天的感覺,櫥窗里的花已經(jīng)開了,草也綠了,那是布置著公園的夏景。我看得很凝神的時候,有人撞了我一下,是汪林,她也戴著那樣小沿的帽子。
“天真暖啦!走路都有點熱?!?/p>
看著她轉(zhuǎn)過“商市街”,我們才來到另一家店鋪,并不是買什么,只是看看,同時曬曬太陽。這樣好的行人道,有樹,也有椅子,坐在椅子上,把眼睛閉起,一切春的夢、春的謎、春的暖……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進去。聽著,聽著吧!春在歌唱……
“大爺,……幫幫我吧!……”這是什么歌呢,從背后來的?這不是春天的歌吧!
那個叫花子嘴里吃著個爛梨,一條腿和一只腳腫得讓另一只顯得好像不存在似的?!拔业耐葍鰤睦?!大爺,幫幫我吧!唉唉……”
有誰還記得冬天?陽光這樣暖了!街樹躥著芽!
手風(fēng)琴在隔道唱起來,這也不是春天的調(diào),只要一看那個瞎子為著拉琴而扭歪的頭,就覺得很殘忍。瞎子他摸不到春天,他沒有。壞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無腿。
世界上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著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趕早把他們消滅掉,免得在春天他們會唱這樣難聽的歌。
汪林在院心吸著一支煙卷,她又換一套衣裳。那是淡綠色的,和樹枝發(fā)出的芽一樣的顏色。她腋下夾著一封信,看見我們,趕忙把信送進衣袋去。
“大概又是情書吧!”郎華隨便說著玩笑話。
她跑進屋去了。香煙的煙縷在門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失。
夜,春夜,中央大街充滿了音樂的夜。流浪人的音樂,日本舞場的音樂,外國飯店的音樂……七點鐘以后。中央大街的中段,在一條橫口,那個很響的擴音機哇哇地叫起來,這歌聲差不多響徹全街。若站在商店的玻璃窗前,會疑心是玻璃發(fā)著震響。一條完全在風(fēng)雪里寂寞的大街,今天第一次又號叫起來。
外國人!紳士樣的,流氓樣的,老婆子,少女們,跑了滿街……有的連起人排來封閉住商店的窗子,但這只限于年輕人;也有的同唱機一樣唱起來,但這也只限于年輕人。這好像是特有的年輕人的集會。他們和姑娘們一道說笑,和姑娘們連起排來走。中國人混在這些鬈發(fā)人中間,少得只有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但是汪林在其中,我們又遇到了她。她和另一個也和她同樣打扮漂亮的、白臉的女人同走……鬈發(fā)的人用俄國話說她漂亮。她也用俄國話和他們笑了一陣。
中央大街的南端,人漸漸稀疏了。
墻根,轉(zhuǎn)角,都發(fā)現(xiàn)著哀哭,老頭子,孩子,母親們……哀哭著的是永久被人間遺棄的人們!那邊,還望得見那邊快樂的人群,還聽得見那邊快樂的聲音。
三月,花還沒有開,人們嗅不到花香。
夜的街,樹枝上嫩綠的芽子看不見,是冬天吧?是秋天吧?但快樂的人們,不問四季總是快樂;哀哭的人們,不問四季也總是哀哭!
1936年5月
(有刪改)
【注】中央大街:指哈爾濱大街。當(dāng)時的哈爾濱正處于日偽統(tǒng)治之下。
4.下列對這篇散文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dāng)?shù)膬身検牵?)(5分)
A.文章有意讓兩類人的活動形成比照:少數(shù)中國人逛逛街,曬曬太陽,唱著歡快的歌,盡情享受春光;生活在最底層的不幸者則在春光里乞討、哀哭。
B.“暖風(fēng)如輕紗一般浮動在街道上、院子里”,這句話從視覺角度寫觸覺感知的暖風(fēng),使風(fēng)的形象生動起來,寫出了春天融融的暖意。
C.倒數(shù)第二段的“三月,花還沒有開,人們嗅不到花香”與上文呼應(yīng),說明春意尚淺,花香未濃,嫩芽無法在夜里看見。
D.散文中的“我”可視為線索人物,全文通過“我”的見聞感受串起白天、黑夜不同的場景和人物活動,著力批評了“年輕人”的“不知愁滋味”。
E.文章以時間為順序把眾多材料組織起來,思路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還配合運用反復(fù)、照應(yīng),使前后文勾連緊密。
5.你怎樣理解畫線句“世界上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著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趕早把他們消滅掉,免得在春天他們會唱這樣難聽的歌”的深刻含意?(4分)
6.題目以“春意”起,文章結(jié)尾以“哀哭”終。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探究這樣寫有什么效果。(5分)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寂寞落花生
如果不是作品《落花生》被小學(xué)語文課本收錄,許地山的名字,恐怕早已為大眾遺忘。
那篇發(fā)表于20世紀20年代的散文,由于“質(zhì)樸淳厚、意境深遠”的風(fēng)格,被譽為現(xiàn)代散文的經(jīng)典。而作者本人,也因此被塑造成落花生般“多做貢獻、不計報酬”的進步人士,以至于乘船買張普通票,也被說成“喜愛與勞動人民接觸,對名利向來淡漠”的表現(xiàn)之一。
幾乎無人知道,這副“進步人士”形象的背后,是一位一團和氣的文人。“去倫敦買黃花木耳?好!模仿小腳老太打高爾夫球?好!給一個小副刊寫文章?好!”在好友老舍的記憶中,許地山永遠不會說“不”。
妻子因購物砍價而遲到,他幽默地諒解:“你浪費我許多時間,可是又為我節(jié)省很多金錢,到底我沒有吃虧?!睂W(xué)生當(dāng)眾頂撞他,他溫和地化解:“好哇,好哇,你說說看!”
