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前,你都干了什么
1.喝杯熱牛奶,很快就睡了?
這大概是失眠界最火、最溫暖的“常識”,大部分人都從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以及貼心的朋友那里聽過這句話——“睡不著,就喝杯熱牛奶吧!”雖然牛奶中含有的I-色氨酸能制造誘發(fā)睡眠的激素,但麻省理工大學的研究表明:一杯牛奶中I-色氨酸的含量并不足以使身體激素水平發(fā)生波動。雖然也有研究表明皮膚溫度上升能使入睡速度加快,不過一杯熱牛奶能讓皮膚溫暖幾分?想達到助眠效果,至少得洗個熱水浴啊!
2.睡覺時得關閉WiFi?不然有輻射?
除了WiFi外,看電視和用微波爐、打印機、電腦、手機、吹風機等物品都會產(chǎn)生輻射,如果因此而產(chǎn)生恐慌,生活就沒法繼續(xù)了。實驗結(jié)果已經(jīng)顯示,目前包括由無線路由器發(fā)射的WiFi在內(nèi)的各式無線網(wǎng)絡,頻率雖然較高,但功率都不大,對人體的影響微乎其微,基本在安全范圍內(nèi),能夠影響的也僅僅是皮膚表面,而且只要不是緊貼著身體,對人體的影響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3.睡前吃奶酪,會導致做噩夢?
這個謠言,應該是來源于查爾斯·狄更斯的小說《圣誕頌歌》,小說中的Ebenezer Scrooge將圣誕幽靈的顯現(xiàn)歸于奶酪,一味指責是由于吃了面包屑上的奶酪讓他夜里見鬼了。奶酪會對人們的身心產(chǎn)生一種奇怪的影響,這個說法還來自一個真實,但罕見的現(xiàn)象——“奶酪反應”。有一種古老的抗抑郁藥叫做單胺氧化酶B抑制劑,它可以防止奶酪上的酪胺的分解,而酪胺會導致血壓升高,使發(fā)生心臟病或中風的幾率增高。所以雖然單胺氧化酶B抑制劑現(xiàn)在很少在抗抑郁藥中用到,但那些使用抗抑郁劑的人們還是被嚴格警告少吃奶酪。問題是,酪胺在食物中的含量是多變的。有時被測試的病人可能沒什么問題,但是在另一個病人身上卻出現(xiàn)強烈的反應。
所以,目前的證據(jù)都不足以說明晚上吃奶酪會引起噩夢。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吃完就睡或睡前吃太多的話,你可能會因為消化不良而失眠。
起床后遺癥
1.有黑眼圈了,昨晚睡得不好?
當學生難免會熬夜學習備考,然后眼睛下面就會出現(xiàn)明顯的黑眼圈,往往好好調(diào)整休息幾天就好了,所以很多人認為出現(xiàn)黑眼圈一定是睡眠不足所致,但也許,睡眠不足并不是唯一導致黑眼圈的原因,它還可能與身體內(nèi)臟疾病有直接原因,比如過敏性鼻炎、慢性胃病。
2.不疊被子不是因為懶,而是為了健康,因為這樣更有利于殺死螨蟲?
只能說這是早上偷懶的最科學“借口”。螨蟲喜歡潮濕,不疊被子有利于散發(fā)水分,能一定程度達到控螨效果,但對于偏潮濕的南方來講,效果實在很令人心碎。即使在偏干的地方,按照螨蟲的繁衍速度以及無處不在的特性來說,控螨大業(yè)也不是不疊被子就能解決的,而是需要專業(yè)的除螨方法。
感覺睡了個假覺
1. 睡覺時身體突然抖動,是因為神經(jīng)系統(tǒng)以為你死了?
“睡覺時忽然的抖動,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現(xiàn)你忽然陷入睡眠,很久沒有活動,它以為你死了,所以它就動動,想試試你死了沒有?!边@條微博曾引來了許多網(wǎng)友的關注,他們爭論不止,有人表示自己聽說的版本不是這樣:“老輩人不是都說睡覺時抖一下是在長高嗎?”至于睡覺時為什么會突然顫抖,醫(yī)學專家表示,目前對這種睡眠時的神經(jīng)沖動,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解釋,所有的理論都還是推測,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人是因為白天緊張焦慮,所以晚上多夢;有人是睡眠時腦電波偶爾紊亂,還有人可能是有癲癇的征兆。
2.早睡早起, 8小時睡眠保證最佳工作效率?
從小,我們就被教導“早睡早起身體好”,也常常被灌輸“8小時睡眠能保證最佳工作效率”(小學生甚至被要求9小時)的理念,23點前上床睡覺被認為是最合理的作息時間。但是,美國睡眠專家、臨床心理學家邁克爾·布魯斯(Michael Breus)指出,最佳作息時間根據(jù)每個人擁有的不同生物鐘類型而變化,有人屬于早起型,有人屬于晚睡型?!霸缢缙稹辈⒎欠胖暮6詼实摹敖】凳貏t”,只要找到屬于自己的生物鐘類型,就能獲得最佳睡眠質(zhì)量和更高工作效率。
3.夢多影響睡眠?
有沒有過那種感受:一晚上做不完的夢!時不時還來個夢中夢,玩“盜夢空間”的把戲!一覺醒來,感覺經(jīng)歷了幾次人生輪回,身心疲憊。所以,做夢真的影響睡眠嗎?夢對于一個正常人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人在睡眠時會做上四五次夢,很多人在夢后沒有醒來,沒有夢感,所以以為自己沒做夢,那些夢后醒來的人才感到自己做夢了。許多人把睡眠看得過重,心理包袱很大,所以才有上述感覺。
入睡后你的自我意識暫停了,但大腦依舊在快速運轉(zhuǎn),并且正在進行數(shù)項對身體健康有益且必需的任務。當你做夢時,你的大腦通常試圖處理你的憂愁和調(diào)節(jié)你的情緒,如此這般,夢境就能針對你的情緒提供有用的提示,并同時幫助你想出新穎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雖說“夢境與現(xiàn)實相反”,但很多時候夢境卻赤裸裸地將你所恐懼和日思夜想的人、事、物展現(xiàn)出來。
4.“達芬奇睡眠”, 真的有用嗎?
相傳,達芬奇每4小時睡15~20分鐘,這樣一天下來只睡2小時左右,余下大把的時間從事創(chuàng)作,而且能保持充沛的精力,這種睡眠被稱為“達芬奇睡眠”,其實是一種多相睡眠,意思是把完整的睡眠時間分割開來。不少迷信這種睡眠法的人都希望通過它來縮短睡眠的總體時間,同時精神狀態(tài)卻可以和連續(xù)睡8個小時的單相睡眠者差不多,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工作學習。
心理學家伍茲奈克認為多相睡眠的方法沒有什么科學依據(jù),因為我們的大腦根本無法適應“多次打盹”的睡眠模式。腦電波和其他生理指標的研究顯示,我們的生物節(jié)律是雙相而不是多相的,這決定了我們的身體總是傾向于擁有一個整段的睡眠時間。而試圖利用多次短暫的打盹來減少睡眠總量的做法,會讓睡眠不同階段的時間都縮減,擾亂生物節(jié)律,最終可能會造成類似睡眠剝奪和睡眠節(jié)律紊亂癥的負面效果,例如身體和心理的機能減退,焦慮和緊張感增強,免疫功能降低。