一如他筆下的男男女女,不是咄咄逼人的英雄,也不是才華出眾的學(xué)者,而是柔弱卑微的小人物:多少鋒芒畢露的弄潮兒敗退下來,“他們”仍然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可是,這種化動為靜的沉默并不入流。尤其在群情激昂的年代,要么像蘇曼殊那樣憤懣遁入空門,要么像茅盾那樣積極投身革命。如許地山這般超然物外,注定要被邊緣化。
因此,大多數(shù)評論家對于他的作品,只是從異域風(fēng)景的描寫,以及宗教悲憫的氣質(zhì)等表象上加以點評,諸如“能夠把基督教的愛欲、佛教的明慧、近代文明與古舊情緒毫不牽強地糅合在一處”(沈從文語)之類。
而一旦上升至政治高度,這種“帶著命定論的浪漫主義”,就會被定性為“小資產(chǎn)階級的妥協(xié)主義”,“基本上是不健康的”。
極少有人會注意到,那副與世無爭的外貌下,其實蘊藏著鮮明的是非觀和責(zé)任感。有官員前來勸阻推行新文字運動,他毫不客氣地頂了回去;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他二話不說上街去演講;他信奉基督教,但不妨礙在小說中質(zhì)疑上帝。
這種不僧不俗的行為,被現(xiàn)代文學(xué)研究者陳平原稱為“以入世的精神出世,以出世的精神入世”。顯而易見,這位看似超然的好好先生,其實根本就沒有忘情世事,不過是借佛學(xué)來平衡心靈。陳平原解釋,這種選擇是20世紀初西方文明闖入后,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無奈之舉。
這種無奈是深藏不露的。作家楊剛曾經(jīng)回憶:“先生,我聽見過你一聲嘆息沒有呢?看見你流露過一絲苦悶沒有呢?沒有的。但是,你是苦痛的啊。從你追求工作如癡如狂的態(tài)度中,誰看不出你的苦痛?”
在時人眼中,他的扮相堪稱古怪:頭發(fā)長長、指甲尖尖,大拇指上戴一枚白玉戒指;藍色長袍下面的一雙大方頭皮鞋,像卓別林似的八字撇開。
但他待人接物極其真誠,逝世時有人感嘆道:“老年人失掉了快活的談話伴侶,中年人失掉了熱忱的同志,少年人失掉了開心的先生,孩子們失掉了淘氣的老伯?!?/p>
陳平原很為許地山的早逝痛惜:中國就此失掉了“毫不造作的‘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奇人;即使有這樣的奇人,也不會有那樣絢爛瑰麗的‘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作品;即使有這樣的作品,也不會有那樣熱情真摯的‘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讀者”!
在清華圖書館里,樣子素樸的《許地山文集》被擺放在角落里。這部出版于20世紀80年代的文集,雖然紙張已有些發(fā)黃,卻嶄新得連個折頁都沒有。借書卡上顯示,該書在最初的10年里只被借過兩次。
而在4年前,位于福建漳州的許地山故居也在舊城改造中,被推土機鏟為平地。在場的新華社記者描述:一片廢墟中剩下了市文物保護標志的基座,在周圍一片林立高樓中顯得格外孤獨。
(摘編自楊芳《許地山:寂寞落花生》)
相關(guān)鏈接:
許地山,筆名落華生,現(xiàn)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一生著作頗多,有《花》《落花生》等。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碩果。(摘自“百度百科”)
7.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dāng)?shù)膬身検牵?)(5分)
A.許地山的名字為人知曉,主要是因其作品《落花生》被小學(xué)語文課本收錄。該作品的風(fēng)格特點在于“質(zhì)樸淳厚、意境深遠”。
B.許地山曾由于乘船時買的是普通票,而被塑造成落花生般“多做貢獻、不計報酬”的進步人士。
C.學(xué)生當(dāng)眾頂撞許地山,許地山溫和地化解“好哇,好哇,你說說看”,足見他是一位一團和氣的文人,且很有幽默感。
D.許地山信奉基督教,但不妨礙他在小說中質(zhì)疑上帝,由此可見,他那副與世無爭的外貌下,其實蘊藏著鮮明的是非觀和責(zé)任感。
E.許地山一生著作頗多,《花》《落花生》等都是其名篇。他在梵文、宗教方面的研究碩果,甚至超過了文學(xué)成就。
8.文章最后兩段,作者為什么不厭其煩地介紹《許地山文集》與許地山故居的遭遇?(3分)
9.試結(jié)合文本,探究許地山“寂寞”的原因。(4分)
二、古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范文正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咸施之。方貴顯時,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yǎng)濟群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兇葬皆有贍。擇族之長而賢者主其計,而時共出納焉。日食,人一升;歲衣,人一縑;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婦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dāng)?shù),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歲入給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給其所聚,沛然有余而無窮。屏而家居俟代者與焉,仕而居官者罷莫給。此其大較也。初,公之未貴顯也,嘗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為西帥,及參大政,于是始有祿賜之入,而終其志。公既歿,后世子孫修其業(yè),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雖位充祿厚,而貧終其身。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昔晏平仲敝車羸馬,桓子曰:“是隱君之賜也?!标套釉唬骸白猿贾F父之族無不乘車者母之族無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無凍餒者齊國之士待臣而舉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為隱君之賜乎?彰君之賜乎?”于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予嘗愛晏子好仁,齊侯知賢,而桓子服義也;又愛晏子之仁有等級,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遠之賢。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标套訛榻?。今觀文正公之義田,賢于平仲。其規(guī)模遠舉,又疑過之。嗚呼!世之都三公位,享萬鐘祿,其邸第之雄,車輿之飾,聲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門而入者,豈少也哉?公之忠義滿朝廷,事業(yè)滿邊隅,功名滿天下,后世必有史官書之者,予可無錄也。獨高其義,因以遺于世云。
(節(jié)選自《義田記》,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自臣之貴/父之族/無不乘車者/母之族/無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無凍餒者/齊國之士待臣/而舉火者三百余人/
B.自臣之貴/父之族/無不乘車者/母之族/無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無凍餒者/齊國之士待臣而舉火者三百/余人/
C.自臣之貴/父之族/無不乘車者/母之族/無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無凍餒者/齊國之士/待臣而舉火者三百余人/
D.自臣之貴/父之族/無不乘車者/母之族/無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無凍餒者/齊國之士待臣/而舉火者三百/余人/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正是謚號,即官員死后依其生前行跡確立的稱號,通常由其親友、門生所加。
B.義田是為贍養(yǎng)族人或貧困者而置的田產(chǎn),“義田之給於士者曰學(xué)田”。
C.三公是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一般指司馬、司徒、司空。
D.史官指古代朝廷中負責(zé)整理、編纂前朝史料史書和搜集記錄本朝史實的官員。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范仲淹是蘇州人,他平時樂于用錢財幫助別人,選擇那些關(guān)系親近而貧窮、關(guān)系疏遠而賢能的人予以幫助。
B.范仲淹雖然身居高位,卻終生過著清貧的生活,更難得的是,他去世后,后代子孫修明他的事業(yè),繼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時候一樣。
C.從范仲淹購置義田這件事來看,他比晏平仲還要賢明,因為其施行時間的久遠和規(guī)模的全面是大大超過晏子的。
D.范仲淹的忠義譽滿朝廷,業(yè)績流布邊境,功名傳遍天下,并通過義田實踐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主張。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歲入給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給其所聚,沛然有余而無窮。(5分)
(2)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标套訛榻#?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古風(fēng)(其十九)
李 白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臺,高揖衛(wèi)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
14.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dāng)?shù)膬身検牵?)(5分)
A.這是一首用游仙體寫作的古詩,在借歌詠仙境以抒發(fā)情懷方面,它與《夢游天姥吟留別》是相通的。
B.前兩句寫詩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華山的最高峰蓮花峰,經(jīng)過千里跋涉,終于見到了明星仙女。
C.詩中用衛(wèi)叔卿的故事暗暗關(guān)合詩人自己的遭遇,表達了自身不事權(quán)貴、傲岸不羈的性格。
D.這首古詩中,詩人出世和入世的思想矛盾是通過美妙潔凈的仙境和血腥污穢的人間兩種世界的對照表現(xiàn)出來的。
E.作者借想象世界表現(xiàn)了對現(xiàn)實的反抗和對理想的追求,基調(diào)從悠揚到悲壯,風(fēng)格從飄逸到沉郁。
15.體會這首詩的意境,說說詩歌結(jié)尾四句寫了什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句名篇默寫(5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逍遙游》一文中,寫宋榮子看淡世間榮辱,不會因為外界的評價而更加奮勉或沮喪的句子是:“ , 。”
(2)白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借飛鳥的活動來傳達春天來臨的信息,并表達自己喜悅之情的句子是:“ , ?!?/p>
(3)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以“舞榭歌臺, ”,抒發(fā)了對東吳繁華、孫權(quán)業(yè)績已隨歷史而去的感慨。
第Ⅱ卷 表達題(80分)
三、語言文字應(yīng)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3分)
①斯諾克世界公開賽第二輪,丁俊暉在對陣沃拉斯頓的比賽中表現(xiàn)差強人意,很快以大比分敗下陣來,無緣16強。
②由于教育改革工作被叫停,疑為張家口市涿鹿縣教科局長郝金倫的辭職信在百度貼吧和微信上被網(wǎng)友熱傳。這起辭職事件引發(fā)很大爭議,有人彈冠相慶,有人痛惜不已。
③范曾潑墨人物畫的出現(xiàn),使幾成絕唱的粱楷潑墨人物畫于八百年之后再次奏出黃鐘大呂般的華美樂章。
④當(dāng)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反對一切以鄰為壑的思維,站在人類共同命運的高度,推動馬克思“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大構(gòu)想,打開了對于未來的想象空間。
⑤寶玉還是有些歪才的,大觀園試才題對的時候已有顯現(xiàn);只不過他無心進取,所以在賈府人的眼中,他才苗而不秀,成了個“銀樣镴槍頭”。
⑥他創(chuàng)作的兩部小說雖然題材不同,發(fā)表的時間不同,但異曲同工,都在評論界引起了很大反響。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科學(xué)技術(shù)是第一生產(chǎn)力,這句話路人皆知。但是,科技與創(chuàng)新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卻不能不被人們重視。
B.二孩政策全面放開,許多期盼已久的夫婦卻放棄了要“二寶”的打算,其主要原因不是觀念的變化,也不是經(jīng)濟、精力等方面的壓力太大,而是因為“大寶”的堅決反對。
C.周繼林是我國口腔頜面缺損修復(fù)領(lǐng)域的開拓者之一,她1935年學(xué)習(xí)牙醫(yī)專業(yè),救助過抗日戰(zhàn)場上的國民黨軍人,也醫(yī)治過抗美援朝的志愿軍官兵。
D.“春運”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1980年的《人民日報》上,是隨著改革開放對人口流動的限制放寬后,中國出現(xiàn)的特有的社會現(xiàn)象。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處的詞語,最恰當(dāng)?shù)囊唤M是( )(3分)
白居易對荔枝的描繪有六朝小賦的遺韻, ① 不露堆砌羅列的痕跡。 ② 是由于文章把對偶句式融匯于參差錯落的排比句式之中, ③ 又把整齊劃一的排比句式同參差錯落的散體句式有意無意地交織到一起, ④ 自然而然給人以空靈活潑而不是纖佻細碎的感覺。讀起來只感到生機盎然、情趣洋溢。 ⑤ 通過這樣的描述, ⑥ 起到因小見大、寓莊于諧、既堂堂正正而又美不勝收的良好效果。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dāng)?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20個字。(5分)
許多人勤奮地買書、讀書、藏書,但你問他:這么多年下來最喜歡什么書、哪位作者對你影響最大?他卻往往答不上來。倘若把讀書比作交友,這樣的讀書人近似交際場中那些四處點頭握手、廣遞名片的人物,①
。讀書的無效和無聊,不過如此。要精讀書,有選擇地讀。對不愛讀書的人,② ;而對愛讀書的人,③ 。郭沫若和胡適都說過類似的話,即“書桌上不要出現(xiàn)第二本書”。
21.下面是某班級一次“分享閱讀”活動的初步構(gòu)思框架,請把這個構(gòu)思寫成一段話。要求內(nèi)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80個字。(6分)[主題][書目] [作業(yè)]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如今不少年輕人喜歡“獨處”。一個人待在家,一個人逛街、看電影,一個人旅行。近日,某報社會調(diào)查中心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調(diào)查顯示,有65.7%的受訪者喜歡獨處,41.7%的受訪者獨處時間比較多,不喜歡獨處的僅占18.1%。在談及為什么喜歡獨處時,62.6%的受訪者認為在獨處中能獲得內(nèi)心的平靜。
要求: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參考答案見第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